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竹崎大坑古道-文峰山&青雲山~在地行腳之一

  • 王漢調
  • 6,623 次點閱
  • 18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20/05/03
  • 回程日期
    2020/05/03
  • 相關路線
    文峰古道
  • 相關山岳
    青雲山 、文峰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0d4153744a116c4ce23a61eee06ce439.jpg

已經好久不曾寫山行記錄了,一來忙碌二來也懶,爬山初期尋找登山資訊大多倚靠網路部落格分享,所以偶而也會寫寫格子記錄一些行程,隨著網路型態改變,慢慢的社群網站發展迅速,加上這幾年APP發展漸趨成熟,還有GPS較為普遍被使用,只要抓個航跡稍做點功課,比起以前方便多了,至少有了航跡就無須擔心走冤枉路或者迷路,再者也因為工作忙碌,因此大多行程只記錄航跡和拍些照片存檔,至於文字資訊漸漸自然地就晾在一旁了。

f306703c5ad8cee066e41dfa3cdf0fbb.jpg

故居的夜景▲

文峰山為牛稠溪與八掌溪的分水嶺,是竹崎鄉文峰村與番路鄉大湖村交界,文峰大坑是我的故居,文峰山頂海拔1,256公尺,原為2003年版台灣小百岳後來除名,是童年時期幫農經常須路過的一座山,今日舊地重遊因時間有限只到青雲山(記憶中都稱之火焰山)折返,回程經大湖內寮仔農路繞回文峰山,重新喚起一些童年回憶。

開始爬山至今邁入第九年了,嚴格來說九年的時間所走過的山頭數量並沒不算多,然而在足跡觸及全台各地之後,夢然回首發現似乎沒有把家鄉的山好好的認識一番,這幾天正好看到山友PO該路線,趁下午回到故居整理房屋四周雜草之後的空檔時間,心血來潮況想說探一下這條從入門初期就想探訪的路線,沒想到這條口袋路線一擱就是九年,說起自己入門的啟蒙也是來自網路的一篇文章,把自己所知道家鄉記錄下來也是內心一直的心願。

今日探訪路線↓↓↓

fe425c50d9349e5479deb9442b5a126c.jpg

這間廟是在童年時期蓋的,早期沒有農路,建材是利用流籠拉上來,村民出錢出力興建而成,是庄內居民的信仰中心,輾轉至今外來香客也變多了,原本對廟宇事務就不太熱衷,加上年少即外出工作,嚴格來說村內的大小事務,對我來說有某部分是中斷的。

若從聚落的老家走步道上來大約40分鐘,為了節省時間今天直接開車上凌雲岩。

a0c8d44d7c1f919223641d14df61e0b8.jpg

1455整裝出發

因為沒有事先規劃,揹包裡只裝著雨衣和一瓶水,順便把車上的一把刀帶著備用,從廟的後方出發。沿著步道往上走,幾分鐘就到叉路。

1500叉路,右側傳統路徑往文峰山,太久沒走了,幾乎有點認不出,取左沿著階梯往上先到觀音石。

5d8fcd90029c63d69a52d7a32ce52939.jpg

記得以前還沒鋪設步道之前是沿著廟後方的竹林上來,除了登山客大概很少會來這裡,自己也只走過一次,現今步道鋪設完善乾淨好走,從凌雲岩一路往上都是階梯,在廟裡擔任會計的詹大哥說這段步道是2016年施作的,觀音石前方設有景觀台視野頗佳,往西可俯視嘉南平原,往東眺奮起湖方向望群山疊鑾層次分明,可惜今日雲霧壟罩只見白牆一片。

