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2016.07.02
對於新城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前往太魯閣的中繼站,只有搭火車時才會經過這裡,自從聽說有間新城神社座落其中,就想找個機會拜訪,查了一下資料才發現它另外也以充滿歷史風情的新城老街以及擁有無敵海景的新城海堤而聞名,可以規劃個半日遊的行程,來趟後山花蓮的臨海小鎮散步之旅~~
最近坐火車來花蓮,幾乎都是在羅東搭車,這次也是不例外,就在車廂搖搖晃晃間,看到窗外出現一條長長的拱橋,傳說中的太魯闊大橋,每次都將它當作即將抵達花蓮市區的地標,不過這次不一樣,可以準備下車了,因為新城快到啦 XD
新城火車站的外觀相當新潮,而且不愧是出入太魯閣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據點,連站名也變成太魯閣了呀 ^_^
走出車站就是偌大的停車場,還以為是小站,看起來人潮還滿多的呀,記得還在候車大廳看到不少人排排站好,前面有人帶隊,原來是導遊與觀光客,而且幾乎都是陸客,站前廣場外邊一堆遊覽車,都是為它們準備的 ??
前往新城市區的路上,相當冷清,完全沒有先前太魯閣車站那裡的熱鬧,幸好天空夠藍、草木甚綠,一想到遠方白雲下方就是遼闊的大海,心情其實還滿Hi的,只是天氣炎熱,不得不撐傘才能前行呀 >_
過了台九線,就是仁愛路3巷,走到底是新城國小,往海邊望去就是博愛路,同時也是著名的新城老街,哇~~不知不覺中,已經這麼近啦 !!
只是時間還早,先去附近的新城神社逛逛,中午再到老街覓食吧~~~
轉進信義路,往西北方向走去,其實是跟著導航亂亂走,沒想到還沒到入口鳥居,卻已到達目的地~~
哎呀~~走錯路......算了,至少有到,眼前那裡建築群應該就是改建自新城神社的新城天主堂~~
豎立大門口的是二之鳥居,上面寫著天主教會,鳥居兩側各增建一根柱子,是當年主持教會的戴宏基神父擔心它被鄉公所拆除而做的處理措施,可謂用心良苦~~
當年以正義之名清除日治時期遺跡的舉動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悲劇,對錯之間難以評論,幸好有這些外籍神父們的致力維護,不然現在就見不到這些神社殘跡了~~
入口旁還很貼心地附上一幅昔日神社景致,相比之下可以發現,幾經風雨飄搖的新城神社,依然留保留不少昔日樣貌,如今成為東部與玉里神社齊名的日治時期神社遺跡,光是三座鳥居至今還是屹立健在,就是很難得的一件事了
因為錯過真正的入口,前往仁愛路的途中見到這塊位在新城公園外邊的導覽圖,可以發現新城鄉的海岸線甚長,而且難怪鄉內的行政中心都會搬到中央的北埔一帶,有著悠久歷史的新城老街與天主堂,實在是太北邊了 !!
乍看下與蘇澳鎮的行政區域分布有點像,它那裡也有一處叫做新城的地方,而且市鎮重心亦在最北邊;蘇澳隔壁的南澳是泰雅族故鄉,新城隔壁的秀林是太魯閣族故鄉,這下就令人好奇了.......新城秀林的鄉界劃分由來,是否與蘇澳南澳的原因相同呢 ?
一之鳥居就位在仁愛路5巷口,雖然成為了中式牌坊,原本的輪廓仍是清晰可見,兩側就沒有增建的柱子了,畢竟新城公園也需要一個醒目的大門口,各取所需的情況下,常見的鳥居牌坊變變變,也就不足為奇了 @_@
回到天主堂,應是昔日參道的小路兩側擺放幾對石燈籠,雖然字跡模糊,但大都是貨真價實的原物,相較於部份地方還看得到石燈籠就算不簡單,在這裡它還只能算是配角,由此更可見識到新城神社完整性相當高~~
這真的要再次感謝當年神父們的真知灼見 !!
