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手繪自然筆記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13日
內容簡介
陽光穿過了樹梢,在森林裡灑下層層光影,空氣中瀰漫著土地與植物散發出的芬芳,只要用心體會、專注當下,您也可以是敏銳的自然觀察家。
本書以自然生態素人的角度,分享在野地實際走訪觀察的大自然面貌,透過作者的手繪筆記,彷彿為我們作了一場精采的生態導覽。
本書特色
1.這是一本認識大自然的最佳入門書籍。
2.藉由作者實地觀察,透過細膩的文字及手繪圖將環境觀察及生物重點特徵作介紹。
3.簡易辨識對照,加深初學者的學習印象。
4.以逗趣的手繪圖引導大家以輕鬆的方式了解大自然。
作者簡介
朱珮青(Emily Chu)
喜歡大自然的一切,進而以記錄大自然的花草蟲鳥為樂,近期以石頭彩繪創作及教學為主,希望能和更多人一起分享創作的樂趣!有關原創圖像授權、合作、商品、手繪筆記、石頭彩繪教學等,歡迎接洽!
經歷:
2013吉林畫廊-文山社大十五週年師生美術聯展
2013壓克力畫(黑冠麻鷺三態)捐助水雉保育於關渡鳥博會義賣
2014台灣女藝協會「女藝花綻放」松山菸廠手作工藝聯展
2014「速寫台北」FB社團聯展-紀州庵
2014「奧爾思貓頭鷹工坊」貓頭鷹圖樣授權獨家販售文創商品
2014~2015「石虎森林-淺山生物創作展」巡迴展參展
2015桃園鳥會「生態筆記速寫」畫展(長期合作)
2015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展覽「石頭彩繪展」
2016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塔塔加遊客中心「石頭彩繪展」
2016內湖戶政所「石頭彩繪暨生態筆記」展覽
e-mail:cpc-kimo@yahoo.com.tw
FB:www.facebook.com/emily.qbirds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1 記錄自然的開始
part1進行野外觀察時的服裝與裝備
part2自然觀察記錄工具及注意事項
part3手繪筆記入門指導
CHAPTER2 觀察手繪筆記
part1最美的自然生態教室-福山植物園
part2都市綠寶石-台北植物園
part3賞鳥的天堂-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part4鷹揚滿天-墾丁賞鷹之旅
part5候鳥過境、度冬的樂園-冬季金門賞鳥行
part6海上桃花源-春季馬祖賞鳥行
part7島嶼自然生態體驗-蘭嶼
序
推薦序
我喜歡捕捉野生動物的影像,記錄動物的每一個畫面,有時得等上一整天,甚至躲在偽帳中滿頭大汗也常常摃龜。小時候的我,工具書 少之又少,更別說GOOGLE了,所以我常拿著一本小冊子,看到什麼就記錄下來,這本小冊子到現在還在我的書櫃上呢!偶爾翻出來看,還會回想到小時候發生 的趣事。
有天,我收到了一套手繪貓頭鷹的明信片,看著看著入迷了,多年觀察貓頭鷹的我,也被這幾張明信片給拐走了。因貓頭鷹而結緣, 我以為珮青是個天生就會畫畫的人,有次,在聊天過程中,珮青將她平常手繪的原稿介紹給大家,一張一張的解釋著,大家都說好棒喔!妳的畫都好漂亮,會畫畫真 好,這時珮青才說到:「其實我從小沒有學過畫畫,也不是科班出身。」這句話真的讓大家非常震驚,珮青靠著對大自然的熱情,從平日零碎的時間一點一滴累積, 並且鼓勵身邊的朋友及孩子們,告訴大家:「畫畫其實一點都不難,從有興趣的地方開始畫起。」看著她神采奕奕的翻著每張手稿,清楚地解說每一次透過觀察所得 到的感想,那時我心裡想著,如果這樣的觀察方式,可以變成一本書應該很不錯。
