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台灣的脊樑上】摩哩沙卡:林田山的記憶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所屬的林田山林場,日語稱為「摩哩沙卡─森阪」,意思是森林茂密的斜披,因林田山事業區是日據時期在全台展開的林野調查中擁有珍貴一級木的產區,其紅檜、扁柏等林業資源豐富,故給予「摩哩沙卡」的美名,自台灣光復後改稱為「森榮」,今稱「林田山」。

林田山屬於台灣四大林場之一,1939年日資成立「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在林田山區展開大規模伐木規劃,包含建立鐵路、索道與建設完備的社區,並且在台灣光復之後,各地的伐木工人陸續進入林田山,帶入豐富的伐木經驗,讓林田山徹底被開發,直到林務局管理後,生態保育觀念逐漸成形,林田山才得以休養生息。

昔日伐木的全盛時期,林田山人聲鼎沸,並有「小上海」之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當時所規劃的森榮廣場是居民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有完善的設備與設施,更提供圖書館及電影等文藝賞析,提高山區居民良好又充實的生活品質。

但自從禁止伐林的政策實施後,伐木工人散去,同時也帶走原本的繁榮景象,搬運木材、載運伐木工、林業人員及家眷的部份鐵軌已經鋪上柏油,成為一條寬敞的道路,或許風華不在,但林田山仍保存許多伐木時期的歷史遺跡,例如:一應俱全的修理工廠,工廠內有電銲、車床、變電室、木工室,使林田山的林業工作不必因送修而停擺;還有保留綠牆黑瓦的日式木屋,顯現早年的林場風光,從影片中我們可詳細獲得當地的歷史相關資訊及當年日本封建社會的住宿等級制。

伐木時期結束,經過林務局花蓮林管處的規劃與低密度開發,將林田山成為擁有豐富生態資源與文化資產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在當地種植許多屬於台灣的鄉土數種,各類數種並各具長才,影片中也詳細介紹林田山的樹木,包含樹幹堅實可製成高級家具的「苦楝」,桑科植物「構樹」因為鹿喜愛實用此樹,故又名鹿仔樹等森林資源。

另外,林田山人為開發林田山的觀光事業,以及保護、保留並發揚林田山的歷史文化,重新整修舊有的房舍,將社區老建築賦予新的生命,讓民眾能體驗林田山的歷史文化,並在此進行休憩活動,感受林田山的森林氣息,遊客可漫步於自導式步道觀賞影片所介紹的林田山美麗風光。


*本影片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授權轉載,原始出處為林務局影音資訊平台;文字說明由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授權使用。


看完後我覺得...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