說到新城神社的由來,就一定不能錯過新城事件~~
明治29年(1896年),日本進佔台灣第二年,才剛結束反抗激烈的乙未戰役,整座島上百廢待舉,位於東部後山的勢力還未能深入山區,對於原住民所在的"蕃地"大多是監視防範的程度,就在這個時候, 結城亨少尉率領的一支駐紮新城監視哨的守備隊,因為有人侮辱原住民婦女,因而招致太魯閣族反抗而全軍被滅~~
日軍後來幾次反擊,從使擁有船堅砲利卻是莫可奈何,連續三次派遺隊出征均無人生還,不得已停止征討而後採取懷柔政策,雙方各懷鬼胎,日後包含威里事件在內的紛爭不斷,可說是大正三年(1914年)爆發的太魯閣戰役遠因之一~~
當年在新城事件喪生的日軍官兵遺骸在太魯閣戰後過後,才由花蓮港廳警務課長雨田勇之進將入收拾並安奉在一小神祠,後毀於1919年的風雨侵襲,隔年在此重建並另立一座殉難將士瘞骨碑以紀念此事,上邊還刻有"陸軍大將從三位勳一等功二級柴五郎"、"明治廿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等字樣,還有當年殉難的結城亨等人的名字
做為與新城事件關係深厚的重要遺跡,社境內亦曾出現大魯閣弔魂碑、陸軍監視哨殉難記念碑.....等相關文物,前者消失、後者殘缺,唯一完整就剩這塊瘞骨碑,現在做為清幽的花園佈景,沒有認真探視很容易就會忽略它~~
教會大門口也有擺放一隻小石獅與形狀明顯不同剛才所的石燈籠,聽說是曾存在附近的稻荷社遺跡,連這樣的東西都能保留下來,真是不簡單~~
那座石燈籠的火袋部份,外觀呈現日月造型,上次看到這種格局的石燈籠,是在豐田神社的時候,哎呀~~因為都是在東部的關係嗎 ?? 令人特別懷念呢~~
進入教堂內部,立馬就會發現這處聖洗池,說它是昔日的手水缺,還真有點像,果然沒錯,以前為神道教服務,現在則是任職耶穌麾下,不同時代的身份轉換,依然不改其神聖氣息~~
每次來到教堂都會油然生出一股肅穆之情,大概是很少來這種地方的關係,連走路都會不覺地變得很輕盈 ^^!
在內部還不出個所以然,在外邊就都看得一清二楚,諾亞方舟外型超搶眼,搭配爬滿牆上的綠色植物,很有那種超脫世俗的人間仙境fu,只是外觀太過大自然,原本船頭部份外牆應該有個大大的十字架裝飾,現在這個樣子,完全看不到哩~~
仔細看那個大門,不但有對聯,橫批則是寫著普天同慶,很有意思中西合壁組合 ^_^
來到第三座鳥居,石燈籠、狛犬一應俱全,增建的部份被樹葉遮住看不清,撇開天主堂這個宗教元素來看,完完全全就是置身日本神社的空間裡~~
新城神社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正三年為了紀念在新城事件中死難的日軍官兵而設置的忠魂祠,直到昭和12年(1937年)才再將此地改建成新城神社~~
進入二之鳥居,手水舍對面這間大門上方懸掛著天主堂的建築,是教會宿舍,算算也已經過了半世紀之久,幾乎還是初建時的樣貌,如果當年神社建築沒有政治紛擾,是否也能像這般安然存活至今 ?
當初為了政治目的,在一街庄一神社政策下興建的宗教聖域,改朝換代之後,想要完整無缺........難 !!!