9cf0a1a05282bb59ebd49a1da45fdc52.jpg

1510抵觀音石,停留五分鐘拍照後隨即離開。

35a36e1a606ce18ac39d311655b18109.jpg

1517回到叉路口,有小小的指示牌。

adf944bfe334c495f9f6248055ce1691.jpg

下山方向往左側進入山徑,開始走入時空隧道般,腦海中很努力的搜尋童的年回憶,儘管只是片片段段的記憶拼湊,四十幾年了這些路走起來卻又是如此的熟悉。

9726087447bd63847329bbc9b271b250.jpg

走在這悠悠古道上,回憶著童年的種種,感嘆歲月真的不饒人,而這條路有著太多的往事,在整理這些資料的同時,內心可說無比興奮和帶點激動,青山依舊但人事已非,童年不在,今舊地重遊感受真的很微妙,也由衷感動。

早期在山區燒瓦斯還不盛行,家家戶以燒柴為主要燃料,這些薪柴的取得就必須盡到山裡撿拾,既然是戶戶都需撿拾,自然就不能隨意就取,除非經過園主同意,或者到親戚的園子取材,所以翻山越嶺檢拾柴火就是自然不過的事了,這些路段便是童年時期檢拾材火經常必須走的路徑。

c58438d0eb48c2dfcdcbae2d57508651.jpg

記憶中比較遠的距離,從家裡出發大約得走個1-2小時才到達耕地,事境變遷,老一輩的村民已漸凋零,農務經濟價值不再,年輕人口外移,如今大部分是無人耕作的竹林,滿山遍也到處倒竹,甚至早期耕作時所利用的路徑,也都埋沒荒廢。

1526接廢棄農路,路面已雜草叢生

649f8f7d3d0424ef13741e7317d27b11.jpg

這條農路是庄內的一位林大哥開闢的,林大哥經營挖土機出租業,也是怪手司機,這附近的土地都是他們家所有的耕作權,農路在88風災時部分路段崩塌,路基只剩岩壁難以修護,以致後面這段漸漸荒廢。

往前不久見兩只貨櫃工寮,也是林大哥所有。

回拍照片

aeadc531975a5a0fecb45abcc076d2f6.jpg


續行水泥路終,有鐵鍊上鎖,然後路面為泥土路。

遇見一對青年男女正往回走,小聊並打探前方路況和所行路線。

a70006736de947bd00375c08a78c25b3.jpg


1535鐵皮建築物

為林大哥修建的私人道場,屋內供俸神像,若非農路損壞應該也會是個熱鬧的地方,交通便利帶來繁榮,但隨之而來的建設對山林環境來說也是應種負擔,也許因為交通的中斷讓這一片山林再度回歸寧靜。

 穿過院子兩顆大石頭,往前幾步就是文峰山頂,沒有基點只有釘在竹子上的一塊牌子。

93bfc352ab92491e199ccce94a17fa04.jpg

e6f77f00b0b3530f83b6dd3b0c3f74f4.jpg


1538文峰山頂,右側叉路約一百公尺即可接農路可通大湖。

 文峰山為牛稠溪與八掌溪的分水嶺,是竹崎鄉文峰村與番路鄉大湖村交界,山頂海拔1,256公尺,原為舊版台灣小百岳後來除名,早年農務活動頻繁的時代,有好幾條路徑可以來到文峯山,概略分為三個方向,一條從大坑王厝聚落,一條從頂寮聚落,光是頂寮聚落就有三處不同的出入口,一條從番路鄉大湖上來,在農路還沒有開鑿的年代,不管從哪個方向上來大約走得走個一小時以上的路程。

22c7e8cb8f9cc4b88948f96389fb839d.jpg

在童年的記憶中,這山頂附近這一帶,我們村人都稱之為頂寮山,用以下這張圖來做說明,從文峰山頂可看出分出三條稜脈,往西到大湖鞍部再分南北向支稜,往東延伸銜接青雲山,東西走向的稜脈為界,南邊屬於八掌溪流域,北面則是牛稠溪流域。再看從文峰山往北過凌雲岩經橫山仔延伸下到牛稠溪這條軸線的西側則有三條支稜,每條支稜都有一個聚落,即橫山仔、王厝、頂寮,再加上對面西邊的半山仔,這四個聚落的組合就是所謂的大坑庄,行政區域隸屬竹崎鄉文峰村,這樣的配置則和原住民的部落分布有異曲同工處。

