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檜、水鹿與獵人】高山地區受「治」的歷史

※ 接續上一篇:【紅檜、水鹿與獵人】地圖上不存在的林道

1-3 高山地區受「治」的歷史

台灣高山地區早年確實是有人類活動的,在七家灣溪畔有一個考古場址就是明證。但這些文明活動沒有留下史料記載,考古學家只能從遺址的蛛絲馬跡去推測這些人當時的生活。

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對台灣的佔領嘗試,從來也沒有離開平原地區。所以第一個開始對台灣的高山地區嘗試進行治理,並留有史料的就是統治中國大陸三百年的大清帝國。

大清帝國曾經開路通過中央山脈的深處。八通關古道和關門古道留下的營盤址,現今仍在中央山脈上接受日曬雨淋。但台灣的高山卻從來不屬於大清帝國的管轄範圍,即使修築了這兩條古道也還是一樣。為了阻隔居住在高山地區的民族其武裝侵擾,平地的漢人移民集資設立了隘勇線。而這條隘勇線就像一條國界,把台灣島分成兩個世界。

此圖連結自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日治時期警察機構沿革與分布網頁,這是日治之初一八九五年六月的狀態。

雖然大日本帝國早自一八九五年就從大清帝國手上取得了台灣這塊土地,但在一九一四年的太魯閣戰爭之前,由這些被日本人稱為「高砂族」的高山民族所控制的土地,仍保有盤古開天以來的狀況,是一片「治」外之地。高砂族當時透過貿易而購入許多槍械,已經到了每個壯丁超過一把槍的狀況。他們雖然沒有超越部落的中央式政府架構,但他們有強大的武力,以軍事能力而言他們是一個接近國家級的武裝團體。

但大日本帝國當時已是一個超級強國,他們可不會像大清帝國一樣害怕這群擁槍但沒有組織的原住民。大清帝國只能靠一條隘勇線當成「國界」,甚至政府還虛弱到得讓人民自己出錢維護這條國界,但大日本帝國絕不會允許國中之國的存在。

只是日本人絕對也不是無腦的屠夫,他們並沒有立刻拆掉隘勇線發動盲目的戰爭。結束與平地的反抗組織交戰之後,日本政府派遣數名人類學家與博物學者,仔細調查了島嶼上所有的原住民風俗與生活,包含了當時已漸漢化的平埔族以及不易接觸的高砂族。我們對台灣高山地區的絕大多數知識,幾乎都只能溯源到這個時間點,因為這是開始有歷史記載的一刻。在此之前的事情都只是傳說,是推論,從沒有被刻在竹片上。

楊南郡老師翻攝日治時期書籍上的隘勇線照片

那是現今所有生態與人類相關學者都嚮往的黃金時代,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等等大人物都活躍於那個時期。泛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鄒族和魯凱族這樣的分類方式,並不是原住民自己認可的,而是由這些學者依照語言以及觀察到的風俗所分類的。其實在那個時代,高山地區原住民的社交範圍差不多就只到隔壁部落而已,但你知道那已經要走非常遠非常久了。他們在那時並沒有很強的同族群的意識,所以沒有發展出大型的政治組織。

在那個時代,日本政府連繪製一幅精確的山區地圖都做不到。那並非因技術問題,而是因人身安全問題。一九〇七年的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顯然就是靠著粗略的印象和口述繪製而得,很多山區的細微地形都沒有正確繪製。這個情況一直到一九二〇年總督府土木局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才有部分地區得到改善。如果由日本帝國軍隊直接負責支援的測量工作都有如此多安全顧忌而難以執行,不難猜想當年在山區進行研究其實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

一九一四年的太魯閣戰爭是這段山區歷史最重要的分水嶺。

此圖由田貴實先生翻拍,連結自此網頁

一九〇六年就任的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一個有強烈意志的軍人,也是日治時期任期最長(一九〇六年至一九一五年)的台灣總督,他決定要改變與高砂族僵持的現狀。

在他的任內實施了數次「隘勇線前進」,漸漸縮限高砂族所能控制的土地範圍。最後,佐久間左馬太的「五年計畫理蕃事業」以一九一四年太魯閣戰爭這慘烈的方式告一段落,而他在戰爭中不小心摔落懸崖所受的傷,也讓他在卸任之後短短四個月內立刻告別人世。但時代的巨輪旋轉至此,日本政府已正式擁有對包含高山地區的全島土地支配權,台灣這座島嶼不再是由一條通電電網所分隔的兩個世界。

在日本人治理台灣以前,台灣的高山地區不存在任何現代工業所引入的力量。森林就是以其天然樣貌存在,就算有些部落附近有焚耕活動,所能影響的面積也都非常小。而日本人治理台灣的時期,之所以引現代工業力量進入台灣山區,其目標就是森林。

※ 接續下一篇:【紅檜、水鹿與獵人】鐵道引領的檜木追逐


※ 本文摘錄自《紅檜、水鹿與獵人》,此書為一本五萬字的免費電子書,描述跨越百年的台灣山林生態歷史,對近三十年來台灣高山地區野生動物數量的劇烈變動提出觀察,並試圖分析其主要原因。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