裡邊有一座奇特的涼亭,據說是以前是手水舍,洗石子柱子還滿有韻味的,如果最上方再立個十字架,遠遠望去的感覺會更不一樣呀~~
原來這裡的狛犬不是只有剛見到的那兩隻,另外一對就位在三之鳥居後方,基座分別寫上"聖母園"、"萬福源"字樣
本殿所在位置是參拜時的必看重點,一旁並附上今昔對照圖,橫跨一甲子的光陰冉荏,山景依舊,階梯猶在,改朝換代,洗盡鉛華.......神社與天主堂的完美結合,來訪新城不可錯過的重要景點~~
日月爭輝、白天與晚上相互輝映,作這張圖的人真是太有才了~~
綠蔭下、鳥居幽然;光影中,聖母慈悲,來自西洋的宗教神像屹立原是神道教聖域的神之所在處,另類的和洋混風,可遠觀而不能太親近,
離開新城神社,沿著信義路往南走,路過新城分局,外牆相當特別,那個石柱造型不禁聯想到花蓮將軍府,怎麼看都不覺得它只是一般圍牆那麼簡單,回去查了資料才曉得,新城分局現址在日治時期曾是研海支廳,這堵牆壁則是它僅存的遺跡~~
新城是昔日漢人進入北花蓮的門戶,地名由來類似宜蘭頭城,直到1920年為了紀念太魯閣戰役中居首功、時任台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便以其別號為名,改為研海支廳,昭和12年(1937)配合後山實施街庄制,改為研海庄,戰後才恢復原名~~
那個疑似做為大門出入口的石柱,古樸質感散發著一股歲月蒼桑,圍牆明顯分為上下兩種組成,或許是不同時期所建成,只是就外型而言,下層大勝呀~~
---------------
比對舊地圖,這就是昔日研海支廳廳舍的大門位置..
水泥柱四周還有各三座凸出的正方型造型,及三條凹溝設計,目前花蓮地區應該是相當少見了!許多日本觀光客到此參觀!這也是一個相當珍貴的日治遺跡景點之一呢!!
位於今新秀消防分隊旁的新城分局前身為研海支廳廳舍,雖然也改建並改為「新城分局」,不過新城分局四周仍保存當時研海支廳所建造的水泥護欄及水泥造型柱..相當的珍貴!雖然在舊建築上頭再加上了兩層空新磚,不過依然清楚的可見昔日的面貌!
這裡也是自行車道 ? 嗯~~就是不曉得它的起點與終點在哪裡 XD
新城分局隔著馬路對面仍保留不少日式風格的老房子,既然研海支廳就附近,或許這一帶都是當時的行政機關與職員官舍所在地,所以每間房子的背景想必都大有來頭~~
像這間被殘破到已然長滿雜草的街屋,前身居然是研海庄役場,戰後一度做為新城鄉公所使用,在其遷走後為成新城村辦事處,現在則是處在被遺忘的狀態~~
現在只要稍具規模的庄役場建築遺跡,個個都變成了地方上的文化珍寶,它的格局看起來與豐田移民村的移民指導所有點像,後者經過整修後煥然一新,現在是壽豐鄉的一大亮點,這裡應該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與新城天主堂、新城老街組成新城歷史文化街區,就這樣荒廢閒置,實在是很可惜~~
---------------------
位於新城分局前方的新城村辦公處,前身為「研海庄役場」,戰後改為「新城鄉公所」,鄉公所搬到北埔村後,這曾改為新城村辦事處,後來遭裁撤後,日治時期的空屋也舊漸漸的凋零了!目前入口處使用木板封住,不讓閒雜人等進入..
路過秀林國中,大門已經很有原住民風情,校舍牆上則是有著非常道地的彩繪圖案,栩栩如生的模樣仿若即將躍出似的,用色構圖都很講究,著實讓人驚豔,畫得很好耶 !!
今天見過的幾間日式平房,就屬它保存最好,格局不是那麼方正,應該也是有故事的樣子,看到那片紗窗特別有感觸,以前住在眷村時,這幾乎是家家戶戶必備用品,後來除了在當兵時較常看到(還要自已補),其它地方就都很少見了 @_@
隔著籃球場,已經可以看到大海了耶,隱約可聽見呼呼潮聲,若是在風浪大作的天候在這裡打球,很好奇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球應該很容易就被吹飛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新城海堤,是新城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當初計劃到新城一遊時,最想來的地方就是這裡 !!
