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尚未離去的地方.四神湯

  • 陳摸摸
  • 2,289 次點閱
  • 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穿越樹影婆娑的林道,讓身體流著汗,呼吸著山裡的空氣,讓自己化為森林的養分。

森林有種奇妙並難以用平地常識與理智來理解的部份,有時神秘到令人有點害怕,雜亂無章的部分和某種井然有序的力量複雜地交織在一起,這部份同時也令人感受到敬畏與樂趣。

走的越難、心越貪婪,想看見更多,那是促使我一直回到山裡的根源。

見晴踏查、太加會師及南澳行,最近跟宜蘭很有緣份。

四季林道、嘉平林道兩個月來踢了有二三四五次了吧。這趟尋訪了舊太平,趁機做了點功課,也為不能成行的朋友記錄一下。

行禮如儀照表操課的行程就不交代了,大致爬梳了些有趣的部份來分享;一部份是區域概念的劃分,即是新舊太平山的區別;經典的太加縱走就是由新太平山出發,此區塊的位置大概就是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南湖大山山系及三星山山系為主。有新勢必有舊,舊太平山位置大約在加羅山,即是眠腦山區。

有了縱向勢必有要橫向才能交織一塊完成的模型。

太平山的林業採集很早,大正6年(1917)使用管流的方式向外輸送原木,掐指一算也接近百年;新舊太平山交移的時間在1937年。根據羅東林務局的資 料,林業極盛時期山區有超過3000人住居。繁盛景況一直到62年直速轉衰,該年10月太平國小撤校。66年林業轉多元化經營,木材生產減少,67年森林 鐵道受到颱風侵襲,運送受阻,該年10月土場國小撤校,教育單位陸續撤離,私以為即是人口減少的指標。次年8月森林鐵道全線停運,鐵道同步拆除,生產木材 改由林道載運。70年太平山所有運材設施流籠及蹦蹦車停止使用,71年生產結束,太平山轉型發展發展森林遊樂事業,伐木作業嗄然停止。

橫縱交代了一些在山裡的事,諸如鐵道的荒廢、林道的頹斷,或為何會在此區看到某些遺跡,而這些遺跡存在的年份又是如何。

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真的有神靈看顧著,初見神社遺祉時正好是薄暮籠住森林時,歷經了一段不難走但是有點欸油的下切路,從神社後面穿出後撞入眼中的是只剩基座的主殿,上方舖滿了苔綠跟前人造訪時從四處搜集來的舊物,再往前探入眼的便是左右大樹及開闊的殿前地。

抵達當日忙著營務沒辦法很認真查索,稍有左右尋訪在第二天的早晨,很不浪漫的是要去找廁所順便去晃悠晃悠。

上下層各自踩了一次。往下踏時發現大塊空地,屋舍基座及類似大灶的雙口爐底。往上踩時走的更遠,沿著神社第二層左側有基底的部份繞了一圈,直到遇見一顆巨倒做橋、順勢爬回第三層。

從神社主殿後方穿出,順便認真的看了一下結構。

從上往下,從主殿開始往營地走,加羅神社大致有三大層;最高層供主殿、中層有御手洗(無文字)及鳥居(僅剩石座、木頭己倒但ㄇ模樣仍可辦),鳥居下有極長的階梯。石徑石階上原覆有極厚的泥層,看的出來前人來探時花了不少力氣掀推移開,才讓神社的樣貌比較清晰。

出發前社長分享過神社的舊照,回家再事後做功課,大致弄清楚神社的身世。

大正3年(1914)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派人來宜蘭進駐梵梵山隘勇駐在所,深入馬崙、天狗、多望、加奈宇蘭並且遠赴四季、眠腦(舊太平山)調查,大正6年 (1917)開始使用管流,在神代谷及太平山設警察官吏駐在所。加羅神社是為了給在此工作的日本人日常祭拜用的,鎮座日大正7年(1918),內奉能久親 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生,台灣民主國成立後,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進攻台灣,展開為期數月的乙未戰爭。攻下台南後一週,因感染霍亂,日本人後來將親王神格 化,在終焉之地興建台南神社,並將其薨去之日(10月28日)定為台灣神社的例祭日)及かいたくさんじん(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等三位 神祇的合稱,是日本神話中代表國土經營的守護神)。

對日本神祇沒有研究,翻查歷史完全是思古的成份及想搞清楚這裡在做什麼事居多。爬梳資料時還找到宜蘭境內曾經存有幾個神社及更多龐雜的資料,不過此文還是對焦加羅神社及舊太平歷史。

往回推算,神社將近百歲。不過舊太平林區距離人跡及神靈遠去也不過三十來年。重回舊跡,看到光陰輾過一切,曾經每華也不過一瞬就迷失於蔓草、消失於時光之間。

文明真的是很脆弱的東西。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不論現在還是現象,發生的當下其實就已經成為過去了。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