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期基隆到暖暖官道 Elisa Yeh 2020-07-12 發表 1,705 次點閱 5 次拍手 拍個手吧 收藏 檢舉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一日行程 出發日期 2020/07/11 回程日期 2020/07/11 相關路線 清法戰爭官道 相關山岳 獅球嶺東砲台 、暖壽山 、基隆月眉山 、紅淡山 、獅球嶺山 、獅球嶺北峰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Day 1 2020/07/11 清法戰爭的官道現在已經沒有人走全段了,週六時我走過一遍,但沒有帶相機,整理一下舊照片。 獅球嶺已是開發地區,民宅居多,登山口橫跨安樂區及仁愛區,我們多半從仁愛區公所旁的書院里步道上去。 修竹居是李家舊居,現在沒有人居住。 書院里的登山步道,往上走就是平安宮,崇祀福德正神。 這不在官道上,而在巷弄間,整修得很古樸可愛 延著大正八年修建的石梯往上走,廟公很認真的打掃整理。 平安宮山門,中間御道是給官轎走的,但現在人不太在意這個。 正式建廟的時間不詳,由岩瀨六藏的調查,最原先是基隆街住民陳大文糾集募款100円所建,清法戰爭時林朝棟駐紮獅球嶺時,由於土地公顯靈,遂以該地狹隘為由,獨立出資數百円增建。 日軍據臺之後,平安宮成為臺灣獨立混成第一旅團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分遣隊的使用地 。直到明治40年(1907)軍隊才撤走。 平安宮現在是第三代陳律師在管理,由於獨資經營快要傾家蕩產有點辛苦,所以必須付香油錢才可以進入舊殿參觀,或是捐資直接指定修復古蹟都可以。 內殿現在禁止攝影。 從平安宮往砲台的路上,從早到晚都會有攝影師來取照 主砲台。以前只有主砲台有整修,現在東砲台也整修好了。 我有時會帶一下導覽,希望講述正確的史實而非以訛傳訛 往長壽公園走,經過南極仙翁像後,就是獅球嶺最高點六角涼亭,往下走就到鶯歌里的五十人公祠,是清代渡船重要的所在。 但今天是走官道,跳過 從東砲台繞下來,回到平安宮,經過平安亭(其實他本名不是平安亭,下方的石座上寫著春風亭,我有點忘記了,找不到照片,下回補),大概因為連接平安宮,就被稱為平安亭 有光線和樹蔭,就會有美景。 不過這條道榕樹生長極快,每兩年就會被理大光頭,等待再兩年的成蔭 位於三姓公廟出口的獅球嶺咖啡,因為只在假日營業,很可惜還沒有幸去品嚐。 不在官道上,跳過。 從春風亭下來,穿過啟德堂,沿著山徑和民宅走。 到處都是廢棄的老屋和貓,我有時都有種走在鬼城的錯覺 沿著山徑走到獅爪玩球的地方,現在球被轟掉了,剩一座廢棄的公園,和居民墾植的花園。 轉到球嶺,穿過竹林山徑,到達嚴放寺的牌樓。往左轉抵嚴放寺。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承辦人細川秀吉主任在大正9年(1920)回日渡假時到東京府鐮倉市「長谷寺」向十一面觀音祈求平安,並訂製十一面觀音石佛像,迎回基隆後,立於「法王寺」的山頂上,建了木造佛寺供奉 ,成為「大日山法王寺」的分堂。 昭和20年(1945),法王寺住職中澤慈愍離臺後,分堂破敗荒涼,土地則由「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名下轉為「基隆市政府」的國有財產,但始終無人管理。民國59年(1970)於靈泉禪寺受在家居士戒的郭清榮,糾結同道重建及修築登山步道。 