後來發現來這裡的正確路線應該要從仁愛路過來才對,剛剛那個穿越籃球場及樹林的作法是錯誤的示範 +_+
海邊也能賞蝶 !! 青帶鳳蝶(青風蝶)是最常出現的主角,以前在宜蘭海濱,有時會和青斑鳳蝶連袂共舞,不過今天只有它在這裡玩耍 ^_^
新城海堤有著與七星潭類似的地質景觀,看著天上浮雲如綿似絮、腳踏礫灘碎石東搖西擺,同樣擁有爆熱藍天與湛藍海水,唯一少的就是如熾的遊客,不論哪個方向看過去都是超級讚的景觀...........
.久聞新城海堤的無敵海景,果真名不虛傳,不必到七星潭人擠人,這裡也很適合看海發呆放空 !!!
風不強但浪卻很大 !! 岸邊有不少臉上仍帶著稚氣的小朋友在玩水,七星潭海域美景中帶著暗潮危機是很有名的,頂多就去踏踏浪而已,歡樂之餘,安全也要注意~~~~~
爆熱藍天下的花蓮海濱,伴著浪潮聲響悠遊在岸邊踩水的感覺超級優的 !! 真想就這樣一直走下去,乍看之下那被雲朵掩蓋頂端的群山似乎就在眼前,仿佛伸手可及似的...........
哈哈~~想太多,當下真的有股衝動想要試試可以走多遠,只是礫灘實在是不好走,而且遠方雲系發展快速,該不會要下雨了吧~~雖然這段新城海堤之旅是那麼讓人意猶未盡,不過差不多是閃人的時候囉~~~~~
一直以為是七星潭的地方就在海的彼端,循著賞星廣場那醒目的地標就能仿序將週遭的景點給找出來,平平都是新城鄉,隔海相望就能見到對岸的景色,而且都還是新城鄉的範圍,正確來說應該都同屬七星潭風景區,真是挺有趣的體驗呢 ^_^
欣賞完頂級海景,尋覓小路準備到新城老街一遊,怎麼去才好呢.......別想太多,有路給它走下去就對啦~~
台灣西部隨處可見的土地公廟在花蓮若想遇到,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今次剛好經過新城福德祠,格局不是常見的熟悉樣貌,會對這個地方留下深刻印象是因為.............
這裡有乾淨的水可以使用 !! 加上距離新城海堤不遠,讓我可以好好地將身上沖洗一番,將鞋子及雙腳上的沙子及小碎石清掉的舒爽感實在是棒透了 ^_^
離開海邊往陸地方向走去,沒一會兒來到中山路,附近還看到一條車水馬龍的大道,居然是台九線耶 !!! 都快要離開新城市中心的範圍,走得好像有點遠 ^^!!
午後藍天依舊燦爛,不見人車蹤跡的大馬路異常安靜,那塊太魯閣的指標大概是久經日曬雨淋,色澤已不復往日鮮豔,路過新城鎮安宮,主祀開漳聖王,它與新城天主堂是鄉內齊名的中西宗教聖地,只是後者擁有差點消失的日治時期遺跡,較受旅人們的青睞,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閒晃了一天,在它週遭繞來繞去,兜了一大圈,才再度回到這條別稱新城老街的仁愛路~~
日治初期的新城因為日本政府與當地原住民的關係緊張而不是很平靜,後來由於立霧溪發現砂金而讓此地由一處小聚落發展成熱鬧街肆,加上昔日位在台九線必經之地,一時之間商賈雲集,酒家、旅館、電影院、百貨商行紛紛設立,讓此地度過一段繁華歲月,這段金色年華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禁止礦區開發而衰退、後來行政中心南移以及台九線改道,新城老街這才逐漸凋零~~
後山觀光業興起再度燃起新城老街生機,街上兩大景點---新城照相館、佳興冰菓店,絕對不能錯過呀~~
擁有百年歷史的新城老街已經看不到什麼舊日遺跡,量少卻是質精,光是這間新城照相館便名震全台,就算沒來過花蓮也曾聽過它的名字,更別提有計劃要花蓮一遊的人們,來新城若是不知要去何處........沒關係,千萬不要忘了要來拜訪這間新城照相館~~
因為電影《盛夏光年》在此拍攝而聲名大噪,今日才親眼見到它的真面目,上了年紀的屋瓦、斑駁的門牆,還有那仿若看透世間風雨的玻璃木窗,好似二秦二林時代裡的電影場景,栩栩如生出現在面前,今日與其說是來探視,不如說是來朝聖,光是看一眼,此行就值得了~~
整間屋子的靈魂就是那塊招牌,褪色的字跡記錄著成立至今的歲月點滴,上個世紀的陳舊物品,現在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寶~~
還以為會是大門緊閉,原來有開放參觀,進入屋內只見主人親切地向遊客們介紹關於這間房子曾經擁有過的美麗與哀愁,聽的人與說的人都沈浸其中,連我進來都沒發現 XD
歷久彌新的大畫幅相機,第一次見到實物,至今仍未退流行的經典款式,現在是新城相照館的古董機身代表,看這樣子,它的年紀搞不好比我還大哩,舊相館的老相機,用它拍人像,是否會有像電影《奇怪的她》那般重返二十歲的效果 ???
