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雪訓:說說服飾與裝備

  • 涂哲好
  • 18,592 次點閱
  • 11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想更了解山,
講了好多年的雪訓,終於啟程啦!

但.....雪山雪訓讓我很苦惱的是:該怎麼穿?還有要買哪些技術裝備?


相信大家都聽過洋蔥式或多層次穿法:

1.外層(Outer Layer):概分為硬殼、雨衣、軟殼

2.保暖層(Insulation Layer):概分為羽絨外套 、填充人造纖維的外套

3.中層(Mid Layer):多指刷毛衣(fleece)或厚羊毛衣

4.內層(Base Layer):俗稱排汗衣,材質為人造纖維、羊毛或兩者混紡


The North Face 的 SUMMIT系列,各種層次都有,銀彈充足的人可以買整套


事實上,目前戶外品牌、產品五花八門,可輕易的組出無數不同的洋蔥。在我的組合中,三季(春、夏、秋)的實用性、性價比、輕量是考量的重點。此外想到雪訓得在雪地上練滑落制動,貴鬆鬆的外層就直接不列入考慮了(拍謝,口袋淺)。以下是我的組合,給大家參考:


一、The North Face venture jacket 2.5L hyvent

算雨衣,非硬殼(有更強的性能與耐用度)。

HyVent採用coating技術來防水、透氣,從數據上來看,它的兩項能力並非該領域的翹楚,此外使用coating技術,可推測耐用性不如採用laminate技術的Gore-tex。目前防水已不是廠商比拼的重點,今日的防水性能已遠超過戶外活動所需,所以透氣性與耐用度是才角力的重點。
透氣性主要是因為人體在運動時,衣服內的濕度、溫度增加,而衣服外的濕度、溫度變得相對較低,這樣的內外差異使得水氣得以往外排。但在台灣高濕度環境下,就算使用最昂貴的產品,透氣能力難免還是會打折扣。
另外2.5L的結構也暗示了耐用性較差,但相對有較輕量(400g)、便宜(NT$4250)等優點。這次實測發現,行進間穿著時反潮的很厲害。此外它的帽兜並沒有為了容納頭盔而設計,但免強還是能罩住頭盔。整體而言馬馬虎虎。




二、Patagonia levitation hoody

有些人認為軟殼衣不防水、不保暖、不夠透氣又昂貴,簡直廢物。的確!但我認為它真正的價值是讓洋蔥式穿法變得更有彈性、能適應更多的環境。例如當你在暴露的稜線上攀爬時,流得滿身大汗,此時狂風呼嘯但沒有下雨,若穿上抗風但透氣性更佳的軟殼會比硬殼舒適,當靜止休息而覺得冷時,只要在它外面加上保暖外套(insulated jacket)即可。

為啥是Patagonia?事實上它在保護野地上投注過不少心力(代理商似乎沒代理到這個部分),這是選它的重要原因。另外雪訓要戴頭盔,這件軟殼的帽兜是Helmet-compatible hood,戴著頭盔也能整個罩住。

這件軟殼,除了我在山屋的時間,基本上是無時無刻穿著它。整體而言,它的好處有:輕量(459g)、透氣性、快乾、抗風、耐磨、Helmet-compatible hood、價格合理(US$179)。



三、MontBell thermaland parka

多年前買的,是長賣的經典款,填充的是MontBell的Exceloft,我看到關於Exceloft的評價大多是普普,倒是實惠的價格(NT$3950)被視為一大優點。當初為了3季而買,Exceloft是人造纖維,這類纖維相較羽絨的優點是快乾、受潮後仍有保暖力、較頂級鵝絨便宜。大家可能都知道,羽絨濕透後會喪失保暖功能,但有經驗的登山者基本上會極力避免讓這種事發生。不過在濕度很高的環境下(例如吸了汗水、直接暴露在雨霧中),羽絨受潮後保暖力仍會下降。所以我想填充人造纖的保暖層應該更適合在行進間使用。

台灣的雪季很潮濕,所以大多會穿硬殼或雨衣在最外層,但前面有提到我穿的hyvent雨衣反潮很嚴重,這時就很慶幸不是穿羽絨衣。

目前市面上保暖力最好的人造纖維還無法與頂級鵝絨匹敵。講到保暖力,我自己另外有一件重量一樣的800FP鵝絨外套,穿起來真的是暖不少...




四、MountainHardWear Micro Grid Jacket V.2

刷毛衣中,最富盛名的莫過於Patagonia R系列,當初也是在打R1或R2的主意。結果遇到MountainHardWear折扣,不小心就買了...。這件有點類似R1,但比較重(約450g),也許跟拉鍊比較多有關。

這件有連身的帽兜,而且包覆性很好,脖子、臉頰都有包到,不用另外戴保暖帽,頭盔戴在帽兜上時也不會滑動。另外它的保暖、排汗能力都很不錯,整個雪訓期間沒有離身過,誤打誤撞買到的好物!!