某次前往蘭嶼,在等船的空檔時間,突然看到珮青看著碼 頭,不到五分鐘就速寫了一張碼頭的風景照,這時才真正的親眼見識到,原來除了拍照,這樣的紀錄方式更是別有一番風味。現代資訊發達後,很多資料網路一查就 有,這是什麼動物?馬上就有名字,拍動物更是希望蒐集很多不同的種類,但是拍過後可能很快就忘了,有了動物名字但卻完全不了解動物的習性,這就失去觀察的 意義了。透過珮青的《手繪自然筆記》,可以清楚地看到珮青的觀察角度、觀察方式,了解動植物的特徵,您會發現動物比想像中更可愛,植物比我們所看到的更加 深奧,我很喜歡珮青的記錄方式,多面向又生動,且一目了然,讓大家發現原來記錄是一件這麼容易上手的事情。我常鼓勵孩子,可以把親眼看到、聽到的,用自己 的方式寫下來,沒有框框,不必想段落、不用管畫風,只要是自己的觀察、自己的記錄,累積下來後,都會是一本獨一無二的自然筆記(就像是我當年的筆記一樣, 我可是稱呼它為寶典) 。
常說生命不會重來,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可能也不會做了,因緣際會之下,珮青起了頭,誕生了這本書,而我看著這本書,心裡莫名地為她感到開心。
阿峰(林青峰)
推薦序
常常在facebook上看到珮青分享的手繪自然筆記,每一幅都是她親身到野地裡做自然觀察後繪製的成果,詳實地記錄,讓人有彷彿和她同遊的感覺。
學美術的我是個自然記錄工作者,一直嘗試用各種方法記錄大自然,與大眾分享。攝影是我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但常常拍著拍著,感覺自己都沒有好好觀察被拍 攝的生物,畢竟按下快門時是那僅僅幾分之一秒的速度,和被攝物的「連結」相對的少而短促;然而,手繪記錄,卻是幫助我們在野地裡更深入認識與了解一種生物 的途徑,因為畫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之上,你所畫下的每一道筆畫,都得透過眼睛「盯著」那生物才能一筆一筆的描繪出來,而且這過程是相當專注的,你可能以為 你在「畫」,其實,更多的部分是「觀察」,因此我相當推崇以繪畫的方式來記錄自然。
問題來了,很多人常說:「我又沒學過畫畫、我從幼 稚園之後就沒拿過畫筆了⋯⋯」其實,這都不是問題核心,很多人不敢動筆不是因為沒學過,而是被「美」、「醜」這件事綁架了,我們從小的美術教育,就是由老 師個人的喜好來評斷,最後為了學習評量,給出分數,很多人就在受到分數打擊之後,對畫畫敬而遠之,因而失去了這幫助你觀察事物的利器,相當可惜!
現實生活中,學習正規美術教育的人僅是少數,「我不是學美術的」只是一個藉口,「筆記」是記錄你的所見,並無美醜之分呀!珮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剛認 識的時候還以為她也是科班出身,後來才知道手繪功力不俗的她,竟然是學醫學管理,這位自嘲自己所學是在醫院批價掛號的媽媽,靠著後天自學與興趣,畫出了自 己的一片天空,甚至還誕生了這本精美的《手繪自然筆記》。
只要你願意拋下成見,克服心中的小惡魔,拿出畫筆,記錄下大自然的美好,基於愛與分享,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棒的自然觀察家與畫家!
