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或許是台灣高山湖泊近期知名度最高的路線。身邊朋友FB、IG的文字與照片,在六七月幾乎每周都有嘉明湖的紀錄,是以前不曾見過的現象。
在六月某日忙碌的工作早晨中,朋友捎來訊息:向陽山屋、嘉明湖山屋中籤了。在中霸山屋、翠池&369山屋、排雲山莊接連摃龜之後,由籤運決定了七月的行程。於是嘉明湖便在意外的驚喜之中成行。
D1 2020/07/11 訪山
0500新左營火車站出發 >>>> 0832 池上火車站 >>>> 0915 池上出發 >>>> 11:25 向陽派出所 >>>> 12:40 起登 >>>> 14:10 嘉明湖步道入口,正式離開向陽遊樂區 >>>> 15:28 向陽山屋>>>> 19:20 就寢
5:40清晨,水氣尚未被暑熱蒸起,雄偉的北大武山分明矗立。前景是屏東的林野、田地與渺小的房舍。
日輪甫從井步山、大母母山之間爬升,將萬丈光芒披覆在中央山脈的脊稜,自此你明白為何山能成為聖山、成為久遠以來地方子民的信仰。
穿越南橫的嘉寶隧道,眼前赫然羅列一排高聳的山頭,歡迎你走進山林的世界。
山野近了、氣溫涼了;平原的生活遠了、敏銳的感官醒了。
沿著新武呂溪盤旋而上的南橫公路,眺望著愈來愈近的中央山脈。這段稜線草原與岩脊交錯,在森林蓊鬱的緩丘之間、以高聳的身形鶴立雞群,但並不是中央山脈的山頭。
11:25 向陽遊樂區。
向陽是嘉明湖的門戶、也是南二段山區的入口。與過去爬過、無人駐紮的登山口相較,嘉明湖的登山口就像是進入一座遊樂區,遊客得在此出示入山證、登記入山,還可以裝飲用水、買林務局的文創商品與刊物。管理站的人員會在此簡單介紹入山注意事項與沿途景點,作為攀登嘉明湖的開場白。
12:40 序幕揭開。
向陽遊樂區的步道沿路皆行走於陰涼而指標清楚的松針步道上,中海拔的氣溫涼爽。
你想到殖民東南亞洲的歐洲人為了避開溽熱、在山腰建了避暑的城鎮。如若這片山區沒有脆弱陡峭的環境、沒有原住民和殖民者的抗爭歷史,或許也會成為近代開發的熱鬧城鎮。
13:27 觀景台看關山埡口和柔腸寸斷的南橫公路。
當仰望這塊谷地時,你看到脆弱的崩壁山腰劃出一道艱難的疤,震懾於崩壁之巨大、對比細小公路之脆弱,理解為何十年過去、南橫的此路段仍然無法通車,成為橫貫公路最難貫通的缺口。
▲ 遇台灣油點草
14:10 嘉明湖登山口一過,代表正式離開向陽遊樂區,步道也轉成車輛無法行駛的原始山徑,一路爬升近400公尺。午後的雲霧翻湧、批覆在松羅森林之間,熟悉的霧林帶樣貌浮現。
今日行程在潑墨森林漫步中度過,是一道練習負重的前菜。沿途一位、兩位...幾乎擦身而過的山友都是輕裝單攻的裝備,這才發覺此行的遊客幾乎只有我與朋友背負重裝。對一兩年沒登上熱門百岳的我來說,是個全新的現象。
夏季的午後,高溫餾出的水氣累積成雲霧,靄靄繚繞山谷,將森林濾成另一風貌。
15:28 抵向陽山屋,接著下起滂沱大雨。
向陽山屋沿坡地而建,山徑從北側繞半圈至南側,經過山屋處架設棚架座椅、成為自家的沿廊、也成為山徑遮風避雨的中繼站。向陽有寬廣的床鋪,沖水馬桶,充足的用水,舒適的座椅,是新型態的高級山屋。
各路登山隊在大雨之中陸續抵達,揹著30升左右的中小型背包。偏遠的山區,山屋是人群活動的核心。年輕的大學登山隊、兩三人的自組團、嚮導帶領的專業商業團,一桌一桌圍聚成各自的基地。熱食的煙氣騰蒸、擴散、融為霧雨的一部分。
▲一張照片說明下午雨勢的猛烈。
