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臺灣日日新報》為始於1898年5月、終於1944年4月臺灣日治時期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此文作者為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於昭和2年(1927年)搭乘森林火車至太平山遊歷時所寫,全文共五集,此文為第一集。(看第二集:太平山の探勝(2)─從熱帶到寒帶至名勝「穆魯羅亞滬」)
文中所敘之太平山為日治時期舊太平山區域,約為今日加羅山一帶,當時的旅遊行程是由羅東轉乘營林所經營的森林鐵道前往土場,再續往太平山。
記者: 九臯生 / 翻譯:凱瑞
本報社所募集的台灣八景候選地區中,以一千三百九十八萬九千九百九十七票成功獲得第六名席次的太平山,是營林所作業地中、具重要地位的地方,但景觀仍然未被大眾所了解。因為審查委員井手薰、中澤亮治一行人要去那裡實地調查,我也一併同行了。連同兩名審查委員、攝影師足利以及本報社的會計部長伊藤等六人,大家一同坐上十六日上午七點二十二分於台北出發的火車,並按照原定時間於十一點出頭抵達羅東。營林所羅東辦事所所長小野、庶務科科長近藤、以及本報社經銷店老闆橫山郡守等人在停車場迎接。小野所長帶我們至所長室,以地圖及照片等等大略介紹太平山後,大家便一同前往至俱樂部匆忙的吃了頓午飯,於十二點四十分時搭乘羅東發車的森林鐵路。
日治時期,要去太平山要先從羅東搭乘森林鐵路到土場(圖/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全部人在車上換上了登山服裝,路上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一邊聽著庶務科長近藤介紹,近藤科長的介紹頗為詳細,讓聆聽的人受益良多,而且由於中澤、井手也是博學多聞的人,大家相談甚歡、非常熱鬧,並也互相開了許多玩笑,一點也不覺無聊。森林鐵道的增建鐵路共長23哩,於大正13年(1924年)開通。
此處開始接待旅客是大正14年(1925年)的事,不僅是因交通非常便利,更因羅東街的蓬勃發展。以往在羅東街的日本人大約只有250人,現在則突破了1000人,本島人也大量增加中。蘭陽城可使用的土地不足,因此郡役所嘗試著在附近改建一個地點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完全跟太平山的事業發展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羅東森林鐵路土場站(圖片來源:羅東林管處)
在牛鬪到土場之間的森林鐵道段,因為山崩和濁水溪急流而被掩埋或沖刷,交通中斷了大約一個月,因此,我們一行人必須越過牛鬪到圓山的峠(山頂、山巔、山坡的最高點)搭乘台車,此種車的好處是能容易的與外界取得連絡。大家筋疲力盡地抵達了目的地土場溫泉,抵達時已經過了晚上十點了。在此地泡了溫泉又吃了晚飯,聽了各式各樣的珍奇怪談,如:花雖盛開但人們卻非常驚恐,原因是大家最厭惡的蛇會被花所吸引而來。以上內容為近藤科長的介紹。
上山伐木的工人及樵夫每天一定要走崎嶇的坡道,累到上氣不接下氣時會食用大量的大蒜及韮菜作為強壯劑,但會因季節的關係而無法充分取得,所以會尋找替代品─去年從台北推銷蛇粉的商人那買來的蛇粉。伐木工人有時會吃棲息於澤山的蛇做成的蛇粉,不過直接吃蛇更加有效,而且嘗起來還蠻好吃的、別有一般風味。
因為發現蛇肉的美味,以往在太平山工作的人,如果抓捕到大小重量合手的蛇,便會放進便當盒中帶回家料理,不過此類蛇現已幾乎尋不著了;現在若發現體型大一點的蛇,大家會合力抓來吃,蛇的料理方法有很多,蒲燒不是唯一的方法。剝開蛇的肉和皮,蛇身還會動,吃蛇的內臟也是可行,不過,這對一般人來說似乎還是不太習慣。我們查清將蛇食用化的事情確實是太平山的特色之一。
*接著看第二集:太平山の探勝(2)─從熱帶到寒帶至名勝「穆魯羅亞滬」
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原文(圖/宜蘭縣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