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不論是因為刀子割傷、跌倒而擦傷、落石擊中的撕裂傷或是意外採到鐵釘的穿刺傷,只要身體出現傷口,就會有傷口感染的風險。在野外,因為距離醫療單位遠,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到達,有時甚至需要2,3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到達,傷口感染會有產生嚴重後果的潛在危險性。所以,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做到接近醫療單位水準的傷口清潔,就能大大減低感染的機會。
什麼樣的傷口是高(感染)風險傷口
動物咬傷、穿刺傷、關節部位外傷、不乾淨的傷口等等狀況,都要視為高風險傷口來處理,必需要作非常完全的傷口清洗,把受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清洗傷口之前的保護措施
處理這類傷口之前,必需先戴上乳膠手套、口罩等保護工具,把彼此感染的機會降到最低。準備幾雙乳膠手套在急救包裡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清洗高風險傷口
所需器材:乾淨的水(可飲用)、30C.C.針筒、鑷子、優碘、紗布與透氣膠布。
方法:用針筒所產生的強力水柱清洗傷口,如果有細沙或是小細石藏在皮膚下,一定要用鑷子把皮膚夾起來,詳細而完全地用水柱把這些東西沖洗出來,這是預防感染最重要的步驟,要確定沒有任何細沙殘留在傷口裡面才是完全的傷口清洗。接著把優碘以10倍的水稀釋,清洗傷口。最後蓋上紗布,貼上透氣膠布。乾燥而通風的環境是傷口痊癒的最佳環境,傷口大約一天檢查、更換敷料一次。但是如果天氣潮濕,甚至一直下雨,則需要更加注意並監控傷口的情況,以防止感染,必要時需要一天檢查傷口2~3次。
針筒的代用品:在保特瓶的瓶蓋上鑽孔,或是在塑膠袋上面弄個小洞。這樣,都可以達到製造強力水柱的目的,以少量的水作最乾淨的傷口清洗。
稀釋優碘的原因:市面上買到的優碘都是10﹪濃度,會破壞組織,影響傷口的痊癒速度。將優碘稀釋到1﹪濃度,能夠讓身體的自愈速度最快。
局部感染VS全身性感染
局部性感染會有傷口紅腫、痛、起膿包的情況。
處理的方式是:先把膿包弄破,讓膿流出來,接著把膿包作非常仔細而完全的清洗,以避免全身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會有從傷口往近心端方向的紅條,以及發燒的現象。全身性感染是會危及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需要作最快速的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