旅遊日期:104.10.06 天氣:晴天有雲
雙溪境內四面青山環繞,溪水清澈交流、空氣新鮮,是一處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的桃花源地!而觀日嶺步道 景觀,自古即以「嶺頭觀日」而名列「雙溪八景」之一「雙溪八景有南天花苑、蝠山遠眺、苕谷觀瀑、蘭溪消夏、貂山春色、聖寺鐘聲、嶺頭觀日、虎豹清潭」。
從聰明橋走到觀日嶺步道入口約1.5公里25分鐘。觀日嶺步道又稱「嶺頭觀日」步道位於雙溪鄉三港村及貢寮鄉澳底山區交界稜線上,登觀日嶺大都由雙溪火車站旁的102甲公路(雙澳公路)進入三港村。三港村是雙溪鄉的一個小村落因村落間有三條小溪流匯集於此故名三港村,但村落間盛產魚蝦、野薑花、五節芒、刺瓜及桂竹筍,尤以桂竹細竹之所編的竹掃把更是有名。
雙澳公路開路紀念碑,依記載雙澳公路應建於民國四十年十一月竣工故立此碑紀念。碑文模糊不清大略是:奉水部隊興建雙澳公路俊公紀念..........。嶺頭觀日石碑旁有條水泥石階筆直往上爬。
爬上陡峭階高又大的步道後開始接上稜線步道,兩邊開始出現桂竹林,視野也隨高度愈漸寬廣。因杜鵑颱風剛過不久,現在步道上覆蓋著滿滿的枯竹葉。
觀日嶺附近山頭上盡是桂竹林,桂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植物,在以前塑膠未發明時,我們把桂竹做成屋、牆、籬笆、菜籃、米籮、竹掃把,另外剛出土的桂竹筍尤其好吃鮮嫩。
三港村早期是製作竹掃把有名的地方,竹掃把是早期農業時期的清潔工具,在工商業進步繁榮的景況下,許多日常生活用品已被塑膠製品所取代,但是傳統的竹掃把仍未因時代進步而遭淘汰,是因為它用來打掃庭院以及地面垃圾的功能性遠比塑膠材質佳,不但使用時間長久、耐用,且韌性適中,材質不易鬆散、腐爛,材質環保,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因此仍受到大眾的喜愛與使用。
竹掃把完全以手工編製,雖然製作步驟簡單,但是工作過程辛苦。因農業社會的居民都是刻苦勤儉,因此就地取材,將砍伐桂竹所剩的細竹枝加以利用,取其竹枝細長且韌性甚強之優點,製作竹掃把,不但可作為清潔工具,更可作為農閒時期的一項家庭副業,增加收入。
嶺頭觀日是雙溪八景之一,解說牌曰:此乃雙溪八景之一「嶺頭觀日勝景」。拾級而上,陡登峰頂,沿途芳菲處處,竹林蓊鬱。至此平台,遠眺北濱海岸,魚帆片片,波影浮沉:近觀遐邇山巒,雲嵐相映,鳥語回空:綠水青山,盡收眼底。而以黎明之際,旭日初升,霞光四射,金箭亂飛,海面波光瀲灩,山間樹影婆娑,相蔚成奇,尤令人心曠神怡,誠為絕佳觀日出、賞風景之處也。
離開嶺頭涼亭續往聞秀坑方向走,稜線步道開始下坡,但上下起伏並不大。後面的步道上就可看見受杜鵑颱風影響的倒竹倒樹。
民宅前的黑狗已經長大,幾年前經過還是隻可愛的小狗,現在長大可以看家了,但也已經忘了我是誰。前方左邊柏油產道進入就是往文秀坑。
青翠的桂竹間疏有緻,密密麻麻而又不遮視線。桂竹的地下莖橫走側出,單稈散生,稈光滑,可高達15-18公尺。結有二道明顯的環,具兩小枝。籜(竹皮)密佈暗褐色斑塊,有柔毛,籜邊原則無毛。葉披針行,平行脈,2-5片成簇,分布於台灣本島海拔100至1900公尺間。桂竹繁殖迅速,質地細緻而堅韌,富彈性,是製作竹編、竹製家具的上等材料,民生用途廣,舉凡農具,編織、建築、造紙、工藝等皆可利用,春季可生嫩芽供食用,即桂竹筍,故在台灣都有大面積栽種。
空地前的小路從竹從旁經過,這裡應該可算是文秀坑古道了。竹叢後出現一水泥橋跨過彎彎的小溪流,小水泥橋旁的竹林下立有斑駁古石碑,上頭明顯有「碑記」兩字,碑文刻著:文秀內坑橋龍眼橋福德橋及通路.....,這是建橋捐獻紀念碑,碑文已有些模糊。
走過水泥小橋,小橋下流水潺潺,溪水中魚兒亂竄躲藏,古道變為寬大的土路,兩旁的路面青青野草,加上一旁的小溪流水,景色令人流連。
一小段石塊鋪出的階梯走下一旁的溪床邊,小溪與田地幾乎平行,溪裡水流平緩清澈。眼前風光明媚、山風徐徐,索性就坐在溪堤旁上休息溪喝水。
古道沿溪而出,臨溪側卻是竹林相隨,這段古道已變為小水泥徑,其中有部分路段已經損壞,古道沿溪走過荒廢農地菜園。小路旁的水田地筊白筍已收割而雜草叢生。古道至此可由左邊越過小山也可直走往外,兩條皆可接上雙澳公路,先取左邊越小山而過。越嶺後古道穿過休耕的梯田,梯田間大石處處。
古道經過農地菜園時漸遠離原有的小溪,走過農地接上文秀橋跨過文秀坑溪。文秀橋頭有石刻「文秀橋」古石柱,橋面已裝設新護欄,橋頭兩旁桑葚樹及榕樹兩面掩橋,另一頭卻有水圳從竹叢下流過,是旅途即將結束最佳休憩納涼的地方。
旅遊路線圖:聰明橋11:25→觀日嶺步道 入口(鄉界碑)11:50→觀日亭(嶺)12:00→觀日嶺步道 出口(檳榔園)12:35→民宅12:45→文秀坑古道入口12:50→廢棄石屋12:55→文秀坑民宅(紅磚屋)13:05→文秀橋13:25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