外觀依舊新穎的老鏡頭、至今依然穩健的舊閃燈、還有現在幾乎難以尋得蹤影的感片底片,還記得小時候參加畢業旅行或其它聚會,必買柯達400(沒買過別的),當時也沒去細想400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曾幾何時,這些東東已跟著我那現在已不知流落何方的傻瓜相機沈入記憶深處,今日才又將其撈起,說不上觸景傷情,但想到這些當年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一一被歷史淘汰時,總是有著說不出的感傷~~
多少舊日陳年往事,盡在泛黃黑白照片中~~~
不光光只是展示與相館有關的東東,還有其它在地特產與觀光資訊,很有遊客中心的fu呀~~
新城老街現在會這麼受歡迎,並不只有新城照相館這個元素而已,它隔壁的佳興冰果室更是整條街上人氣最聚集之處,人潮進進出出,只為到裡邊吃冰喝果汁,這個陣仗不用看也曉得,裡邊早己座無虛席,連在櫃枱買個檸檬汁都要擠來擠去的~~
早知道這裡很受歡迎,但也太受歡迎了吧 !!!
來佳興冰菓室,不吃冰不打緊,其它餐點也可忽略,但絕對要品嚐檸檬汁,店內的大冰箱幾乎都是大罐檸檬汁,而且銷路極佳,幾乎人人都指定要買它,當然也不能免俗地給它消費一下囉~~
100大洋一瓶,裡邊全結冰,放在背包裡不到半天就全部融化掉,好可怕的熱天 +_+ 至於味道如何呢 ? 小杯喝完再開大罐來喝,等到坐火車回到羅東時,大瓶只剩三分之一,明明是要拿回來當伴手禮的呀~~~
一整個好喝到不行,完全沒有檸檬的酸與澀,略帶甜味又不致過膩,沒想到果汁也能這般如此沁心脾,就算是手搖杯的檸檬汁也無法與其相比擬,果真如傳聞中,真的會喝上癮,早知道就給它買個至少三瓶回去 !!
回程並沒有原路回去新城車站,而是給它亂亂走,結果居然給它迷路迷到台九線,看了一下地圖,可以沿著新興三路到車站,新城這一帶道路的車流量彼此相差即大,明明台九線上是諸多車輛呼嘯而過,一走進新興三路,頓時成為連小貓也沒有的安靜世界 ^_^
到路旁的小七稍歇再出發,遙望遠方山頂上的雲,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黑,而且好像快要掉下來的樣子,每次來花蓮,這樣的景象總是教人百看不厭~~
難得搭到普悠瑪號,卻只坐到羅東.........屁股還沒坐熱就要準備下車了 +_+
搭乘葛瑪蘭客運回台北途中,遠眺龜山島上那著名的神龜戴帽景觀,還真是一頂好~~~長~~~的帽子呀~~~
一開始是先注意到新城神社,才陸續發現原來還有新城老街、新城海堤這幾處景點,尤其是新城海堤,現在想到仍深深折服在那超療癒的絕美海景,還有佳興冰果室的檸檬汁 !! 還以為新城只是前往太魯閣的轉運站,其實它本身也是充滿了深厚的觀光能量,可吃可玩、動靜皆宜,不論是半天還是一日遊,都很OK的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