五、犀牛Sherpa雨褲

當初怕練滑落制動或使用冰爪時弄破雨褲,就買這件便宜的來操(NT$900)。雪訓時當外層褲,雖然便宜,但反潮情況不嚴重,可惜練繩隊制動時,被冰爪踢破。


六、Fjallraven Barents Trousers

穿這件只是因為這件褲子買很久了,加上懶得再買新褲子,就湊合著用囉。雪訓時當中層褲。



七、Arc'teryx Phase Sv Bottom

屬於較厚的壓縮褲,適合寒冷的天氣,保暖、排汗、快乾,性能明顯比Nike的更優。雪訓時當內層褲。



八、手套

我沒忘,雪訓時凡事都得戴著手套來,舉凡拍照、操作冰斧、調整吊帶與冰爪等等,所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手套得試穿過才買。老實說,要找到手指長度、手掌寬度都剛好的手套還真難,最後也只買到還算合手的。我總共買了三種手套來做多層次搭配。

1.Salomon Force GTX Gloves

防水手套,打算雪訓時穿在最外層。它是短袖型手套(short cuff),一般很難將手套塞到外套內,通常是包在外套袖子外,而且包覆性大多不佳,動一動就會跑出空隙,因此雪、雨很容易跑進手套內,但優點是穿脫比較容易。雪訓時,只有抵達雪山圈谷時我才會穿上它。附帶一提,手掌面有止滑的塑膠材質,對抓握冰斧、操作繩索多少有點幫助,此外它也有擦鼻水的nose wipe,而且這隻手套並不貴(NT$2680)



2.Salomon Active Glove U

內層手套,教練曾說就算是Gore-tex的手套,還是難以完全防水。因此決定買雙快乾的聚酯纖維手套,這雙戴了還頗合手,價格也公道(NT$425)。從369山莊到雪山圈谷的路上只穿這雙就夠了。



3.MountainHardWear Desna Stimulus Glove

防風材質的軟殼手套,手掌面有人造皮革。正當我懷疑著:有需要整路上都需要戴著防水手套嗎?但只戴著薄薄的內層手套似乎又太冷了。就在此時我竟發現了這雙....但它的價格不太親切(NT$1980),要不是剛好有禮券,不然應該不會買(嗎?)

最後證實,以上是我多心了,完全沒用到...



九、襪子

SmartWool的羊毛襪一直頗富威名,尤其是PhD系列。美麗諾羊毛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抗臭力,還有對濕氣的調節能力,但羊毛也有它的缺點,為了補足這些缺點,廠商大多會作混紡設計。總之我根據教練的建議,分別買了內、外層襪。

1.SmartWool PhD Outdoor Medium Crew Socks

外層襪,保暖、耐用、抗臭能力沒話說!!



2.SmartWool Hike Ultra Light Crew Socks

內層襪,但我完全沒用到。



這次有隊員提到穿了兩層襪子還是感到腳冷,我想除了跟登山鞋、襪子的品質有關外,跟個人體質也有關係。如果鞋、襪太緊,保暖效果也不好,另外我的鞋子是全皮面的四季hiking shoes,雖非硬底的mountaineering shoes,但應付雪山的雪季還可以,反觀那位隊員穿的是偏向三季的hiking shoes。總而言之,腳怕冷的人別忘個搞雙適合的鞋、襪。


十、C.A.M.P C12–Universal冰爪

對冰爪不太熟,C.A.M.P是歷史悠久的義大利品牌,專業的技術裝備生產者。我的鞋子只能上綁帶式冰爪,C.A.M.P的產品看起來品質優、價格美。另外hiking shoes常沒辦法跟冰爪緊密結合,真心建議買冰爪時帶著鞋子去試。


十一、Black Diamond Couloir Harness

對吊帶也不太熟,沒時間做太多功課,決定從Black Diamond既有的產品挑。BD的官網做得很仔細,它會告訴你每條吊帶的建議使用方式,像雪山雪訓只要挑Alpine用的吊帶即可,而這條是目前BD最輕量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想去實體門市看商品,店員卻一直像我推薦攀岩/冰攀型的吊帶,但我想我短期內沒有攀岩、冰攀的打算,只好不為所動了。


十二、Black Diamond Half Dome Helmet

這顆的外殼是ABS樹脂(塑膠),相較採用薄薄的Polycarbonate當外殼的超輕量頭盔而言,它比較重、便宜(NT$1980),但優點就是比較耐用。除此之外,它的尺寸調整系統是以一個轉盤為核心,單手就能操作,非常方便。




十三、雪訓整體穿著

1.雪山登山口369山莊

a.上身:排汗衣+刷毛衣+軟殼衣

b.下身:單穿中層褲

c.手:無

d.腳:外層羊毛襪+登山鞋


2.369山莊雪山圈谷

a.上身:排汗衣+刷毛衣+軟殼衣+保暖層

b.下身:內層褲+中層褲+雨褲

c.手:內層薄手套

d.腳:外層羊毛襪+登山鞋+綁腿


3.雪山圈谷雪訓

a.上身:排汗衣+刷毛衣+軟殼衣+保暖層+雨衣

b.下身:內層褲+中層褲+雨褲

c.手:內層薄手套+外層防水手套

d.腳:外層羊毛襪+登山鞋+綁腿


最後我算是比較怕冷的人,以上穿著對我來說十分舒適,即使在刮著猛烈風雪的稜線上也不太冷。身強體壯者可斟酌穿較少的衣物,最後希望這篇對大家能有幫助囉!

My IG:https://www.instagram.com/elton_tuu/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