0ab1b584274e107413a22b5bb7866db2.jpg

所以以耕作範圍來區分,文峰山是屬於頂寮聚落的範圍,也因此我們都稱之為頂寮山,南邊則是大湖庄,也分成好幾個聚落,青雲山以東是竹崎鄉的培英(俗稱茄冬仔)屬光華村,青雲山到東北邊的五棲嶺可通水社寮。

翻閱中研院人文所的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中,並沒有文峰山的山頭標示,而大坑這個地名則是日據時期即使用至今,凌雲岩則是在經建版1/25000地形圖第二版始有標示(凌雲寺),記憶中這間廟大約在民國六十幾年代所建,研判文峰山是後來的登山客為了方便辨識和記錄所賦予的名稱,久而久之就如同約定成俗般,漸漸的行程大家所習慣的使用方式,也因此在現代的電子圖資中都可以看到文峰山的標示。


若非早期古道鋪設,一般的山路不會出現這種石階,踏在先民走過的路徑,想像著早期居民的生活…

eb175ffa9b4dc0192b8abae392bba0e4.jpg

走在這些石階上,童年回憶一一浮現

b12d80ff75fd1e98579938f0aed3b7e3.jpg



黃藤擋道,剛好有帶刀,砍了

早期對山區農民來說,黃藤也算是有經濟價值的作物,或者用做農具的材料。

356293f2fa638a8ad6c84ac0074622e7.jpg

近幾年獼猴數量大增,損害農作非常嚴重,套上的塑膠袋是為了驚嚇猴子用,希望筍子能够平安長大成竹

b7ac9aade14d10c069f372b2afa25e2b.jpg


大顆的相思樹,相思樹在早期用來燒木炭用。

8e58025bf563e87117e97b26b6505ae4.jpg


偶而會有一些倒木,這若是在童年時期,早就被居民搬光當柴火燒了。

0863dac163f28c925f255d4815d78e7c.jpg


1558叉路,右下往大湖二號出口(大約3分鐘即可接農路),取直續行。

63980e5ba9f27572a93da00bc3b945a4.jpg


1605青雲山鞍部

b40567777dc74f3ceab1959116900888.jpg

鞍部這一帶早期村子的人稱為『照日仔』,因為大坑村落朝西,而來到這鞍部後山是面向東邊早上太陽直射,所以稱之。本想探一下往五棲領方向的叉路,但沒有注意到。

實際上『照日仔』是大坑這邊居民所使用的地名,而大湖那邊的居民則使用紅柴嶺『紅柴嶺』這個名稱,而紅柴嶺的正確位置是在青雲山往五棲嶺方向下到鞍部的地方。

這張圖的綠色為今日探訪所走的路,紅色路線則是早期從王厝聚落到『照日仔』的主要路徑這條路在農路開闢後已不再被利用,部分路段已荒廢了,而這條路翻過『照日仔』的鞍部下東邊可通往茄冬仔(培英),也是老一輩村民工作往來常利用的一條路。ed3575d6c37f06944221c387324b3a65.jpg


青雲山登頂前的石階↓

849f213a0d8dda1066d60b32408f8404.jpg


1615青雲山,雲霧壟罩視野不佳,只露出些許藍天,不一會有快速披上白紗,也因為沒有戴頭燈,決定今天到此折返,拍照後離開。

083dfa618f329b03c785fb589c2e8a54.jpg


1622回鞍部,再度留意往梧棲領方向的叉路,發現鞍部之前隱約有一叉路口,但不很明顯,改日再探。

1629大湖叉路(回程左下),努力回想,這條路應該是早期從大湖上來這裡工作的路徑,時間還許可便往下走看看一探究竟,才下一小段就看到農路(大約三分鐘路程),經過開發山林面貌和以前已經不同,加上年代有點久也認不出來了。

