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無痕山林(LNT)台灣堆動經驗之分享 (5)

  • 鄭廷斌
  • 17,396次點閱

*編按:LNT(Leace No Trace) 為美國在80年代興起的戶外環境行為準則,台灣翻譯為『無痕山林』。LNT的七大原則如下:
1. 事前充分的計畫與準備 (Plan Ahead and Prepare)
2. 在能夠永續的地點旅行和露營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 妥善的處理垃圾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 (Leave What You Find)
5. 將營火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尊重與保育野地的生命 (Respect Wildlife)
7. 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權益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1)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2)
無痕山林(LNT)台灣推動經驗之分享 (3)
無痕山林(LNT)台灣堆動經驗之分享 (4)


四、糞便問題

在風景區及許多休息處隨處可見的糞便,及到處飛舞的衛生紙,對景觀及心裡感受都是相當負面的,因此跟大家講述此類問題後大部分的人均感同身受,也能夠認同上大號時挖洞,挖洞埋糞便是一個衛生問題,也是對人及動物的尊重,選擇在腐植質多的土壤或枯枝敗葉多的地方來掩埋可加速分解,這也是老祖宗千萬年來所用的最自然最環保的堆肥法,有廁所的地方不用說大家都會到廁所,個人則喜歡在半路找個風景好又舒服的地方上大號,因為總覺得糞便集中太多還是不好,特別是一些熱門路線我很懷疑管理者是如何處理那些糞便,況且排糞便應該是件舒服的事情而非忍受視覺味覺的不適。衛生紙並非如其取名般的「衛生」,事實上它上面充滿了漂白劑等化學物質,燒掉衛生紙除了空氣物染外更曾因此而造成雪山東峰的森林火災,真的要用衛生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帶下山,否則就學老祖先用天然的衛生紙,我發現大部分的人也能夠聽的進去這些道理,只是沒有檢查大家是否有將衛生紙帶下山。有衛生紙也是最近一百年的事, 千年來我們的老祖先就用週遭大自然的事物來擦屁 数股,有樹葉就用樹葉,否則石頭、樹枝、竹子、苔蘚等均是很好的東西,天然可分解又環保,當然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接受「天然」衛生紙,不過如過願意帶下山也是好事一樁,個人自從接觸 Leave No Trace 二年多以來幾乎沒有在山上用過衛生紙,常用的東西是樹葉和樹枝,濕苔蘚是很好的東西,柔軟濕潤擦屁股兼洗屁股。

(圖/ 123rf)


五、將你發現到的任何事物回歸原狀

大自然的「累積破壞作用」是非常強烈的,珍貴的漂亮野花,雖然只摘一朵但是十個人摘十朵,一百個人去摘時它可能從此就在此地消失了,棲地的破壞加上人為的濫取,造成野生動植物不斷的消失,筆者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義務解說員,每次服勤時總是有些遊客不聽勸告的強行摘取,我發現有些解說員在解說時也是任意摘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喜歡一樣東西應該是讓它在野外不斷繁衍下去,讓她活的更好,當你拿取後只是宣告它的死亡即將到來,也讓後人再也無法看到大自然的美,美的事物大家都喜歡,但是防君子卻無法防小人背地裡偷摘,我們還需多努力才是。

歷史可能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但是當它珍貴的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時,我們更應好好把握,它可能是這個世界的唯一。在充滿物種與文化交錯的台灣,現代較晚開發的山林鄉野、部落遺址或歷史的古道上,多少還可發現前人留下來的遺址與生活遺物,讓我們懷著尊重的心進入部落與古道,任何的遺物,既然它默默的躺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就不要去移動它,當你移動之後記得將它放回原處,更不要將他們帶回家,讓其他人亦有機會去體會歷史,個人經常用聽過的靈異事件來講述講部落遺址東西帶回家,在夢中卻遭老人討東西,及在部落遺址的房舍地基中,感受到部落過去事情的例子來分享給大家聽,還蠻有用的。

