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走淡蘭古道穿越時空

位在金字碑古道上一面聳立的大岩壁上,金字碑是1867年擔任台灣總兵的劉明燈行經三貂嶺,有感於當地地勢高聳、險峻難行,所題下的詩句,內容描述三貂嶺上極目遠眺所見的景色。(劉宗龍攝)


淡蘭古道是先民往來淡水廳和噶瑪蘭廳(今台北和宜蘭)之間的主要交通道路,隨著鐵道、公路開通,漸漸的失去原有功能和地位,路跡隱沒在荒煙蔓草中,沿線聚落也從交通樞紐的角色中淡出。近年來千里步道協會和在地社區合作,利用古道資源作為主題遊程規劃,穿越時空重返馬偕傳道之路,或是來一趟「土地公廟」的集點之旅,感受先人的篳路藍縷。

淡蘭古道狹義來說,是包括今日尚存的金字碑、草嶺和隆嶺古道三段的淡蘭官道,但實際上從前山通往後山的道路,隨著族群的開拓和遷徙,並非單一路線,而是在三貂嶺山區和草嶺山區之間,形成深入常民生活、路線錯綜複雜的道路系統,這些由民間走出來的路線,後來被官府作為選擇開闢官道的基礎。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指出,法國著名的朝聖之路、中國的絲路都屬於「文化路徑」,台灣過去對於古道的指定和保存,多半停留在路線上明顯的碑碣,以淡蘭古道最具知名度的草嶺古道段來說,只有虎字碑、雄鎮蠻煙兩處石碑被列為三級古蹟,而非線型空間整體文化保存的概念。用文化路徑的概念來取代古道,不只保存路線,更耙梳歷史文化,帶領遊客沿著古老的路徑,走進不同的聚落世界。(中國時報)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延伸閱讀: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