1632接水泥農路,路況不錯,高底盤車要上來沒問題。

3820bfa7e0a3cf5cdbf3cbb57487c3c7.jpg

大陣仗的咬人貓

73fda02d5849d8fbb230753b434e9d0d.jpg


月桃

b562558de027b20352cec1152c6be340.jpg


1643叉路右行往上走,會看到一片茶園(選了錯誤的路)

f6ecf373b882832727cb2c7c9c045fec.jpg

9c8737467a5f5f3cd7956f0035abf4f1.jpg


(如圖,正確應該取左先往下再繞上去,後來研究地圖,發現有山友從茶園上方直接抓方向操捷即可銜接往文峰山的農路)

348d4b51ef2a27306bac55cd684d7c9e.jpg


遇到一位農民在澆水,向其請教路線卻有點雞同鴨講告訴我往前沒有路了,可能他不爬山或者對這附近的山徑也不熟悉吧,謝過之後往前行,

2298d2b82ecfa98c9b7055b0a1795250.jpg


不久竹林內有另一位農民剛才有聽到我們對話,問我想去何處,便招呼我從竹林穿過可以抵一側農路可上文峰山,起初農民還擔心我是否走的過去,向其表明我是大坑居民之後,農民便說"內山人"沒問題。

1648入竹林抓方向抄捷徑接另一條農路

1654接農路,取右往上行

1715農路盡頭,入山徑,約100公尺即回到文峰山頂。

72b705aac5058b94714999856c4c89e3.jpg

1720回到文峰山頂

0ef39569753d3c7f1915a7e6f83db797.jpg

原以為走農路會快一些,但需要繞得比較遠,似乎沒有比較快。

穿過大石頭經私人宮廟接廢棄農路續行往回走。

1725貨櫃工寮之後取右轉入山徑

1730觀音石叉路

1733回到凌雲岩,收工。

2903d3187c8847eb835c8b9a53ce61ad.jpg


後記:
文峰山頂並沒有基石,曾在網路上看到記錄寫著基石已經崩塌掉,這應該是不正確的,文峰山東北面的崩塌早期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就有標示出,但範圍不大,現在的樣貌是在八八風災造成的,所以實際上這裏並未曾設立過基點,而2009年的88風災所造成的損害真可用怵目驚心來形容,十幾年來許多土石流崩塌處已慢慢長出植披,看不到當年的景象了。

早期文峰山還是小百岳的時候,聽說認證點是在凌雲岩後面的觀音石,所以也有人把觀音石當作是文峰山,其實和最高點是有一些差距的,大坑山的基石是在比較西邊的大坑山頂,因其下方的佛寶寺又稱菜公山,山頂有一逍遙停,視野頗佳。

 原以為這條路會不好走,實際走過發現路況比預期好很多,除了農地不再有人耕作之外,路徑其實和童年的記憶差不多,今日因為時間有限只走到青雲山,期待來日另起爐灶在探探青雲山往梧棲領方向到水社寮接上四天王山步道,這個構想是在年初獲選擔任四天王山步道巡訪員之後所擬定的計畫,從故居通往水社寮的幾條路,時隔近三十年,僅憑記憶和老一輩人的口述,有些路也未曾實際走過,期盼能在年底前夠順利完成串聯,待續。

相關記錄: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11493


適逢螢火蟲季,也分享一下故鄉的的螢火蟲之美~274632f160645ff25d7e276cc976f861.jpg

更多照片在筆記相本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album&act=photo_list&album_id=23473

文末附上這篇文章就是我走入的山林啟蒙老師,雖然和阿竹老師素未謀面,但在爬山初期給了我很多的協助和解惑,在此感謝阿竹老師,曾經有約定要一起走文峰古道經青雲山到梧棲領再到水社寮,只是一直都沒有機會實現,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和這位阿竹老師一起圓夢。

https://blog.xuite.net/jjlu07/mount/102157227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