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四歲小樂的第9座小百岳-李崠山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被遺忘的時光。李崠山    
完整相本
GPX

李棟山莊-台版霍爾的移動城堡

無意間閱讀到李棟山莊第一任莊主-朱萬鶴爺爺的故事,打開了好奇心的盒子,翻查了網路上的三段紀錄影片與數篇專訪報導,筆記了許多關於李棟山莊與李崠山古堡的歷史,決定帶著小樂來走走,成為這座山林故事中的其中一個匆匆過客。


長長的車程是首先需要克服的地方,途中會經過宇老鞍部/ 宇老觀景台,宇老觀景台位在新竹60縣道20k處,海拔高度約1450公尺,是尖石鄉前、後山地區的分界處,也是從那羅部落前往尖石鄉後山秀巒或司馬庫斯的中繼站!宇老舊稱鞍部,即俗稱的「風口」,因位居高地,形成山坳風口,加上氣溫低,所以造就此處特殊山景。站在景觀台可盡覽前後山的景緻。前山指油羅溪流域,包括竹東、內灣等處。後山為大漢溪流域,包括秀巒、玉峰、石磊 (大霸、南湖中央尖)等處。


93c2fd5a8584c11c217b576b675937c0.jpg

56f2a2df502c792836721e2312dd0a8d.jpg

f08818c322f6a749e180d4272cf798ea.jpg

baf77db630dc9fb61b0897d85df251a8.jpg

李崠山有兩個主要的登山口,新登山口在馬美部落岔路口,尋產業道路上行2公里,即可達李崠山古堡,平緩好走但路程較遠。

舊登山口則是山友間知名的李棟山莊,是朱萬鶴爺爺憑著自己的天份與神力,獨自搬運素材打造而成。

3b46e3d9ee1a2dde96cd4a38861d0b50.jpg

161e8d8a4967d1f2fb3ef7b1ab0ed0d9.jpg

83125dbc5314ddc8e58bbe56d4050989.jpg

3b4ac7a34f35bf214749852b4820b087.jpg

4e4b49037198b781ad7221039cc784d6.jpg

民國38年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陸戰隊班長退役的朱爺爺,參與當時政府的中橫開發工作。開發結束後,在平地找不到工作,領著每個月8元的薪水,四處流浪打零工最終在山林中落腳,以自己的力量,設計建造了這座屬於自己的一座城堡,這座被稱為『台版的霍爾移動城堡』的山莊,也成了早期登山者遮風避雨的最佳處所。

山莊不幸於2018年底遭遇祝融的侵襲,以朱爺爺名字為名的萬鶴樓也付之一炬,爺爺也因90多歲的高齡,移居新竹榮家照顧,由本地泰雅族人-泰雅語母語老師蔡清郎先生接任成為現任莊主,這次到訪山莊,蔡莊主熱情地帶著我們參觀山莊大火後遺留的建築與故事,還邀請小樂體驗射箭、與防空洞(朱爺爺怕中共打過來而打造的石砌避難點)中的山羊say hello,更聊了許多準備保留山莊原本特色,並重新整修維護成為泰雅族市集的未來計畫。

a47e2c18a85b273aa950aaa005dfd3b2.jpg

4084148221ef5e180e4e4b7c96a43e12.jpg

93e7101342f9190c8cde92a97a86465b.jpg

a8408f42baeb0c1c357c2bab16acbb07.jpg

因查找了山友分享的資訊,我們也特別帶了一包狗飼料上山提供給山莊的狗狗用餐,若大家有機會造訪,也可以提供小額的捐助,讓山莊重新修繕,恢復往日的風貌。

『我問朱爺爺,這兩頂尖尖而對望的屋頂有什麼特別的含義?他說,這就是兩岸關係呀~』08579c6cb55073d453e20144602c9a3b.jpg

83808456a31c47d60e564db040b0019f.jpg

9c27c42bf6e61c3eca0bcac377d2852d.jpg蔡莊主說到這裡,我們彼此會心一笑,的確,兩岸之間這麼的近,卻又如此的遠。而朱爺爺在山莊時,每日必定升降旗的中華民國國旗,依舊保留矗立著,這座山莊,是朱爺爺對時間的封存,對家的思念。

69a6f9930d32ef7b73ae6b51abc94b77.jpg

告別蔡爺爺的招待後,起登前往古堡。
沿途新舊步道反覆交會,每次的匯集都會有清楚的指引標示,我們上行皆選擇路程較短的陡坡。

6fd96f7a266c3627aca1cf08b57298e8.jpg

12ca8bb8004313d43e6188e5312f87e8.jpg

caf075c94865457a8602dc97683f7220.jpg

李崠山古堡-血跡斑斑的泰雅族抗日史

4d4d80639594a1a0a3e1aea2d5463fbe.jpg3d8c0029fccd9694128461b28e242ad2.jpg

李崠山,泰雅族人則稱這座山為「TAPUNG」,意指積雪的山頂。山頂有著一等三角點,及北台灣海拔最高的歷史古蹟-李崠山古堡。李崠山名的由來,相傳來自於曾駐紮於此的清朝將軍李崠。c364a7b1ad88c033cff9bd1de7390e78.jpg

ff07c16d0d52932bdbb5d330798722eb.jpg1906年,日軍於新竹淺山地區,修築隘勇線,逐步向深山推移,每一次推移,就是與原住民的一次衝突。1911年6月,調集2800人部隊,攻打居住於此地的泰雅族人。日軍為了避免泰雅族人以山林為掩護進行游擊戰,大砍山林,並經幾番激戰,佔領李棟山制高點,建立太田山砲台、李棟山展望台。1912-1913,大規模的泰雅族人反擊。
1910-1913年間共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戰鬥,包括太田山、鳥嘴山等戰役點,總計千餘人喪命,統稱為李棟山事件。事件結束後,日軍開始修築李崠山古堡,古堡門楣並掛有當時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題字匾額:『慎守其一』,也展現了日軍誓言守住這個重要據點的決心,而後題字已因不明原因被抹除,更多了幾分歷史情仇的神秘複雜想像。

df1793df68171216ae07b463c2f32caf.jpg

古堡為一個附有二個稜堡的砲台設施,基地形狀為方形,古堡及其陵堡共設有射口(槍孔/ 銃眼)31個,壁面上層是1.5M的紅磚,為就地取材燒製。下層是 2.5M鐵線混泥土製成的中空圍牆。大門用門屏擋住,避免被被泰雅族人直接攻擊。
我們在城牆圍繞的古堡內簡單補充糧食,結束這一趟時光記憶的旅程。

f2485bc2d4cc492c4310b822f2ec9046.jpg

ec01d371231e491907f4b97f7aae9eb4.jpgb67a170fe22186d0ea1be3fd9c76ee69.jpg7f2643777208300ca31fd9a2ea8cee6d.jpgd8bad982bca9ddbb04a9490e1ff90ca9.jpg008418d3a64c2f54db7508ddb04a61a3.jpg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