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是人體最大的,也是人體與環境相連接、掌控吸收與排泄的重要系統。本文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腸胃疾病及其處置之道。
大腸急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腸躁症又名腸躁症、腸激躁症候群,是我們在臨床上最常碰到的腸胃疾病之一,其確實致病機轉仍未明瞭;但已知和身心壓力、飲食內容與排便習慣有關,而這些因子的變動都會存在登山活動中。
離開熟悉的環境進入山野、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大自然的種種不確定性等…….都是壓力源。登山糧食缺乏新鮮蔬果等纖維來源,水份攝取不足或流失過多,緊湊的群體生活影響個人排便節律;於是,有些山友只要一上山就便秘,有些則是用過餐不久就肚子絞痛要上廁所,影響了隊伍的行進或甚而脫隊走失。
診斷依據:
1. 慢性或反覆的腹痛,可以是脹痛或絞痛,特徵是腹痛會在排便以後解除。
2. 排便習慣及糞便型態改變,便秘或腹瀉,大便過硬呈顆粒狀或稀糊便。
3. 必須排除其他器質性或續發性病因。比如說,隊伍中多人同時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則應推想可能是食物不潔引起的急性腸胃炎,而非腸躁症。
治療方法:
可分為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筆者認為非藥物的處理才是最重要的,但在隊伍中有時難以辦到。
藥物處理──
以便秘為主的患者可給予軟便劑,如:氧化鎂(MgO)及蠕動促進劑如metoclopramide(Primperan)等;以腹瀉為主的患者則可給予緩止瀉劑,如:Kaopectin及Tannalbin,以及腸解痙劑如Buscopan等。
非藥物處理──
1. 應給予隊員足夠的時間與舒適的如廁環境:正常的生理狀況下,早晨起床時與三餐飯後,腸胃會有較大量的蠕動,所以早上最適合如廁。不過大部份的登山活動都很早起,匆忙用過早餐即啟程,因而錯過了生理如廁時間。建議長程的登山活動,應每隔二至三天至少排一個早上較寬鬆的行程;同時如營地許可,應在較隱蔽處設置男女分開的「便便區」,如能有衛生帳及回收便盆或馬桶等設備,則可提供更接近日常生活的如廁環境,同時利於環保。
2. 糧食的攝取:應多提供水份及纖維素。
急性腸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大部份的急性腸胃炎是因為食物中毒引起。所謂食物中毒是指因攝取不潔的食物或飲水,其中含有細菌或其分泌的毒素等;化學物質或食物含有的天然毒素(比如說:河魨毒)亦包含在內。不過會發生於登山活動的食物中毒多限於前者,其主要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以及腹痛,有時會伴有發燒及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等症狀。而由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尚可分為「中毒型」與「感染型」:
1. 中毒型:由細菌在食物內繁殖產生的毒素對人體產生毒害,最常見的是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不具生命的毒素對高溫常有很高的耐受力,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所產生的腸毒素為例,即使在100℃的沸水中加熱30分鐘亦無法破壞。所以對於腐敗或受污染的食物,有時即使經煮熟消毒仍會造成中毒,不可不慎!
2. 感染型:細菌以食物為載體或在其中繁殖,經食用而進入人體造成感染而致病。常見的致病源如腸炎弧菌(海產類)、沙門氏桿菌及病原性大腸菌等。感染型的腸胃炎常症狀較嚴重,少數會造成脫水、休克及死亡。不過因為是活菌感染造成,通常加熱將食物煮熟即可殺死病原。
附帶一提,沒有明顯腸道症狀的食物中毒是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它是一種很強的神經毒,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因為是毒素的關係,加熱不易破壞。肉毒桿菌可存活於火腿、臘腸、燻魚、消毒不完全的罐頭等,都是登山時常用的食材,應該要特別注意。
治療方法:
大部份的急性腸胃炎都是自限性的。最重要的是要禁食一至兩餐,可以喝溫開水或電解質水(可用開水對運動飲料各半代替),如有攜帶,可配合各種止瀉藥物如Imodium、Kaopectin及Tannalbin等。待症狀較緩和,可進食清粥等清淡食品;牛奶、豆槳或其他較多油脂、蛋白質的食物則應等完全康復才可食用。
如果患者有發燒、糞便含血及黏液症狀時,可能為感染性腹瀉,此時應投予Baktar等抗生素,如仍無改善或出現休克症狀則應對外求援。
預防之道:
除了蔬果類在山上不應生食,所有食品儘可能完全煮熟再食用,前餐剩菜亦得重新加熱到沸騰才可食,生鮮肉類或海產應避免。採購肉品罐頭或火腿、香腸等醃製食品時,應注意保存期限,如發現罐蓋突起或打開後有酸臭味,絕對不可食用。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s)
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gastric ulcer)、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與逆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等諸多疾病。典型的症狀為上腹痛,同時可能伴有飢餓或噁心感、腹漲感、打嗝或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等感覺,除非合併出血或穿孔,這些不適通常不影響排便習慣。
沒有什麼證據顯示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登山活動有關,不過因為這是很常見的文明病,因此筆者略述其在山上的處置。
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主流藥物是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如Losec, Takepron)與H2拮抗劑(如Tagamet, Gaster),依照現行健保的規範,這些都是必須附有胃鏡報告才能給付的藥物。如果有病史的山友,記得上山時要把醫師開的藥帶著,以免在山上胃痛求助無門。如果沒有上述的藥物,可以先服用制酸劑(俗稱胃乳片,如Nacid, Gelusil等),止痛效果亦佳,缺點是效果短暫,而且容易引起便秘或腹瀉的副作用。
求援狀況:
消化性潰瘍有兩個具有致命危險的的併發症,注意這兩種併症發可能會在沒有其他潰瘍症狀的情形下發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解出如瀝青的黏稠黑便,或是嘔吐物中含有咖啡渣(coffee ground)樣物質或血塊或暗紅色液體(出血量大時)。
- 腸胃穿孔,此時患者會有腹痛、腹膜徵象(peritoneal signs,見前期文章)或甚至休克症狀。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65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