約下午四點,聽雨聲打在屋頂的聲音有些沉重,下意識地伸出手想探查雨勢;感到一陣刺痛後縮手,才驚覺躺在手上的是冰雹。人生第一次看到冰雹,開心得忘記拍照,在走廊伸手感受冰雹打在手上的滋味。
隔天跟一隊上嘉明湖的夫妻聊,他們此時刻正在向陽山腰、被冰雹打得渾身濕透,爬山猶如逃難。
晚上,山莊管理員請大家床前集合、宣導注意事項,包含山屋的寧靜公約、及因應近來黑熊在山屋出沒而制定的SOP,看見一群人排排站在雙層床前聽講,好似回到以前新訓的床頭點名,當兵的回憶歷歷在目。
D2 2020/07/12 入勝
0200起床 >>>> 3:20 起登 >>>> 4:09 黑水塘叉路 >>>> 4:36 正式攀上稜線/拍日出 >>>> 6:45 向陽山叉路口 >>>> 7:20 嘉明湖山屋 >>>> 7:53 山屋出發 >>>> 9:12 向陽山北峰(沒到山頂) >>>> 10:55 三叉山 >>>> 12:00抵嘉明湖 >>>> 14:14 嘉明湖返程,收起相機 >>>> 16:50 返回嘉明湖山屋 >>>> 19:45 看銀河 >>>>21:00 就寢
0200 起床
半夜2:00,起床的人潮像疫情一樣逐漸擴散。一下子收睡袋的、行李的稀窣聲此起彼落,登山客的頭燈點亮山屋的黑夜,也打亂了我們原本預定2:30起床的時間。有人沒有起床,埋在睡袋只露出一張臉。
海拔H2890公尺的山屋,晚上的氣溫不是向陽的涼爽、池上的炎熱,而是如同寒流來的刺骨之冷,令人難以想像現在是七月時節。
3:20 起登。
夏季常有午後雷陣雨。為了避免,大部分的登山團在15分鐘前便紛紛出發了。
寧靜的夜,天上的星子與地上的頭燈相互映照,前方山腰、後方樹林裡,一排又一排的光點代表著一隊人馬。他們的位置有多高、就代表我們接下來的坡有多陡。
4:36 當陡上的路趨緩、視野便得遼闊的時候,便代表已攀上了稜線。此刻旭日升起、染紅了眼前的草甸;玉山圓柏奇樹林立,水塘點綴其間。彩色的天空剪出向陽山-三叉山的面貌,宣告正式踏入高山的領域。
登上稜線的過程就像是朝拜:得先經歷一條陡上的參道、越過奇樹構成的牌坊或拱門,才能到達大山的神域/巨人之肩、瞭望周邊龐大山頭的真正容顏。這是一段爬上諸神殿堂的儀式。
路邊一株外型特異的玉山圓柏,成為嘉明湖路上的排隊打卡景點。他生長於巨石縫隙、猶如刻意造作的盆景;但沒有一雙人工的手琢磨。昨日管理員還特別告知,向陽名樹其實很脆弱,拍照時請勿踩踏樹根、攀折枝條。
6:00 向陽大崩壁與遠眺關山大崩壁。
破碎的山谷觸目驚心,看見久違的埡口山莊,躺在兩道崩塌地之間。
在2008年以前,家裡曾上過南橫。在檜谷林木參天的森林午餐、然後進入猶如神隱少女的大關山隧道。
一出洞口,一幅磅礡畫面在眼前驟然大開,大山、雲海、崩壁,彷彿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而此刻,我自另個世界到來、抵達了當年崩壁的頂端,舉起望遠鏡看向當年大關山的隧道口、卻看不見當時的停車場與觀景平台。同一個地理位置、記憶與現在卻無法兩端連線,我像是第一次踏上、認識南橫,儘管小時候常常造訪。
6:23 當躍上山頭轉個彎,風景便向北延伸,於是撞見了玉山群峰巍峨的王者氣勢。
當你向東北方行走,太陽照在眼前的路上使你睜不開眼,便隱約明白何為向陽之路。
6:45 向陽山越嶺,就又是一道風景。
爬山過程往往沒有那麼多感觸。靜靜的感受高山上坡的喘息、雙腳痠疼的訊息、視野直觀眼前的路、偶爾看看周邊山頭和路旁的龍膽和岩石,心神放空。大多的感觸都是下山後,看著書寫片段與照片添加的。
七月的殘冰或許是昨日冰雹的遺跡,可見向陽山麓的氣候冷咧。在太陽出沒之前,一路上都是穿著防寒的風衣上山。
