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瑞芳】後山凹裡先民開捷徑.後凹古道連走金字碑

  • 需仁
  • 1,096 次點閱
  • 9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前些日子翻著與行者大哥一起登山的旅遊手札,突然找到一篇2009年10月猴硐古道群探勘的手札,這才想起當年好像是要舉辦繽紛山林遊子親子登山活動,事先進行的探路行程,當時雨量不小,我們不但沒有按照往例喊暫停改走頹廢行程,還一路撐傘走到金字碑古道上方的探幽亭,難得如此精實與充實。後來這個活動雖然沒有續辦,但是有一陣子我們很常在猴硐一帶出沒,猴硐車站對面的老麵店也是我們時常光顧的用餐地。最近一次是2011年4月,跟秉謙走的幾乎是同樣一段路,下山後同樣也是在老麵店用餐,此後就沒再到過猴硐。

事隔9年再度造訪,猴硐變得似乎有些不一樣,煤礦園區與貓村的結合,假日的猴硐變得更加熱鬧。猴硐火車站目前則是在施工,對面的老麵店以及其他餐飲店家人潮越見增加,只是疫情流行期間,還是要與大家保持距離。選煤場則也架上施工圍籬,斥資1億2000萬的修復經費,預計2022年完工,屆時結合鐵道、煤礦歷史、自行車、貓村等複合式的旅遊走廊,未來的猴硐值得期待。當然,舊猴硐國小的生態教室如果能夠善加整理,加上冰河孑遺植物鐘萼木的季節限定特色就更加完整了。

1.猴硐火車站,原來浮球的造型不只是青蛙,也可以是貓咪。
20200418001.jpg

2.車站對面的老麵店,有著許多的回憶。
20200418002.jpg

3.蹭著路邊燈桿的貓咪。
20200418003.jpg

疫情期間,避開大眾運輸,自己開車來到猴硐,出門時間比較晚,來到猴硐已經上午九點半,還好還有停車位,先在猴硐火車站附近逛逛。不是為了湊熱鬧,而是9年沒來,對這裡竟產生了一些陌生感,需要一點時間召喚過往記憶。接著走上運煤橋來到對面瑞三礦業大樓,本想取道大樓旁階梯走劉厝古道接猴牡公路,卻見入口處的施工告示,只好直接走神社步道造訪猴硐神社。

4.選煤場再利用修復工程的圍籬。
20200418004.jpg

5.運煤橋俯視選煤場現況。
20200418005.jpg

6.往南邊眺望,獅子嘴岩稜角分明的稜線依然醒目。
20200418006.jpg

7.基隆河與猴硐聚落。
20200418007.jpg

8.走運煤橋到對面的瑞三礦業大樓。
20200418008.jpg

9.以前的猴硐坑似乎是還沒有打通,現在打通了卻禁止行人通行?當下有些納悶,直到離開時才見證真相,只能說我也好想體驗一下啊。
20200418009.jpg

10.瑞三礦業大樓,一樓現在是販賣部,與猴硐礦業休閒園區結合,提供坑道體驗、餐飲、民宿等服務,據說憑猴硐礦業休閒園區的門票還能到一樓販賣部換取紀念品。
20200418010.jpg

11.劉厝古道的入口標示施工中,此行就略過不走。
20200418010.jpg

猴硐神社原稱為猴硐社,在明治維新後的近代社格制度中,並沒有明顯的社格(一說是社祠,大概歸類為民社),推測有可能於昭和年間(大約1934年前後),由瑞三礦業所捐獻。隨著瑞三礦業的沒落、猴牡公路的開發,神社的木材、石材等也可能為當地居民所拆除利用,目前神社鳥居尚存,拜殿成了涼亭,本殿則已消失。

