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0/01/06
-
回程日期2020/01/08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前言:
2020年初首爬就是中級山天王塔魔巴,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當初在群組看到這個莫名其妙的縱走名稱,就很好奇這是一條甚麼樣的路線
上網爬了一下文,不爬則已,一爬驚人!
濃密的松蘿森林、豐富的植物生態、張牙舞爪的奇幻大樹
完完全全,就是我的菜。
於是立馬手刀報名,搭上了這台駛向魔法森林的車。
這也是我第一次體驗墾趣AKU的ALTERRA系列登山健行鞋上山,為隔一個禮拜的雪劍線縱走做準備
平時LOWA穿習慣了,它的底踩起來感覺會比較Q,舒適性雖比AKU好一些
不過也因為比較Q彈的關係,支撐性相對來說沒有AKU那麼好,揹重裝走久了感覺還是有差
而AKU的鞋踩起來感覺雖偏硬,剛換鞋可能會不太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它
但長時間走下來並不會感到不適,優異的抓地力穩定性和耐操程度讓我很滿意
塔魔巴的地形非常豐富,泥濘、倒木、青苔、水塘、石階、木梯、碎石,幾乎應有盡有
而走完雪劍線後,對於雪地地形也是無情輾壓(除了完全結冰的冰面要套冰爪外),
在台灣這種多樣化的地形環境當中,有一雙全方位的好鞋能帶你飛天遁地實在太重要了!
這次上山體悟很多、感受很豐富、也第一次見識到何謂爬山數據化、輕量化,
讓我整個腦洞大開、震撼無比,就讓我娓娓道來吧!
D0:
1/6(一) 交通日
12:00迪卡儂北屯店集合 > (行車3.5HR)16:00明池放一台車 > (行車1HR)17:00塔曼山登山口C0
這次行程由於是A去B回,需要開兩台車來接應
兩台先一起開往明池,再一起搭一台前往塔曼山登山口
北橫台7線路程有多遙遠山路有多曲折就不說了,沿途還有一些破碎路段會進行交通管制,
從早上6點到晚上6點,每1小時20分放行一次,一次10分鐘(例假日不施工不管制)
若要安排平日行程,也要將這部分時間規劃進去,以免白白浪費許多等待的時間哦!
▲大水塔登山口,有塊舒適的小營地可以先上來停車紮營
另外,這條路線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的範圍內,是需要事先申請的!(最晚五天前)
幫大家整理一下申請流程:
(區域類型)自然保留區 > (選擇區域)插天山自然保留區 > 閱讀同意申請規範(滿重要的要稍微讀一下避免觸法) > 填寫申請人資料 > 勾選【塔曼美奎步道(南區) 大水塔登山口-塔曼山-美奎西莫山】>填好時間和成員名單 > 遞交申請
▲桌遊「富饒之城」非常殺時間且不錯好玩的鬥智遊戲
▲登山口的晚霞
D1:
1/7(二)
8:00 C0 > (130min)10:30塔曼山 > (大休30min) 11:00 > (150min)14:00玫瑰西魔山 > (45min)15:00玫瑰池營地C1
第一天行程還算輕鬆愜意,早上八點才出發,我幾乎是睡到自然醒,再緩緩地收拾睡袋帳篷,
不一會兒一起搭伙的夥伴竟已把早餐給料理完畢,我甚至是還在睡眼惺忪的狀態 #我就爛
▲跟著超給力的隊友搭伙,我瞬間失去所有自理能力,只剩拍照功能。
▲早餐是簡單美好的土司夾蛋夾肉排佐番茄醬
以往我都覺得,揹很重的人很了不起,好像越重越能展現自己的能力
但現在看到領隊Hugo的包包,整個顛覆我的想像及認知
背包重量輕、小,不僅能大幅減輕身體的負擔、過地形的時後也比較安全
同時也是在強化「斷捨離」、「放下」的概念。
▲大自然的一切總是如此簡單俐落
現代的人擁有太多資源,不管是身心靈或是外在物質,總是塞滿著太多雜訊和廢物
導致我們越來越不滿足、越來越放不下,越來越不快樂。
透過有意識地打包技巧、精準的測量每項所攜帶的物品重量、
知道自己「不需要」甚麼,讓每次上山肩膀都少些負擔,走起來才輕鬆無負擔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對吧?