自然藝術工作者・自然野趣自然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黃一峯
作者序
這本書能出版,我真的很感謝老天爺做的所有安排,一切的緣分是那麼的奇妙。
因為賞鳥,所以買了喜歡的書
在十幾年前我開始迷上賞鳥,有一天在書店看到《筆記大自然》這本書,隨手翻了一下,看到其中一頁畫有水鳥的插圖,雖然是簡單的速寫,但覺得好美,或許因為賞鳥是從水鳥開始,看到國外的畫家圖繪我看過的鳥,感覺非常親切,整本書散發著輕鬆自在的感覺,彷彿我也跟著繪者受了一場自然的洗禮,當天便立刻將書買回家,心裡想著「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畫出這樣的圖就好了」,然後就將書放在書架上「供奉」著。
突然想學畫、遇到好老師
之後的日子,我因為結婚生子忙碌的打轉著,也沒有空再去賞鳥,連帶相機被我賣掉,圖鑑也被我打入冷宮好多年,一直到小孩上學之後,我心想,我終於有一點兒空閒時間可以為自己安排想做的事,於是我到文山社大,報名了一堂畫畫課。
第一堂課,還記得徐偉老師在講台上說了一段話,他說「社大的學員,沒有要考美術班、研究所,不一定要從素描開始學畫,他建議大家從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畫畫,因為畫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像不像是一回事,但是這個東西對自己是有感情,有意義的,是比較重要的。」聽到老師這麼說,心裡非常高興,彷彿在畫畫這件事得到了「自由」。於是我開始把許久以前賞鳥時所拍的照片拿出來,開始看著照片畫鳥,心想,還沒有時間去賞鳥,只好畫鳥給自己看。
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遂,畫筆總不能隨興控制,一張A5的紙,用色鉛筆要畫上二個月還畫不完,常常畫到失去耐性,每每想半途而廢,但是老師還是鼓勵我們照著自己的感覺畫就可以,畫畫停停,感覺很辛苦。
新嘗試、同學的介紹和鼓勵
後來,有天社大同學帶來一本只有掌心大的速寫本,裡面是用鋼珠筆隨意畫的小品,有美食等任何想畫的東西,不拘大小及細節,也不用擔心完成度或者構圖,上色或不上色都可以隨興,我看了以後非常喜歡,同學說,妳也可以自己畫一本,我答說依我的程度,怎麼可能?但是,在同學的鼓勵和陪伴之下,我也開始畫起小本速寫,其實只是隨興塗塗,作畫的時間不僅縮短很多,成就感也很高,還可以隨興的上色或不上色,或加上自己的文字註解,感覺更能享受畫畫的樂趣!
畫畫+賞鳥=我的自然筆記
經過幾個月之後,忽然想到,我何不將這種風格沿用至畫鳥上呢?一開始先從帶小孩去公園玩時,看到的昆蟲或植物等主題開始,後來慢慢地也將鳥畫入,不過戶外寫生實在太難,鳥或是昆蟲等動植物(風吹下雨出太陽或光影變化)都不受控制,戶外的天候時間地點也很難允許,於是我盡可能的在現場拍了照片,回家後再看著照片補畫。
而這樣又過了數月,有天我站在書架前,《筆記大自然》這本書像是呼喚著我,我又拿起了它,打開書時嚇了一跳,這不是我多年前的心願嗎?我現在竟然有能力畫自己的自然筆記了!心裡非常的高興,原來冥冥之中老天爺自有安排呢!而我從沒想過因為買了一本書而改變了我的生活!
這本書能出版,首先要感謝晨星出版社的主編裕苗,謝謝她的欣賞,給了我這個機會,我才能完成第二個心願,再來要感謝鳥會的許多賞鳥前輩和同學們,觀心觀鳥班的張瑞麟老師、黃玉明、許長生老師,帶領著我們全台走透透去賞鳥;一路走來相伴的畫友們(敏芬、碧豔、陳華、春如、翠瑛⋯⋯);教我認識並把視野放大到台灣生態、所有動植物的林青峰老師;陪伴我支持我的老公和小孩,還有家人,尤其是婆婆和大嫂,謝謝她們辛苦的打理家裡和體諒,讓我無後顧之憂;還有網路上眾多支持我、幫助過我的朋友們,無法一一詳細列出名字,在這裡一併謝謝大家。
最後將這本書獻給我親愛的父母和妹妹。
朱珮青
*本書書介由晨星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