12.通往猴牡公路與猴硐神社的步道,印象中以前走的步道是猴硐一百階,這條步道以前似乎沒有走過,就來走走看吧。
20200418012.jpg

13.步道沿山壁緩緩而上。
20200418013.jpg

14.神社鳥居,一旁的櫻花花期已過,盛開時應該會更有味道。
20200418014.jpg

15.已經消失的本殿。
20200418015.jpg

16.過了本殿,左邊的階梯接回懷德亭,過懷德亭前的介壽橋即可回到猴硐礦業園區一帶,直行有一小塊平台,之後無路折返。
20200418016.jpg

17.三三兩兩開著的金毛杜鵑。
20200418017.jpg

18.回到猴牡公路大約3K附近,右側即為後凹古道的入口。
20200418018.jpg

後凹為大粗坑溪旁山丘後方的山谷因而得名,日治時期北迴線三貂嶺隧道尚未貫通,往返於臺北到宜蘭的旅客必須在猴硐下車,沿淡蘭古道主線翻越三貂嶺,進入牡丹、雙溪,經遠望坑進入草嶺古道至宜蘭。而翻越三貂嶺的淡蘭古道主線,就是現在的金字碑古道。

現在的交通,火車轉公車是相當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當年可是火車轉步行走古道越嶺,路程之辛苦又非今日可以想像。但也正因為如此,當年的猴硐除了發達的礦業,更是交通樞紐,行旅常會在猴硐過夜,可以想見當時猴硐的旅宿以及餐飲可說是相當蓬勃。這又不禁讓我想到車站前的老麵店經營90年,不知是否見證過這段歷史。

金字碑古道是當年的官道,沿大坑溪岸上行,路徑寬大而迂迴。不過正因為較為迂迴,加上古道入口距離猴硐車站還有一段路,於是就從大粗坑溪後方山谷另闢一條山徑接到金字碑古道。這些歷史淵源以及地理特性,猴硐地區的山區路徑既多且複雜,多數因為少人行走,已經湮沒於荒煙蔓草間。除了金字碑古道因為是淡蘭古道主線,最具歷史意義之外,後凹古道其實就是一條通往金字碑截彎取直的捷徑。除此之外,金字碑古道入口附近還有大粗坑古道,可越嶺貂山古道抵達現在的牡丹車站。這裡的大粗坑聚落在採礦的黃金時期,最多有超過400戶的聚落在此形成,儼然就是一個頗具規模的社區。

隨著三貂嶺隧道的開通,猴硐的交通樞紐地位不再,後凹古道也逐漸沒落,只剩當地聚落居民用來往返金字碑的道路。隨著猴牡公路由保甲路而開發成為公路,後凹古道才慢慢被人遺忘,重新受到登山山友青睞,也不過是這十幾年的事情。

19.樹穴蜻蜓雌蟲,運氣不錯的首拍。
20200418019.jpg

20.今年許多花都早早進入花期,油桐花也不例外。
20200418020.jpg

21.古樸的路徑。
20200418021.jpg

22.石頭厝,當年很盡責的狗兒也已經不在了吧。
20200418022.jpg

23.後凹古道要由左側過後凹溪,之後沿著溪的左側一路上行接到金字碑古道。不過因為太久沒來,路線遺忘大半,逕取右側續行。
20200418023.jpg

24.右側路線平緩,也有點古道況味,途中看到這座陳舊的石板橋,是以往印象中沒有出現過的,至此也大概知道自己走錯路,但還是很好奇會接到哪裡,於是繼續探路。
20200418024.jpg

25.這條路雖有古道況味,以現今來看,應當是當地居民引水的水管路。途中看到這個巨石,路徑被擋了三分之二,邊走邊爬著繼續探路。
20200418025.jpg

26.通過後凹溪的小水潭,前方路徑不明,水管路沿溪而上,探路到此也不便繼續深入,決定折返回古道涉溪處。
20200418026.jpg

27.進入古道之後有一些農地,取石階續行。
20200418027.jpg

28.古道旁的農地,還有種植香菇的椴木。
20200418028.jpg

29.後凹古道旁的古厝遺跡。古道左側原本有條叉路,可接到金字碑古道大約300公尺的地方,但此行以看不到這條叉路,想來已經堙滅,回程大概只能踢完整條金字碑古道。
20200418029.jpg

