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無累樂如何,買醉今宵駐白河—賞遊關仔嶺
文/劉維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許多人的青春與暮年,都不止一次穿越關仔嶺的林間蓊鬱,在濛白的溫泉霧氣中,洗浴、療癒、滌淨蒙塵久矣的身心靈。
百年來,南臺灣物轉境移,然而,昔地新景,關仔嶺溫泉鄉的綺麗風光,依然召喚著許多國內外的旅人慕名前來。現在從新營或新市交流道轉至白河,驅車往山裡,便能做一番休閒養生的遊憩賞玩。
1898年,因山地理蕃與將士療養的需求,發現關仔嶺當地溫泉湧出且有療效;加上地處峻嶺中坡緩所在,風光明媚而現於世。1902年成立的靜樂館(昔時稱吉田屋),為當地最早的溫泉旅館;而今之關仔嶺大旅社則為1905年所設立(龍田屋),據聞1907年,佐久間總督曾到此休養。1913年,考量衛生因素,興建公共浴場,並於年底完工,根據入浴費不同分為特湯、上湯,與並湯(普通湯);1916年,輕便鐵道構築開通,從後壁到白河的交通順利接軌後,原本地處僻靜的世界級泥湯勝地,便湧入如織的遊客,共享難得酒酣熱、人舒坦的鬆弛泡浸。
1913年完工的關仔嶺公共浴場是日本時代少數允許臺灣人使用的溫泉浴場。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館藏號2005.002.0292.0003)
1918年,移居嘉義朴子的澎湖詩人楊爾材(1882-1953),曾於秋天造訪,寫下:
着屐來遊關子嶺,羊腸折坂不辭艱。欣聞野鳥時相喚,萬壑千巖水一灣。
去病靈泉久擅名,一泓濁水一泓清。東西鼎峙三賓館,客至爭先倒屣迎。
即便穿著木屐,步行崎嶇山徑,也不覺乏累;能聽聞悅耳鳥囀,滿目宜人的蒼崖翠壁,與不遜於草山、北投溫泉的治病靈效。1930年代,鹽分地帶重要醫生作家與政治聞人吳新榮之父親,著名漢詩詩人吳萱草(1889-1960),於當地靜養身心時,則選擇以摩托車代步,踏青、兼散心:
山花隨處開紅白,野草迷離半綠黃。最是人工參造化,輕車載夢入雲鄉。
雲樹蒼茫一望遙,螺環路轉欲魂銷。自高而下斜千尺,瞬息車過殘月橋。
隧道居然小洞天,長橋橋上署逢仙。須臾又出光明界,煙樹雲峰滿眼前……
1927年完工的警察療養所,又名暢神庵,是專供警察、官吏休憩使用的招待所,舊建物多已拆除,現在是警光山莊。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館藏號2005.002.0292.0002)
這首〈關仔嶺雜詠〉古詩,詩人騎乘當時仍屬新潮的機車,隨著引擎聲,催發油門蜿蜒上行,並暢遊嶺上各處景點:日本人為鍛鍊傷殘士兵的天梯與好漢坡,紀念泡湯療效的「靈泉」石牆,祈求地域平安而請來日本九州不動明王之「火王爺廟」,合稱為南瀛八景「關嶺雲巖」之火山碧雲寺與大仙寺,還有行過白水溪流洄的閑雲橋與寶泉橋等處。
日本時代剛駛出關子嶺逢仙隧道東口的巴士。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館藏號2005.002.0292.0006)
關仔嶺確為佳里吳萱草一家歡喜賞遊之地,到了從醫的吳新榮一輩,或為妻小選搭貸切車(租車)上山遊賞,有時與社運伙伴,在溫泉旅館商議要事。而臺中仕紳「水竹居主人」張麗俊(1868-1941),也在當時選擇包車,從將軍越過八掌溪到白河庄:
路曲羊腸入翠微,峰前樹色帶斜暉。澗磺長湧三盆水,石磴高登百尺巍。
關仔嶺總是成為文人雅士的溫潤記憶、靈感源泉。50年代,臺大首位文學院長錢歌川(1903-1990),為避開臺北喧囂,移居臺南,關仔嶺的層層疊翠,也讓他深切迷戀;80年代,著名臺灣女詩人陳秀喜(1921-1991),更因難捨夢土,而入住當地;而吳晉淮創作〈關仔嶺之戀〉一曲,傳唱「嶺頂風光滿人意,清風吹來笑微微……」,更為無數臺灣人的生命於此沾染綿纏浪漫。
關仔嶺在日本時代一開始屬於嘉義廳管轄,1920年地方制度調整改隸臺南州新營郡白河庄,關「仔」嶺就改為關「子」嶺。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蒐藏品(館藏號2001.008.0081.0103)
2014年,是時為平埔族人發現「水火同源」300週年紀念。提起這地群峰之一的枕頭山,勢如麒麟,頭首部分因天然氣噴發之故,而有特出地景奇觀「水火同源」;肚腹位置恰為泥漿溫泉所在,俗諺中云:「麒麟尿洗身軀;免LU」,形容事情進行順暢,毋須操煩之意,讓人想及這寶地所呈露的美好,或許更意味著,是啊,走趟關仔嶺,心靈或能從餒志中醒轉,探索更多驚喜可能。
想於山野水湄之處,尋求明心暸然,煥發不同生命能量的朋友,請到南臺體驗:用身體凝視,漫溯白河,洗去俗世瘡痍,好尋得慰藉,尋得世間閑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