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104.10.14 天氣:晴天
秋高氣爽好天氣,今天就來走小粗坑古道 ,途中順爬「小粗口山」。小粗坑古道 上有小粗坑聚落 及小粗坑分校遺址,小粗坑聚落 因金礦偃旗息鼓而走進沒落,古道上呈現的是傾圮的石厝及殘破的石牆讓人頓時走進另一種不同的時光歲月。
搭火車在瑞芳站下車,再搭公車抵達九份基山街 (老街)入口。老街入口觀海亭上眺望基隆山 ,今天非假日,102公路早上還沒車水馬龍,遊客也還沒有擠滿老街。
走九份老街 (基山街)到「訟德公園」小粗坑古道 入口。九份老街 現在是外地或外國觀光客的朝聖地,本地或附近的人卻視之如畏途,沒有必要沒有人想來奏熱鬧。
頌德公園中間立有一燈柱狀紀念碑,碑文已模糊不清,後面坎有一塊「頌德碑」於山壁上,整座公園造型有點日本神社的味道。頌德公園在1917年為歌頌顏雲年的功績而設立,1914年顏氏自藤田組取得礦山經營權,開放採掘,實施三級包租制,與包租者分享利潤並安頓礦工生活,此再次締造出第二次黃金盛產期。當礦產沒落後成本不敷時,顏氏家族有感九份多數礦工生計,遂延後數年,於1971年關閉礦山結束黃金歲月。
筆直的木板階梯兩旁盡是芒花,深秋將是芒花綻放的時節,已有一些芒花綻放。陽光時隱時現,靠近海面藍天白雲,山頭上卻是雲層未散。
山神廟:日本當局自清光緒21(西元1895)年接收台灣後,為遂行其殖民統治,除陸續興建神社外,並嚴格禁止台灣人供奉傳統神明,但為適應礦區的特殊需求,讓礦工在高危險的地下礦坑安心工作,對與其國既有的「山神」崇拜相近的「龍神」、「土地公」信仰,則採較為寬鬆的政策,因此可在礦區的坑口附近,見到山神廟和土地公廟並存的現象,小粗坑聚落 的山神廟原供有載官帽的山神全身,惟在金礦停採人口外流後亦不知所蹤,現僅存石雕神像繼續守護著風華不再的礦山小徑。
念佛林是此古道上兩處有人住的地方之一,原始的石厝及石砌的圍牆,圍牆內空地植滿花木整理得相當乾淨清雅,讓人覺得古意深深且透出與世無爭的氣息。念佛林是出家眾修行念經之處,需要的是一份安靜的環境故來到此處的山友請務必保持安靜盡量不要打擾主人的修行。
因金礦的發現而形成的礦業小聚落,位於基隆河支流『小粗坑溪』兩岸,以溪谷多巨石並對應大粗坑而為地名,此區為弓橋里,採金鼎盛時期住民約二百餘人。清光緒21(西元1895)年日軍自鹽寮登陸後,嘗與「台灣民主國」守軍血戰於此,且以礦區地形特殊易於藏匿,常有抗日志士混跡其間,令當局為之頭疼不已。
小粗坑聚落 雖小,卻設有小學分班,並由礦工組成北管藝陣「聚福社」,每年中秋節的「迎媽祖」繞境遊行,是聚落住民們最重要的節日。
侯硐國小小粗坑分班:猴硐地區受山勢阻隔進出不便,為讓學齡幼裡免去跋涉之苦,乃於小粗坑聚落 內設立分班,小粗坑分班的學童在此完成一二年級的學程後,再回到校本部繼續學習。由於分班設備小而美,只有一間教室及一位老師,因此採一二年級複式教學,教室旁即是老師的宿舍,操場則是聚落內的主要活動場地,操場旁的「戲臺」在年節喜慶等特別的日子,提供各項戲劇表演,為平淡寧靜的山居生活,增添熱鬧的氣氛。
古道沿山谷彎曲而下,這段步道是古道上的精華全是原始所鋪的舊石塊古意盎然,步道隨著山勢漸出山谷視野也漸開闊,遊山玩水之情油然而生。
古道石階、石砌高牆,堆疊出過去的繁榮歲月,斷垣殘壁、青苔蔓藤,佈滿無奈的蒼涼景象。小粗坑讓人走進現今與過去的時空錯覺,喧囂與靜止的強烈氛圍。踩踏於昔日的繁階梯上,遙想礦工、居民進出步道的畫面,是感動是懷想,悸動的心竟久久被牽動。
小粗坑古道大樹濃蔭遮天,古道尚保留最原始的土石及石塊步道,加上沿路廢棄的石厝遺跡簡直是走進時光倒影中讓人感嘆不已。
古道依著山腰再驟然陡降下山,眼前豁然開朗已可看見山谷出處的景觀。古道上眺望侯硐聚落、基隆河及行駛而過的電聯車。
小粗坑溪水流淙淙,狹小陡峭的溪谷內大小石塊錯落,也因如此被叫「粗坑」地名,與舊侯硐國小旁的「大粗坑」地名相對應。
古道由鐵板橋再次越過小粗坑溪,小溪兩岸的電線桿是漆上瀝青的杉木電線桿為古道增添不少懷古氣氛。小粗坑溪溪床長滿芒花溪裡佈滿大小溪石,古道第三次越溪後就接近出入口。
旅遊路線圖:九份老街 入口(基山街)10:20→訟德公園10:45→涼亭10:52→鞍部11:20→小粗口山11:25→山神廟11:43→念佛林11:50→小粗坑聚落 12:00→土地宮廟12:15→侯硐國小(步道出口)12:33→侯硐車站12:55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