30.古厝範圍不算太小,感覺應該是後凹聚落往古道的延伸。
20200418030.jpg

31.帶錨紋蛾,很像蝴蝶的蛾。
20200418031.jpg

32.哈哼花的花期慢慢進入尾聲,這也是今年花期提早的植物之一。
20200418032.jpg

33.古道的石階。
20200418033.jpg

34.還沒看到鐘萼木,桐花可是看到了不少,後凹古道有些路段瞬間成了四月雪步道。
20200418034.jpg

35.古道取左上行,右邊是後凹瀑布叉路,先取右看看。
20200418035.jpg

36.不多時抵達後凹瀑布,初見這兩層小水瀑稱為瀑布未免言過其實,但聞水勢似乎頗有氣勢,後凹瀑布應該不只是這兩層小水瀑。
20200418036.jpg

37.往右邊看,水勢急洩而下,我所在的位置應該事後凹瀑布的正上方,真正的觀瀑點在哪裡?我想到一開始誤走的水管路,也許會接到哪個可以欣賞瀑布的地方吧。事實上這裡被當地人稱為水源地,也看到一些引水管路的埋設,這些管路會接到先前誤走的路徑應該不會有錯。
20200418037.jpg

38.回到瀑布叉路口,不只是貧血導致的昏眩,左大腿被取走大隱靜脈處肌力本就不足,走到這裡竟出現抽筋徵兆,稍事時間休息補充些熱量,接著續行接到金字碑古道。
20200418038.jpg

39.個頭比起蛇根草小了許多的白花蛇根草。
20200418039.jpg

40.金字碑古道上不見鐘萼木,桐花倒是不時可見。
20200418040.jpg

41.抵達金字碑。
20200418041.jpg

西元1866年(清同治5年),劉明燈接替曾元福出任台灣總兵,率所部湘軍入台,可視為左宗棠湘軍入台之始。第二年時任台灣總兵的劉明燈率兵北巡至此,見沿途山勢與民情,又正逢清朝「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自強運動正如火如荼展開,感慨之餘題下這首七言律詩,並用金箔印上,這也就是古道名為金字碑的由來。恭錄如下: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材。

碑成之前,有鴉片戰爭、英法聯軍,而後自強運動展開。碑成之後,清法戰爭、甲午戰爭,宣告自強運動的失敗,「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材」在本位主義僵化的官僚體系之下能有多少成績?想來歷史已留下見證。

至於在古道上聽到山友劉明燈與劉銘傳夾纏不清的對話,除了一笑置之,心裡也暗自想著,兩人一屬湘軍體系,一屬淮軍體系,先後對台灣有著不同的影響,課本之外的故事,應該才是最引人入勝的所在。

42.只是腦袋不斷的轉著,左大腿的抽筋症狀也不斷加劇著,在這裡稍事休息。除了貧血的症狀,兩腿力量不均也是問題。
20200418042.jpg

43.終於抵達探幽亭,先前本想順登三貂嶺山的想法當然就放棄了。
20200418043.jpg

44.土地公廟右側往三貂嶺山與三貂大崙,拍拍照就好。
20200418044.jpg

45.探幽亭後方往不厭亭的山徑,可往牡丹山以及貂山古道。
20200418045.jpg

46.旗竿座上出來透氣的麗紋石龍子(成體)。
20200418046.jpg

47.吃過午餐,拍拍相片,準備走金字碑古道下山。
20200418047.jpg

48.「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20200418048.jpg

49.尋訪鐘萼木未果,繼續拍桐花。
20200418049.jpg

50.往後凹古道的叉路已經堙滅,直接走金字碑古道出來回猴硐。
20200418050.jpg

51.驅車返回台北看到這一幕,才知道現在的猴硐坑打通之後可由老蒸汽車頭帶領繞行並進行導覽,真該找個時間來體驗一下。
20200418051.jpg

其實事隔9年再訪猴硐,光是對猴硐當地就多了幾分生疏感,更別說走在古道上,有許多地方感覺就像是首次造訪一般,慢慢的會覺得記憶實在是一種很靠不住的東西,但曾經有過的感受與回憶,若還能擁有,那就值得珍惜與收藏。第二天待在家,在玲玲身邊當了一天看護大叔,問起猴硐的一切自然是整個忘光,老麵店的回憶,就先由我幫她收藏,或許就直到我也丟失的那一天吧。

需仁.2020/04/20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