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行走,儲藏愛:山與親情的編織
作者:孟琬瑜/文、陳理德/攝影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13日
內容簡介
從肚中孕育胎兒開始,他們從未向自然請過育嬰假--
以各種親近的姿勢腳踏實地的向山林、文化,以及天真的孩童學習。
他們的日子過得和尋常夫妻相同,在職場與柴米油鹽中流轉,然而因著山林的召喚,他們始終不曾歇止的走向自然,即使是先後兩次孕育新生命的過程…
台灣山林,透過作者細膩的文字,娓娓呈現豐富多變的色彩;讀者在這些獨立成篇、時序接續不斷的內容中,感受作者一家兩大兩小,在攜手向山前行中,綿密的親情編織,隨著小貝比逐漸長大成幼兒,孩子們不止在大自然中發展他們的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更增加了知性與感性的渴求,所以,藉由閱讀與文化探索,他們的行旅也延伸到追尋原住民文化的軌跡,而讀者們也因著他們的旅程而釋放心靈、滿懷幸福!
本書特色
- 真實的記錄作者夫妻與孩子從胎兒、幼兒開始行走自然的體悟,以及孩子們在自然中學習到的課題。
- 文字流暢,適意書寫,彷彿身歷其境。
- 文中多有原住民文化的探索,是生命教育與自然、人文教育的最佳教材。
- 圖文搭配、全彩印刷,表現自然間的豐富色彩。
作者/孟琬瑜
遙遠的中學時代嚮往文學。在深陷符號、邏輯演繹的泥淖之際,緩緩摸索出一條荊蔓橫陳、荒草沒膝的林間曲徑,通往童年父母兄長帶領的山林記憶,展開自然冒險與書寫嘗試。時而在演算法、程式語言中追溯找路,時而在生活空隙構思文字脈絡,靈感源自大量行腳。希望以自然中不輟的行走,與孩子一同細緻解讀其間奧義。擔任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十餘年,細水長流持續著自然書寫、解說、有聲雜誌錄製。著有《踏著落葉前行》。
攝影者/陳理德
在自然中與孩子不斷對話,分享美好事物的工程師父親。喜愛閱讀、喜愛山,從學生時代持續著山行、古道踏查至今。擅長繪圖與地圖解讀,熱愛用自然物,親手幫孩子設計、製作童玩。
目錄
孕育一本書
推薦序一
一個豐盛又貴重的生命大禮
推薦序二
大自然是一本書
推薦序三
帶孩子重回大地母親的懷抱
推薦序四
自然生活,慢活魔力
代序
旅行經驗,豐富孩子和自己
-
山行的韻律
霞喀羅,祈雨
-
超級馬拉松.太陽.潮汐
遠離盛夏,數魚去!
-
相遇「毛毛臉朋友」
初春的遠颺
-
阿里山林鐵的記憶
愛戀溪畔時光
- 流螢──草嶺古道,桃源谷 鐵杉林晨話
- 三貂嶺古道
-
白雲之上──合歡山
合歡東峰的哭泣
-
行走的內化
峽谷為家
-
潮──雪見的四月天
初秋,野果之約
-
尋訪山毛櫸
潮濕原始,唐穗山
-
原味,蘭嶼
再見。藍腹鷴
-
金色召喚
天寒地凍,冬至行走大雪山
-
李棟山.秀巒.溫泉蛙
走進泰雅千年
-
穿夏越春,水墨、大雪山
絮語──柯子湖溪,驚蜇
跋
自然編織生命,行走儲藏愛
作者序
旅行經驗,豐富孩子和自己
翻開這本書的讀者,多半同意,過著貼近自然的生活,閱讀與旅行相照為美,是生命中重要的養分,而且隨著時間,越能肯定這份必要。
我們曾經與山有過很深、很難忘的交往。
成為父母親,也許就像是另一番接連不斷的高峰攀越,而且是長程縱走;望見前面的峰巒起伏,沒有捷徑可以選擇,只有深吸一口氣,以不斷的行走,踏實踐履。然而過程卻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好,也加深了我們對生活和生命的領悟。
而今,那片阿德和我曾浸淫其間的山林,也在與孩子攜手共遊的旅程,陸續向孩子攤展它的綺麗與奧妙,交織在他們童年時期的生命軌跡。
和孩子一起山行、旅行,勢必要放慢速度、調整自己的角度和高度,不能心急。我們依著時序的流轉,逐水草而行,慢慢地行走,溫柔地爬山,但願這一條親子同行的路,可以走得更遠、也更綿長。
有人說孩子的畫,是根植於生活經驗的延伸與想像。
這兩張充滿童趣的畫,發現於幼稚園期末發回給小咕嚕的一本日記畫本,翻開當時,我訝異得好幾分鐘都說不出話來。
一張畫於山毛櫸步道之旅後,小咕嚕在路旁草叢發現一堆山羌便便,他以自己的想像擴充情節,畫出山羌留下那些排遺的畫面。
另一張畫於七股濕地看黑面琵鷺之後,他仔細畫出身披美麗繁殖羽的黑面琵鷺,正以湯匙狀的嘴喙抓魚,吃魚。
過去我並未曾體認到,旅行經驗對孩子的影響可以這麼深。
從線條筆觸和用色來看,當時五歲半的小咕嚕還不算十分擅畫的孩子,然而旅行卻滋養了他觀察的細微和聯想的豐潤。
我相信,他是乘著旅行中的諸多感受,與畫筆的筆尖合而為一,自在地神馳於畫紙上。
*本書書介由白象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