回望方才翻過的埡口及向陽山三角點叉路口。山路在叉路後緩緩下坡。
7:20 抵嘉明湖山屋。山屋背倚著向陽山、面向著東南方以布拉克桑山為首的低矮群山。面山的露臺座位區是嘉明湖山屋交流賞景的活動中心,並將飲食區域自室內的住宿空間區隔開來,維持了住宿空間的乾淨。
7:53 在嘉明湖山屋小休後、登山客換上輕裝再度回到阿里山龍膽夾道的路上,彩衣的人在綠色的灌叢點綴。向著遠方的三叉山與嘉明湖走去。
9:12 向陽山北峰下的巨石H3498。前方為南二段百岳之一:雲峰、後方為台灣最高的山脈:玉山群峰。遍布向陽山北峰山腰的巨石成為旅人中途拍照的休息站。過了北峰、便是這段路最累、陡下200公尺的坡。
自向陽山北峰的山腰向前望基礎雄渾的三叉山。他的體型是一座四面和緩的丘,無論從哪一方位來拍攝,都是弧形的高山草原與不同表情的天空。
9:42 當看見迎賓樹,代表向陽北峰的陡下坡結束。
在向陽山與三叉山的鞍部遍布著水塘,與嘉明湖都是雨水挹注的高山水體。如果水塘夠大、那他就能升格被稱作湖泊;如果他造型優美、水色或周邊的環境壯麗,那他就能被人們賦予名字。周遭如此多水塘,卻只有嘉明湖,擁有名字。
三叉山腰回望南方的向陽山及向陽山北峰,相較三叉山徐緩而溫馴、向陽山四面陡峭、岩石嶙峋,看那扶搖直上北峰的路,讓很多自嘉明湖返程的山客聞之色變。但那是回到山屋的必經之路。
山岳之美有時不只在於登臨其上,而是透過登臨,一覽眾山頭的面貌。
10:55 三叉山,H3498。展望讓山頭成為高山的博物館。
自三叉山向北方望去,那是南二段的領域,山頭綿延至八通關,再接壤至玉山群峰和秀姑巒山。
一對年輕的情侶指著對面的玉山主峰,說這是他們八月預計會去的地方、也很幸運抽中排雲山莊。朋友苦笑,半年以來已經連六次摃龜;而他們前兩週去過雪山,住著我們抽兩次都沒中籤的369山莊。
此刻望向對面玉山主峰,那兒應該也有一群熱鬧的山友,向著我們這而指點、說這是他們之後要去、或者已經到訪過的三叉山。
自三叉山向東北方望去,下方的草坡綿延向新康山,草坡的凹地裡、藏著這條路線的明星:嘉明湖。
11:32 下山去嘉明湖,回望三叉山頂與方才擦身交會的朝山人群。
11:55 南二段、新康山叉路口,彷彿又一道山林等級的邊界。從這路口之後,人跡將開始稀少,挑戰的路線自此開啟。暗自希望有一年也能從這裡再出發,看看天空堡壘和飛機殘骸、看看八通關的大草原。
12:00 康莊大道的終點,是俯瞰嘉明湖的平台。
當三叉山的雙手環抱出一塊難得的廣闊凹地,雨水蓄積、便誕生出嘉明湖。這塊人人爭睹的高山藍寶石、
名氣響亮的高山明星。
嘉明湖的藍來自天空。一如布農族的傳說,這面反射天空的鏡子將天空倒映在大地上。隨著雲層聚散,
湖色在寶藍、淺藍與草綠色之間游移。
嘉明湖的西式野餐:巧克力麵包+奶油濃湯+熱咖啡,佐 一齣雲腳導演的嘉明湖電影。
要近身親臨,你還得走幾分鐘下去左邊那條不緩不短的山坡路,才能一掬高山湖泊的水。環繞一圈嘉明湖,湖水北側清淺而南側深不見底。低身盯瞧,清澈的水裡孕育了數隻節肢動物。傍午的山坳寂靜,輕波的湖面帶來靜的舒適氛圍,相較狂風颼颼的三叉山與稜線,山腰的凹地給人安身之感。
14:14返程。
雲湧翻騰、大雨欲來。
原先預計想在湖邊待到晚上銀河出沒,於是背了晚餐、雨衣、甚至露宿袋好度過午後雷陣雨。但朋友雨裝不足、加上2000cc的水消耗得比預期快。只好扼腕地返程。
雲霧襲來的山頭像是變了表情、氣溫下降、周圍群山謝幕,只能看到眼前消失在霧裡、未知的路。
