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談女性登山
登山常被定位成男性的活動,其實不然!女性和男性不管在身、心、靈各方面其實都像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本文僅從醫師的專業角度來給女性山友一些登山上的建議。
人類原本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所以要親近大自然並沒有性別的區分。那為什麼要談「女性登山」呢?那是因為在傳統上,登山這種被視為「陽剛」、「粗野」的活動,似乎就被定位成男性的活動;和登山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包括登山裝備的設計等,似乎少有專為女性設想的部份。然而,除了生殖系統和男生不同,女性並不是「小一號」的男生,女性和男性不管在身、心、靈各方面其實都像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
生理特質男女大不同
相較於男性,女性的骨架較為細弱,肩膀傾斜(削肩)、胸廓較小,心肺功能都比男生差。女性易有生理上的貧血,血紅素平均值比男性約低1-2 g/dL。為了容納胎兒,女性的骨盆也較為寬而圓,兩個髖關節距離較遠,這樣的結構雖然帶給女性搖曳生姿的步態與纖腰,但是也比較容易造成疲勞與不穩。所以,我們知道女性的體力不如男性且較不能負重,確有其生物學上的道理。但是相對的,女性擁有較厚的皮下脂肪,使她們較能抵抗寒冷與饑餓;同時為了扮演母親的角色,上天賦予女性堅韌的生命力。爬山時,常是男生衝在前面,但是發生迷失斷糧或是失溫等山難事故時,卻多是女性生還(女性的平均壽命也比較長)。這些都是上天設計給我們的,除非您是少數天賦異秉的女登山家,否則並不需要刻意去違背這些自然定律。
親近山林前做好準備
女性的肩型、髖和腰的比例與位置都和男性不同,足型也比較瘦長,並不是小一號的裝備就可以。有許多貼心的登山裝備品牌都為女性設計了專用的大背包和登山鞋,選購時可以優先考量。女性平常穿的內衣(胸罩),如果內有固定用的鋼條或是不吸汗材質,在劇烈運動與大量流汗後都會造成不適,建議帶棉質且沒有鋼絲的運動型內衣上山。當然,皮膚保養和防曬的準備都是不可少的,高山上的紫外線強烈、空氣乾躁並且溫差大,對皮膚會造成嚴重傷害,這種傷害男女一視同仁,並沒有性別之分。同時,帶上山的內衣褲、衛生紙或衛生棉等衛材都要用雙層塑膠袋包好,這些東西如果弄溼可就慘了!
妥善面對生理期問題
每月一次的「好朋友」,是許多女性朋友難以啟齒的困擾。量多的時候必須常常更換棉墊,在群體生活的登山隊伍中十分不便!所以,有些女性山友只要可能碰上生理期的行程就取消,這是很可惜的!
常見基本處置之道
筆者曾請教一些女性登山前輩,她們大多認為:如果您在過去並沒有明顯的生理期不適(嚴重經痛或大量出血),而且行程並非溯溪(一直泡在水裏)或會缺水多日的縱走(個人衛生不易保持),那麼在山上度過生理期其實沒什麼關係。
使用棉墊如果覺得頻頻更換很麻煩,可以用吸收量較大的衛生棉條,一天只要換一、兩次就好。但是棉條要放到體內,而且吸血後可能會脹得很大,在更換時會比較不方便;在第一次用的時候會有心理壓力,最好先請教有使用經驗的學姐或隊友。其他像是輕微的經痛及體力比較差等狀況,都是可以在隊友相互幫忙及體諒中度過的。運動本身其實就有抒解經痛的效果,另外,多吃些巧克力和糖果等甜食和熱飲,多注意保暖,也是不錯的方法。如果還是覺得不舒服,可以口服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來止痛。
藉助藥物處置之道
如果因行程或個人因素無法在山上度過經期,那麼就要藉由藥物來改變生理期的時間,改變的方式可以分為延後和提前兩種:
- 延後經期:這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可以找婦產科醫師或在西藥房買延經片,其成份是以黃體素為主的荷爾蒙配方。使用方式是在排卵(預定下次經期的前十四天)後就開始吃,一天一顆,直到旅程結束再停藥,月經就會來。如果晚些開始吃也會有效,但是越靠近經期才吃,失敗率會越高,所以要預先準備。延經片可能會有乳房脹痛、腹痛、水腫及倦怠等副作用,嚴重性因人而異。
- 提前經期:用的方法就是我們俗稱的「催經」。在出發前一至兩週找婦產科醫師施打催經針或開立催經藥,月經會在用藥後一週內來潮。
不管是延經還是催經,幅度最好都不要超過一個星期,以免影響健康。
懷孕登山需戒慎謹慎
有些研究顯示,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孕婦有較高的孕期高血壓與子癇症的發生率,所以懷孕的女性最好不要到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活動。中低海拔的登山活動,本身並沒有證據顯示會對懷孕產生任何不良影響;但是由於登山活動本身的一些潛在危險(跌倒或墜落),以及醫療資源孤立,筆者認為孕婦不宜參加長程的登山活動。一般的單日小山活動,或是雖然隔日但在交通方便地區(如溪頭森林遊樂區之旅),只要量力而為,應該都是很合宜的。當然,以上的建議只是針對沒有明顯不舒服的懷孕山友而言,如果有出血、腹痛或即將臨盆,醫師囑咐要臥床休息等狀況,則任何劇烈活動都應該避免,登山活動自然也不能例外。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