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中路溪流之美
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與崩山坑古道 ,屬於淡蘭古道中路,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村,其中崩山坑古道為越嶺古道,而灣潭古道與北勢溪古道則沿溪而行,沿途多處優美深潭、綠蔭濃密,置身其中可感受北勢溪上游瑰麗的溪流景觀,媲美日本名勝奧入瀨溪流。
▲北勢溪溪流之美
奧之細道
相傳在日本江戶幕府時代(1603~1867,中國為清朝),著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於元祿2年(1689)陰曆3月,從江戶(東京)千住出發,以步行(小部分騎馬)的方式,遊歷日本東北的福島、宮城,岩手等縣,之後向西到山形,再朝日本海方向的秋田,接著沿著日本海濱,經過北陸的新潟、富山、石川、福井、滋賀諸縣,繞了一大圈後,於同年陰曆八月,回到屬東海地區的岐阜縣大垣。在這段步程約2400公里,歷時5個月的旅程中,松尾芭蕉將他沿途所見所聞,及有感而發的心情,以俳句形式撰寫成「奧之細道紀行」一書。其所行經之路,後人即稱之為「奧之細道」。
▲取自UDN部落格charles Lin「奧之細道」拾穗
北台灣奧之細道
日本東北有奧之細道,台灣東北則有淡蘭古道。淡蘭中路由基隆暖暖起,至宜蘭外澳止,全程約50多公里,路網錯綜複雜,沿途多處可見清澈溪流、梯田駁坎及翠綠林木,景色秀麗,足與奧入瀨溪流媲美,本次活動挑選其中三條最經典的古道一日連走,來取代因疫情不能出國賞景之憾,行程規劃如下:台北(272自強號)→雙溪火車站→搭F815公車→灣潭站起登→夢潭→張家莊→三水潭(午餐)→北勢溪古道入口(料角坑38號民宅)→北勢溪古道出口(料角坑17號民宅)→產業道路切捷徑接崩山坑(不繞道壽山宮,但此捷徑較少人走,要小心尋找登山條,捷徑入口為民人以蘺芭圍住,不易進入)→崩山坑古道入口(料角坑6號民宅)→風口鞍部→崩山坑出口→柑腳驛站(慶生)→雙溪車站(4235區間車)賦歸。
▲遍布溪流古橋綠蔭的淡蘭中路
灣潭古道
「灣潭古道」位於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與雙溪鄉泰平村之間,為兩地往來的一條古道,因路線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 故而得名。古道沿溪闢建,沿途綠蔭遮蔽,溪水聲一路相伴,轉個彎,碧綠清澈的潭水就在一旁,溪邊白鷺鷥、紅面番鴨嬉戲,溪中苦花魚、溪哥悠遊其中,彷彿來到人間仙境,令人流連忘返。這也難怪灣潭古道被譽為北台灣最美百年山徑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灣潭,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境內,地名取自南勢坑溪和彎潭溪交匯處,在此形成一道彎曲的水潭。站在灣潭橋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南勢坑溪匯入灣潭溪。
▲一早7:16來到雙溪火車站,果不其然的遇見報復性登山人潮,F815公車限乘19人,還好有聽驛站老闆的建議,先訂好計程車,順利在9:20抵達灣潭起登。
▲灣潭古道沿灣潭溪而行,綠蔭濃密,平緩好走。
▲10:40來到一處清潭,位於昔稱「網形庄」附近,因「網」和「夢」台語發音相同,故稱為「夢潭」。此處溪水清澈翠綠,令人驚艷,大伙在此小休,到潭邊戲水消消暑氣。
▲水協教練看到這麼清澈的潭水,一時技癢,下去活動一下筋骨,山友們不要學,叔叔有練過的。
▲12:00來到三水潭,為灣潭溪與北勢溪匯流處,兩溪交會處的溪畔則有「雙溪口福德宮」, 一舊廟一新廟,廟前左右各有一多孔橋,北勢溪古道應取右下過多孔橋續行。在此大休吃午餐,等下由此接北勢溪古道。
源遠流長的北勢溪古道
北勢溪古道位於新北巿雙溪區泰平地區的料角坑,因古道沿北勢溪上游河岸而走,因而得名。有別於台灣其他山區,河流上游大多險峻難行之特性,北勢溪因為翡翠水庫的上游源頭,山徑時高時低,但疏落有致,沿途不時穿插深潭與瀑布,溪水潺潺、清澈見底。與其他古道相比,地貌原始、多樣,卻不難上手,冒險又療癒。天氣晴朗時,陽光灑下,樹影婆娑與青潭相互輝映,讓人看得目眩神迷。
▲美到令人窒息的北勢溪
▲中正古橋,已斷掉一半,後段由杉木鋪設,中正橋旁立有中正橋石碑及保安水泥柱。
▲青潭祕徑,別有洞天,我們在此席地而坐,讓大自然的美景療癒身心。
▲教練再次表演溼身秀(遠遠望去還以為是威尼斯水怪....)
▲料角坑17號民宅登山口
▲在北勢溪古道北端登山口幫部分隊友叫二台計程車先行回驛站休息,其他人循產業道路由捷徑接至崩山坑古道。
▲捷徑入口為民人以蘺芭圍住,不易尋找,沿途有登山布條,尚不難辯認路跡,出口處有藍天隊標示。
▲在快到料角坑6號民宅前與古道的代表性植物雙扇蕨相遇,至民宅接上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
崩山坑古道,又名「柑腳泰平古道」、「柑泰古道」或「泰平古道」,在公路還未開闢前,是新北市雙溪區柑腳與泰平居民採買物資、採煤礦、嫁聚迎親的往來道路,也是淡蘭古道中路重要的一段。其登山口柑腳端位於崩山一號橋右側小徑,沿著崩山坑溪步入古道,伴著潺潺溪水聲,及綠草青青的梯田,風光十分明媚,爾後進入幽幽的原始森林之中,一片翠綠蒼鬱,林相十分優美。
辭職嶺-風口鞍部
據傳民國60年(1971)暑假時, 有三位台北師專畢業生被分發至雙溪泰平村的泰平國小任教,當時還沒有雙泰產業道路,他們只能由雙溪步行前往泰平。報到當天,他們走到大樟嶺時,已是汗流浹背,氣喘呼呼,深感在此偏遠地區任教極為辛苦且前途茫茫, 於是心灰意冷,次日便返回縣政府教育局提出辭呈,於是大樟嶺就被當地人戲稱為「辭職嶺」。
但依山友探訪當地耆老考證,民國60雙溪至柑腳已有公車行駛,當時老師要到泰平國小,通常是由雙溪坐公車至柑腳,再由柑腳走崩山坑古道至泰平,所以真正的辭職嶺應該是這個風口鞍部才對。
航跡參考(10~6為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