15:49 劍指雲天的向陽山北峰。高山的稀薄空氣和一整天的重裝行走,讓陡上北峰的路每走幾步就要休息緩和呼吸。回看三叉山雲層散開些,我問朋友:要不要回頭繼續等銀河?他打趣回答:如果以後這個鞍部能建一座巨大跨橋、或是山腰開一條不用上北峰的路,他就會考慮往回走。
16:50 返回嘉明湖山屋。
回到目的,才知道疲累的滋味。爬山就像工作,辛苦與快樂、成就感與疲累交織。並在達標的時候,感到泉湧地滿足和酣暢的平靜。達標後的休息讓回憶發酵、釀成甘苦交織的酒、藏在心底的窖。
19:45 銀河。
和攝影愛好者爬山,最棒的是他們的登山時間分配常與傳統爬山行程不同。他會根據不同時間光線與日頭的角度,選擇在哪個景點待久一點。日出,我們在向陽山南麓逗留,看日出光線甚好的向陽名樹,拍攝草原與圓柏作為前景的日出。再晚一點,拍攝林梢透下的光線,或拍攝肌理分明的山頭、在顏色正鮮豔的嘉明湖逗留兩三小時。下午雲起,則拍攝纏繞森林的雲霧、拍攝光線柔和的人像。最後在晚上八點眾人入睡時,頂著寒風在戶外拍攝雲霧散去後、冉冉升起的銀河。
此行唯一的遺憾,是銀河的前景不是嘉明湖之鏡。
D3 2020/07/13 復返
0230 起床 >>>> 0350 出發 >>>> 0420 向陽山登山口 >>>> 4:43 向陽山山頂 >>>> 6:25 下山 >>>> 8:25 下稜線,遊覽模式 off >>>> 9:30 向陽山屋 >>>> 12:10 向陽遊客中心
半夜0200,在窸窣的塑膠袋磨擦和人群中分貝的交談中模糊醒來,以登山團設定的早餐時間作為鬧鐘,山屋的人開始騷動、整理行李。昨晚的睡眠並不足夠,爬山至心理上的最後一天,除了期待山頭風景,最期待的還是山下的物質:包含調理完善的餐點、熱水澡和溫暖安靜的房間床被。最後一天總是會想起第一天欲跳脫的日常。
3:45 約半小時前,登山團皆已經陸續出發、他們將聲響同背包一併打包帶走,於是山屋復歸原有的寧靜。旅行社的大哥在廚房休息、山屋裡仍有零星的住客沉睡。我們輕聲收拾好早餐的垃圾與餐具,出發。
4:43 登頂。
山頭是山客最終登臨的神殿,而觀看日出則是一場儀式。眾人目光一齊向日出方向望去,等待神性的時刻:日出來臨、黑暗盡褪,你能看見周邊群山之美、看見自己的位置,陽光拉高氣溫,寒風也不再刺骨。
太陽剪出向陽山的影子,以南方的雲霧作為畫布。
向陽山,海拔H3609,百岳排名第17。山頂四面陡峭、與昨日的三叉山性格不同。
向陽山的近景是岩石的粗獷和玉山圓柏的蒼勁,遠景是崩壁、草坡、森林交織的遠山風貌。
自向陽山向北望,左方是玉山、台灣最高峰;右方是太平洋、依稀可見船隻。
你發現高山和海洋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這塊小小的土地懷抱著不同海拔的生態風貌:
高山草原、針葉林、熱帶林與臨海的平原。你可以在一天內觸摸高山的玉山箭竹與海邊的草海桐,是全世界都很少見的體驗。
向南方望,是以右方關山為首的南一段稜線,經歷一段陷落區後、
遠方拔高的壁壘便是南疆屏障:北大武山。
在向陽山,你能以山頭瞭望的角度,看見島嶼南方群峰的全貌,北至馬博拉斯、南至北大武山。
距日出已過了半小時,向陽山的影子向東北遞移、人群也跟著離開山頭、帶走了熱鬧的喧囂。從山頭回望下山的路,隊伍在山腰的路面鋪成一條條繽紛的彩帶,路的彼端、那一片森林、遠方雲海覆蓋的平地,是我們熟悉的生活環境。
向陽山的山路沿著崩壁邊陲蜿蜒,一邊是平緩的草坡,一邊是不見底的陡峭崩壁。而地貌的尺度之大,
當你自山下一路上坡,如不向崩壁走近、你會渾然不知身旁竟有一處如此驚險的斷崖。
一路下坡、一路回望,這段走來艱苦的坡,昨天究竟是怎麼爬上去的?