原來揹的輕,更是一門了不起的登山哲學啊!
▲左一開始:我 / Lucy / 滷蛋 / Hugo / 莉莉,18kg / 15kg / 22kg / 4kg / 8kg
拍完簡單的合照和留守報平安後,我們便出發上路,
一開始就是連續的上坡,讓重量超過15kg以上的三人,感受到明顯的負擔
而重量不到10的兩位輕量化夥伴,則是輕鬆雀躍地跳著,令人好生羨慕。
▲一開始的陡上真的是吃了不少苦頭
或許是AKU的獨家專利ELICA「螺旋槳」系統發揮了它的效果,
讓我不管上升下降前進後退,我就像一台直昇機一樣,能夠穩定的飛行(?)
它的鞋底分四層,分別是:
內底一層(尼龍+EVA)、中底兩層(軟+硬PU中底)、大底(Vibram® OCTOPUS)
EVA+軟PU提供避震跟保護,硬PU則提供支撐和穩定性,
由於我們走路都是腳跟先落地,所承受的第一波衝擊都是在腳跟處
於是AKU在腳後跟外側採用更多的避震材質,減緩更多衝擊力。
而大底也有一些貼心的設計細節,腳後跟和前腳掌的紋路設計注重在抓地力和穩定性
並向外延伸,增加更多與地面接觸的面積,讓我走起來很有安全感,可以無畏的大步前行。
更多細節可以看下方影片:
這裡的植物都美得令人咋舌!
每次要停下來休息,我的眼睛總是沒辦法休息,
因為只要靜下心來定睛一看,處處皆是驚喜。
這也是中級山跟百岳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海拔3000公尺的山上,不外乎就是討厭的刺柏和箭竹等常見針葉林植物
而在海拔1500~2000公尺左右,物種的多樣性大爆增,
再加上這裡潮濕多雨的氣候,讓植被更豐富多元。
▲就算少了陽光穿透樹林的感覺,拍起來還是很有張力
▲塔曼山的牌子被鑲在路邊某顆樹上,和自然融為一體
▲到塔曼山前的路都是算好走的,之後的路因為人跡罕至,所以逐漸寸步難行
過了塔曼山之後,就是人跡罕至的原始路徑了
沿路都有泥濘+濕滑倒木+青苔石,加上下坡整個就是一個摔人的節奏
這時也正是實測腳上這雙AKU的威力的時候了!
即使是18kg的重裝,走起來也是暢行無阻,尤其抓地力最讓我有感覺
這條路泥濘很多很深,建議都要上綁腿,否則除了會讓鞋子進水外,回去褲子也會洗到哭。
▲記得時不時就要清一下腳底的淤泥,不然腳底刻痕被填滿很容易會滑倒!
▲一路上都是這樣的泥巴盛況
關於鞋子的清洗方式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鞋子如果沾上這種泥巴,回去先不要馬上急著清洗,
把鞋帶取下後,要先讓它乾!要先讓它乾!要先讓它乾!
乾了之後再用一般軟刷子把泥巴刷掉,再用牙刷處理細節,整個過程都先不要碰水
原因是濕黏的泥土已經夠濕黏了,若再用水下去洗,只會讓泥陷更深、吃進鞋面,怎麼刷都洗不乾淨
將大部分塵泥都拍落後,再用清水or肥皂水刷洗,洗好再風乾(切忌不要直曬太陽,會傷害鞋料)
鞋子內部能不洗就盡量不洗,因為GoreTex材質不容易乾,只要把鞋墊拿出來洗就好,
如果非得要洗,那就洗好馬上風乾塞報紙保存,避免濕氣殘留發霉傷害鞋子。
▲還好去的時候天氣很好,箭竹林都很乾,不然肯定濕整片
▲這一路,會不斷地提醒你做人要謙虛。
▲找亮點!