現在歸中台禪寺所轄,常住很親切喔 從嚴放寺下來就是法王寺本堂。 大正9年,由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捐贈,天台宗修驗道僧侶中澤慈愍向總督府申請建立。中澤氏被遣返之後,由三坑居民自行管理,除了一些僧侶及尼師短暫住錫外,一直沒有正式的住持。後來才由海濤法師接手。 這個山徑基本上已經不通了,我上山時總是要繞來繞去找新的通路。 沒辦法,法王寺與嚴放寺志工缺少,三坑人口老化及外移嚴重,沒有人力維持當年的路徑。 明治45年,中澤慈愍建天台宗石硬港布教所(當時他沒有說他是修驗道的,這是不同的法門),大正5年,由木村礦業的日籍幹部妻女20人集資,迎來地藏王菩薩。 從長壽公園繞回早安堂,如果天氣好時,展望極佳,會使人錯覺在深山老林裏。 希望市政府不要開放山坡地給財團建設,全部都是空房子。 穿過三坑火車站右轉,先吃高家粉圓冰,然後沿著民宅走。 不去嚴放寺的話,直接右轉下龍安街,可以看到礦場的遺址。 沿著民宅走,南榮河截彎取取後,變成水溝。 走著走著,過了紅綠燈即是南榮路,從南榮路往回走,即寶明寺新山門 往上走,舊山門,進入紅淡山系。 山徑上會遇到晃月池,是當地居民利用廢棄物營造的景觀,晚上拍攝還不錯,白天就算了。 沿著階梯走,即是修行橋。橋以佛謁:千山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橋旁有昭和9年的道路修成紀念碑。 山徑中間向右轉為開化寺,通蝙蝠洞,這次跳過。 寶門寺古城牆,雖然沒經過考證建築的年代,一般認為是清法戰爭時所建。 現在是網美拍攝打卡地 彌習彌佳小狐狸。 這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拆掉在仁一路上的小神社,把守護在門口的小狐狸搬上山來,不是日據時代就在這邊的。 修行橋有趣的地方在於它左右不對稱 寶明寺是德本尼師私人的齋堂,在大正末年就已經接收基隆市區疏散的婦女,例如後來的住持修鳳尼師以及極樂寺住持修慧尼師 。 德本尼師正式受戒於久寶寺後,於昭和8年(1933)將私人財產捐贈予曹洞宗興國山久寶寺,成立「曹洞宗寶明布教所」,昭和13年升格為寺,但沒有通報曹洞宗兩本山。 寶明寺迄今仍為女尼寺院,保留「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十方叢林古風,也是目前基隆市區重要的祖先牌位祭祀地。經歷兩次重建,現今主殿為兩層樓閩式建築,兩側齋堂一樓保有昭和年間風格,日據時期所建的納骨堂、觀音靈場、道路建成記念碑、修行橋等等,雖然有過小規模的重建,但大體上仍完整保留。 經過石象園,這邊是櫻花之地,但都是瘦骨崢嶸的山櫻,沒有昭和櫻或八重櫻那樣有豐盈的美。 經過寶明寺,沿著紅淡山的指標走。 有時也會遇到藍鵲。 紅淡山是小百岳之一,有三角點。 從石象園穿過梅花亭/紫薇亭/從雙龍山階梯,選復興路下來。就會達林泉公園。 11:11 這大概是紅淡山唯一沒有被改建過的鳥居了。若從這鳥居往上走,抵龍山宮,又回到紅淡山系。 我們往下走,到天神町福德宮。 出了福德宮,就是田寮河仁一路,右轉直走。 我很少拍田寮河,這是借用基隆旅遊網的照片。 承上。走到東明六合停車場。再轉入月眉路。 這段有公車抵慈淨寺,但班次很少。 11:46 慈淨寺的建寺因緣很有趣。 觀音靈場是昭和3年由久寶寺住持引進的日本西國三十三番觀音靈場巡禮文化,並不為台灣人所崇拜。日本人撤台後,台灣人反而蓋廟來拜這些石觀音。 市政府要拓寛月眉路時,原先要拆掉石觀音廟,當地居民遂拿自己的土地跟市政府換地,蓋了慈淨寺,但去年才拿到土地永久使用權。 11:51 月眉山開路紀念碑,就在慈淨寺旁。