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顧荃台北11日電)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表示,園內的溼地,過去都由保育員或發包給廠商清理疏濬,不過2008年起,將這個重責大任轉交給水牛「銀河」處理,省下不少的人力與經費。
影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YouTube頻道
動物園表示,園內昆蟲館後方是溼地「蟲蟲探索谷」,連兩側山坡計算在內,面積約10公頃。因為地形的關係,每每遇到颱風將土石沖刷到溪流中,就容易造成濕地環境的淤積,另因自然演替,每隔一段時日也需要清理復原,否則草地會漸漸演替為灌木叢,甚至變成森林,溼地長期堆積土壤,也會漸漸硬化形成陸地。
由於溼地疏濬費用日漸升高,割完的草堆又是另一個處理上的困擾,動物園2008年第一次嘗試請出兒童動物區的水牛「銀河」,協助清理蟲蟲探索谷的淤積,沒想到效果意外地又好又快。
「銀河」對於外出踏青相當開心,不但有豐富的植被可以吃,還有泥巴可以玩。經過「銀河」踩踏,把淤塞的土塊結構打破,重建新水道及疏通淤泥,至少幫動物園省下新台幣7萬到8萬元的挖土費用。
動物園說明,水牛用泥浴的方法散熱,在水池中打滾沾上厚泥,順便抵抗蚊蠅的叮咬與壁蝨的寄生,也可減少陽光照射與幅射熱的吸收,這個習性成為濕地清淤的好幫手。
動物園說,台灣的水牛多為先民遷台時攜進,明末清初中國鼓勵福建移民到臺灣,荷蘭人及葡萄牙人也曾引進牛隻,最多時台灣曾有30多萬頭水牛,後來由於產業結構改變、農村推展機械化,水牛的飼養頭數日漸減少,現在農村已不易看到水牛。1050111
資料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看完後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