現在人手一台手機,山區的網路也漸漸發達(但塔曼過後就沒啥訊號了)
只要有離線地圖和定位和載相關路線的GPX,基本上是不太會迷路
但就怕手機發生甚麼意外離家出走或是濕身沒電,這時就需要紙本地圖了
雖然大學社團有學簡單的地圖判位,也有實際畫過地圖懂一些概念,
但在科技和時間的荼毒之下,這些知識逐漸被我所遺忘...實感慚愧。
領隊Hugo一路上都不靠手機,手動練習判位,遇到不確定才會請出手機大神
他也會不斷提醒目前隊伍所在位置海拔、再過幾分鐘可以抵達下個據點、待會走的路是一路陡上還是下切,
整趟行程,有著滿滿的安全感,不會感到無所適從,漫無目標走到懷疑人生!
我自己也常開自組隊上山,但這部分一直沒有好好落實,無形造成隊友心理壓力遽增,
所以啊,知道自己是誰、在哪裡、在幹嘛,跟人生一樣很重要呢!
▲莉莉也很用心的在學習判位,跟Hugo教學相長
先從塔曼山下降430M後,再上升190M,我們總算到了玫瑰西魔山(美奎西莫山)
▲滷蛋孤獨卻堅毅的背影,帥。
這邊到處都是張牙舞爪的樹幹枯枝,配上寒冷的霧氣,好像真有魔怪住在這似的。
▲我就是魔怪。
▲現在才打上綁腿已經為時已晚QQ
於是我們速速拍完合照和網美照後,便馬上起身趕路
從這到玫瑰池營地大約只需1個小時,是一連串的陡下滑坡
還有不少倒木阻擋去路,這1個小時實在是滿難熬的。
▲一言不和就下腰
一到營地天色漸黑,我跟Hugo直接下玫瑰池取水,來回大約20分鐘
但因為那邊實在太安靜了,我很享受那裏的環境,獨自在那待了快50分鐘才離開
我躺在一根水邊的倒木上,享受著自然的靜謐,天人合一。
▲巧遇一位剛蛻變不久的水蠆ㄔㄞˋ
回到營地,帳篷已經搭好,隊友莉莉也幫我燒好了飯,
我們邊吃著飯,邊討論著Hugo超乎常理的登山裝備,邊驚呼連連。
自製酒精燈配上鋁箔紙,省去瓦斯爐頭擋風板的重量
優點不僅重量輕,也省去不少瓦斯費,不過缺點是無法控制火侯,在風很大的營地就不太適合
「裝備是死的,人是活的!」
依照所去的環境和所煮的東西做出適當的調整,是整個打包環節最有趣的地方
一頂輕量天幕、一顆露宿袋、一顆睡袋、蛋殼墊剪一半鋪在核心部位、包包拿來墊腳
就靠這些簡單的裝備睡遍台灣各大山頭
不知道眼前辣個男人,究竟是花了多少時間、經驗、財力,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呢?
簡單,卻不簡單。
▲營地太潮濕,火生不起來Q_Q
Hugo說,在岳界裡,比他更輕、更簡便、更斤斤計較的人,大有人在
如果輕量化有分等級,他大概只沾上了點邊,而我?不,根本沒有我。
然而他並不會為了輕量化而輕量化,不會為了去跟別人比較而犧牲了該有的舒適度及安全性
我雖然羨慕他能夠背這麼輕,但我明白自己並不是他,
每個人上山,一定都有他的理由。
愛上山拍照如我,是不會捨棄相機而上山的,因為那就不是我了。
而愛料理的莉莉,也不會捨棄沉重的鍋具食材而上山,因為那就不是她了。
背很重的人,不一定是為了要炫耀自己的能力很強,
也許是為了要照顧不太能背重的隊友們,或是想要吃好一點、睡好一點。
背很輕的人,也不一定是為了要炫耀自己雄厚的財力,
或許是考量到自己的身體沒辦法背這麼重,到不了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
於是只好犧牲一些舒適性和金錢,去換取更快的腳程和時間彈性。
我們都該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
在合理的範圍內,安全的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