往上走約20分鐘抵長命寺。 長命寺以前是沒有寺名的,它是顏雲年替靈泉禪寺建的山門,稱為不二門,並設為觀音靈場的其中一處。 12:35 長命寺是觀音靈場的結願靈場,所以立有石碑記念。原本放在這邊的第三十一番收到靈泉禪寺,避免被偷走的命運,現在有山下居民李先生每天上山打掃。 12:38 穿過長命寺後的通道,來到沒有通路的長命寺新大門。 12:40 我想重建時會將山門改稱長命寺大概概就是因為石觀音上刻有長命寺這三個字吧,但是許多人有誤解,用台灣人的想法來解釋這些石觀音的來源,以為刻了長命寺就是從日本長命寺迎來的。 相信我,不是這樣的。 13:09 穿過長命寺的荒地(要注意有時會有溜溜出沒,嚇死我了),然後跟擁恆文創的看門人打個招呼就可以縮短去靈泉禪寺的距離。 雖然我沒有走過車道上山,不知道距離多少,但第一次從靈泉走回六合停車場時,花了三小時。 13:09 日據時期,從六合停車場到靈泉禪寺開山院一帶,土地都是靈泉禪寺的。 光復後,產權不清累有更迭,財團慾壑難填,導致靈泉禪寺跟擁恆文創整天打官司,看了都累。 13:14 靈泉禪寺的土地界碑,宣告正式進入靈泉。 13:20 新山門。說它新,其實已經過多次改建了,這個山門大概有三四十年歷史 13:21 新的落成紀念碑,仿舊紀念碑造型及鑴刻。 原版收在開山院裏,不對外開放。 14:33 靈泉三塔,大正6年11月3日落成。一樓稱東寶座、中寶塔、西蓮臺,二樓稱左優婆塞夷同塔、中開山塔、右報恩父母塔。 靈泉禪寺前住持一直想把舊殿拆除,與市政府不能達成共識,所以只有登記歷史建築而非古蹟,平時也不對外開放,只有大型觀光團或日本人來時才開放參觀。 現在換了新住持,常在和尚很認真的說服他保存古物,所以現在開始修繕,期待它完善後開放參觀。 14:50 開山院,大正9年10月22日落成,1990-1995年改建,現在荒廢中。 以前是做為善慧和尚的居所及教育僧侶的地方。 14:50 沿著開山院走一小時,就到暖暖金山寺。 金山寺旁的暖壽山,山雖小而陡,需緣繩而下。 遠眺金山寺。金山堂第一代堂主楊秀蘭,於大正15年在靈泉禪寺受優婆夷戒(在家居士),法號德珠,向柯周氏綢租地,選在暖暖街228番地開設金山堂,資金來源即由在楊德珠本人在臺北下奎府町所開設的兩間商店。她一直到昭和15年3月,靈泉禪寺為紀念善慧上人還曆舉行三戒壇會時,楊秀蘭才正式剃度成為比丘尼。 楊德珠先受優婆夷戒,以在家居士之姿掌金山院長達15年,是以基隆市志及暖暖區志均認定金山院為龍華派齋教,地方雜誌則認定楊德珠始終為在家居士。 德珠圓寂後,德融法師指派靈泉禪寺第三代當家普觀法師接任金山院住持,但由於僧尼有別,普觀法師在民國41年(1952)離開金山院,由淨良長老接任住持。 於此同時,德珠之徒李郭絨由日返臺,居靈泉禪寺,於民國42年正式受具足戒,法號道明演揚,並任靈泉禪寺知客尼一職,民國48年成為成為金山院當家。 金山院處於山腰,民生物資都靠這個小小的電動梯搬上山,現任的住持也經常外出說法教學,金山寺顯得很靜謐。 由金山寺下來,是暖暖老街,目前有許多文史工作者作導覽。 三姓公,從清法戰爭到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均在此受祭。 暖暖的有應公信仰十分發達,大概是因為漳泉械鬥留下來的影響。 周氏古宅,聽說市政府有意收回重建,希望可行。 戰爭遺址。 戰壕,在金山寺旁,不是太難走,是太難找,沒有研究過的人(如我)就覺得只是個土堆啊 從戰壕下來,接輕便路。 所謂輕便路即是日據時期運煤的鐵道路,這段已經被拆除,只剩民宅 回到暖暖福興宮,官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