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2500以上高山 8歲後再上

  • 王士豪
  • 24,273次點閱

帶3、7歲兒女登嘉明湖 年輕夫妻引熱議》這一則新聞,引起登山民眾與主管機關的討論。

2001年三月,世界山岳醫學會針對帶孩子進入海拔高於2,500公尺的地點,需要考量之諸多議題,公布了《兒童在高海拔地區:世界山岳醫學會特別委員會發表之國際共識宣言》。宣言裡提到以下幾個重點:「三歲以下的孩童,高山病最常見的表現是哭鬧不安與難以安撫、嗜睡、活力變差、胃口不好、嘔吐、不會玩耍。三到七歲的兒童登高山,由於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成,因此,在辨識高山病的症狀與發作,會產生許多困難。高海拔缺氧的環境,是否會對於孩童未來的生理發展,造成永久的影響,由於目前研究數量不足,所以還沒有定論。此外,成年人登高山時,會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病。但是,兒童禁止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病,兒童的預防方法是緩慢上升高度。最後,家長要帶兒童進入高山地區前,必須要熟悉症狀表現,且擬定完善緊急救護及撤退計畫。」

(圖/123rf)

 

這則新聞裡,三歲的女童一直哭鬧不安,七歲的兒子也說走累的,他們應該都已經發生高山症,此時最好的治療就是立即下撤。所幸,這對父母立即終止行程,帶兒女下山,這是很正確的決定,我們應該給這對家長肯定與嘉許。然而,這麼小的孩童,到底適不適合帶上高山?
人體在夜晚睡眠時,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會降低,高山病也通常在夜晚惡化。對於還不會以語言表達、或是沒有完整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在登高山時,雙親不太可能全天候眼睛睜大大地監視他們,因此,當孩子在夜晚高山病發作甚至惡化時,雙親多半好夢正酣。這會讓孩子,暴露在極大且不確定的風險。

其次,當孩子發病,惡化的程度及速度,可能與成人不同,這時候,如果是身處在下撤到登山口需要走路好幾個小時的地點,例如嘉明湖,來不來得及平安下撤?更是未知數。

最後,除非孩子是高地住民,例如:藏族、南美安地斯山脈居民、或是東非衣索比亞居民。否則,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根本沒有必要接受高海拔低壓低氧環境的暴露、刺激或所謂的「訓練」!因為,低壓低氧對於孩童正常的生理發展,會不會造成永久性的負面影響,難以預料!

孩子還小,但終究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當父母幫孩子做出沒有必要、但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行為時,孩子往往只能聽父母的話,很難有說「不」的力量。這個對於孩子的生命權,真的是有點不太公平。

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到高山去體驗,家長們可以選擇當日往返、接近公路、容易撤退的高山,例如,合歡山主峰或石門山。且避免讓孩子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病,也應避免在高海拔住宿地點過夜,例如:松雪樓、滑雪山莊或嘉明湖避難山屋。這才是可以闔家到高山攬勝、又可以兼顧安全的比較合理之做法。

至於,嘉明湖、雪山或玉山等需要在高海拔地點過夜的登山路線,請等孩子八歲以上,有充分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後再去爬吧!(作者為急診專科醫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高海拔醫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