六、生火

生火是野外生活的一個重要技能,不管是對登山安全或生理心裡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原住民的傳統及各族群的歷史上,不管是煮食或祭典均有其代表性的意義與價值,這些傳統及技能我們絕對要學習與尊重,個人在中海拔山區也是相當喜歡生火的氣氛及味道,但是回歸到 Leave No Trace 的尊重及最少破壞原則,只要我們不生沒有必要的火,升火時多思考及注意一下,相信野外破壞的情況會好很多。當我們晚上升著營火快樂的聊天吃東西時,上千度的高溫可能正讓火點的生命及非生命遭受一場地獄烈火,生過火的地方可能好幾十年都長不出任河東西,樹木及砂土也可能因此產生化學變化,若真的有必要生火,生個小火在有升火遺跡的地方(集中原則),至少下面要墊石板、石頭或沙等無機質的東西,或是尋找類似的地方,盡量不要砍取活著的樹,就連枯立倒木也是許多鳥類及昆蟲的家,枯倒木在大自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養分循環來源,我們的一個動作及思考都關係著大自然的生命與循環。

高海拔等寒冷的地方,因為溫度低植物生長緩慢,被燒掉的木柴要花更久的時間才能長回,枯枝敗葉也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分解回復養分,為了一時的驅寒,可能會因此讓一地的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多穿點衣服,起爐子煮熱湯絕對比費時生火要好些。

生火來燒垃圾是傳統常見的做法,燒垃圾又常造成污染與毒氣,沒有燒完的垃圾就留在焦黑的餘燼中,而這個生火遺跡就經常變成其他人丟垃圾的地方,後人又另找地方生火,垃圾堆也就愈來愈多臭味愈來愈重,這是我們山區常見的營地景象。生火完將生火點回覆原狀,不要再讓這個點變成垃圾堆,也讓生火點有機會再回復生機。

(圖/ 123rf)

七、尊重的精神

累了一天來到山屋或營地,有時只想好好休息或靜一下,但是卻經常聽到其他人開懷的笑聲或吵雜的聊天,相信許多人均有這種不快的經驗,例如在排雲或七卡山莊,一早準備攻頂的登山客所發出的巨大聲響、打包及談笑聲,相信許多尚未起床的人也是印象深刻,降低音量尊重其他登山客的權利,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地方,筆者甚至遇到凌晨登山客在九九山莊起爐子,談笑聲中火燒到登山鞋及背包,驚醒所有的熟睡者,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在山林中高歌一曲也是令人暢快的事,布農族的八部合音(祈禱小米豐收歌)更是被譽為天籟,但是我們也應考慮到其他登山客(遊客)、山裡「原住民」(鳥獸)的權益,山區卡拉 ok 及行走時收音機惱人的噪音相信很多人都受不了,某些人快意的歌唱對他人及動物來說可能是駭人的噪音,若真想唱歌的話,盡量在無人的山屋、有隔音的地方,或者不會打擾他人的地方唱歌,我們人類已經侵入太多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間(家),謹守為客的道理,至少給山林真正的主人一個尊重也是應該的。


肆、結語

登山啟發了我關懷山林等環境議題,隨著接觸層面的增廣,美國李奧波(Aldoleopold)、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跟土地相處概念及 Leave No Trace 等背後的深層土地倫理觀念開始影響了我,當我進一步跟台灣許多原住民接觸,特別是泰雅獵人 Ashong 一起上山後,源自原住民的傳統與文化,特別是原住民的人跟土地關係(土地倫理)深深的進到我的心中,我發現不管是國內或國外各族群、不管是過去或現在,即使是時空背景略有差異,只要有深深跟土地相生共存的道理都是類似的,Leave No Trace 的價值與道理也是類似的,我開始從 Leave No Trace表面的技術與方法逐漸思考背後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我也了解到一些事情與做法沒有絕對的對錯,尊重、最少破壞及永續的概念是現代的反思與反省,卻是我們「現代」社會已經遺失但是一些原住民社會仍然保存的價值,Leave No Trace萌芽於環境破壞嚴重下的現代社會重新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而這個關係也是為了將山林等戶外環境延續下去,在我們努力推廣 Leave No Trace 的現代智慧時,若能與傳統原住民與土地共生的智慧相結合,二者更能相得益彰,Leave No Trace也才更能在各處推廣,真正的與各處的土地相結合。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摘錄自《Leave No Trace 台灣推動經驗之 分享~從土地倫理談起》,此文章為鄭廷斌老師於2006年國家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所發表之文章。文章主要探討在台灣推動無痕山林的經驗與原住民的土地倫理。

看完後我覺得...

相關文章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