「一大早的體力總是比較好。」朋友這麼結論。我們還半開玩笑,如果有重要的物品落在嘉明湖,願不願意回頭拿?而這個答案隨著返程的路拉長、意願越低。
7:42 崩壁觀景台拍照駐留,向陽山到關山皆是崩壁岩稜,一路從谷地向上侵蝕,而南橫橫亙其中,更顯得公路在龐大地貌下的脆弱。8:11 向陽名樹
跟這位夥伴爬了七年的山,從大學到出社會,我們兩人都喜歡走到風景很棒的點、在那裡待上幾十分鐘甚至一兩小時,他忙著攝影,我忙著寫寫文字畫畫圖、發發呆。
在這個時刻,彷彿又回到大學時光,騎車上山、舉著一本筆記本發呆,在北大武、加羅湖、觀霧遊樂區、白楊步道.......爬山的感動與美好隨著不變的習慣、跨越時光藩籬、走到如今的時光,於是你明白上山的原因,或許是為了接收到自己曾留在山裡的訊息、體驗何為美好的享受、然後用一樣的習慣與感官刻劃這條訊息、再藏回眼前的風景裡,等待下一次上山。
8:25 依依不捨地翻下稜線,鑽進濃密的針葉林裡。跟高山草原、跟平視相對的高山說再見。
回程的路上森林參天,早晨的陽光熱烈、剪碎林梢的光影鋪地;回程下山的時間比預料中還快。
12:10 向陽遊客中心
從向陽山下道登山口的時間其實並不長,約莫 4 個小時就能抵達登山口。一路上從海拔H3273下降到H2513公尺,看高山箭竹遍地、杉林與松蘿交織、蕨類與檜木叢生。這是一條連結高山與公路的捷徑,朋友覺得嘉明湖是他走過最輕鬆的路線,也難怪會成為熱門登山路線、並衍生出一天來回的登山模式。
回到登山口後,也遇到了早早下山的商業團正好搭車。接駁的司機說13:30公路會開始管制;於是向陽沒有多做停留、便匆匆跟著下山。
15:45 大山腳下的池上鎮。
池上是南橫山區的入口、也是一個觀光小鎮。這裡的店家看到揹著大包包的遊客,都會不約而同地問:「是不是去嘉明湖?」如果已經在兩天前見過面的,則會說:「下山啦?嘉明湖漂不漂亮?」。
「嘉明湖的確很美。」我說。
嘉明湖這條路線的精華,並不只是湖泊本身,還有一路上完備的服務設施與展望南方群峰、博物館級的全景視野。在每天12小時的時光裡,你能看見蓊鬱的森林、壯闊的斷崖及稜線的草原,感受日出燦爛的神性及傍午氤氳的神秘,像是閱讀一本內容豐富的繪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嘉明湖後記 :新型態的登山。
爬山如果成為和路跑一樣大眾化而熱門的運動/休閒,是不是就會像國外,有供餐、有睡袋,
我們只要背個行動糧、飲水和個人救急裝備、就能來趟輕鬆登山?
沒想到這個想法已經在嘉明湖落實了。
來往嘉明湖的路上,有10~30升背包是最常見,與過去揹著40、50升大背包來往的風景截然不同。背著小背包的登山客幾乎都是單攻的登山客,他們抽不到山屋、於是帶著小背包快速來回打卡,甚至從戒茂斯上山單攻的人,穿著就像在路跑的跑者(D1-11:38)
在這裡,抽到山屋後,你還可以再付700元,跟旅行社搭伙,在高山上吃豐富的早、晚餐。隔天從山頭回山屋、廚房還會幫你再煮一餐點心讓你吃飽喝足。對比我跟朋友揹負重裝、帶著爐頭煮泡麵乾燥飯的傳統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
嘉明湖也是爬山以來第一次、遇到這麼多年齡相近、年輕的登山客。或許是嘉明湖具備相當知名度、在IG、FB是熱門打卡地標,或許是國外旅行收到疫情影響而封鎖、隨著政策與媲美國外風光的照片盡出,爬山成為話題、成為今年的潮流。各山頭的山屋一房難求、所以才會衍生出單攻、成為新型的登山模式。
對於在地的旅行社來說,隨著嘉明湖、栗松溫泉等登山路線愈趨熱門,經營山地的服務便成為了在地觀光生意的重要來源,嚮導、接駁、宿營、伙食,都是爬山休閒的服務範疇。而熱門登山步道的維護,也加入了民眾參與、商品設計的要素:你可以背負一定公斤的碎石上山至指定地點;回程後便能索取專屬嘉明湖的設計紀念品。藉此能減低維護成本、也能給予山客不一樣的爬山體驗,是很有創意的經營模式。
兩者各自經營登山服務及登山硬體,便能將熱門登山路線推向安全而服務完善的方向,成為眼前所見、嘉明湖新登山模式的基礎。
文字/ChengChi
攝影/ChengChi&ChangYou(https://www.flickr.com/people/chang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