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新庄仔埤
7月底,期待已久的南港新庄仔埤生態現勘終於又來了!這次我們有幸跟著遠道而來的劉創盛老師,以蜻蜓及細蟌生態為主題,進入新庄仔埤進行勘查。
劉老師是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的總幹事,長年累積了相當多的野外調查實務經驗,有著書本上找不到的寶貴經驗及知識,我們一路跟著老師,一路學習挖寶!
以下就跟各位看官分享一下當天捕捉到的精彩瞬間囉!
一進入新庄仔埤,印入眼簾的,就是大白鷺、牛背鷺及紅冠水雞等,悠閒地在水中晃悠,時間也慢了下來。
↑大白鷺及牛背鷺
↑紅冠水雞
接著,我們將目光拉近到岸邊,老師說,約莫7~9點是觀賞蜻蜓的最佳時段,因此一大早就已有相當多蜻蜓細蟌很給面子地出來見客!
老師發現這裡蜻蜓種類及數量雖多,但在岸邊停留不久,主要因為棲架不夠。岸邊植物的莖葉雖可作為棲架,但因風吹容易晃動不穩定,蜻蜓無法久停,自然就少了可以近距離觀賞牠們的機會。
說時遲,那時快,老師下一秒就隨手在基地內找了枯竹,剪成適宜的長度,親自下水將枯枝插在埤塘裡,以間距1~1.5公尺的距離,架設了4支無成本的天然棲架。
老師說,這樣快速簡單的方法,也可以很有效,5分鐘就可以驗收!
殊不知是老師客氣了,根本不需要5分鐘,一轉眼蜻蜓就立馬駐足於此了,讓我們拍個夠。
↑褐基蜻蜓+粗鈎春蜓+猩紅蜻蜓*2
其中一支棲架還一次蒐集到了4隻蜻蜓呢,老師果然是專業中的專業,相當佩服!
↑ 客滿啦~4支天然「棲架」都被佔領了!
原本有一支棲架較不受蜻蜓們青睞,好幾隻蜻蜓都只停一下就飛走,經過老師巧手,調整轉換角度,瞬間就讓蜻蜓們紛紛搶攻這「根」地盤!形成4隻蜻蜓,同時在4個伸展台上各執一方的畫面(再次對老師佩服到不行…)。
晚到的蜻蜓,還把早佔好地盤的蜻蜓的屁股,當成棲架停留呢,著實是高朋滿座一位難求啊!
另外,因為夏季高溫天氣、陽光強烈,蜻蜓們腹部會上舉,尾部直挺挺的朝向天空,以降低日曬面積,老師說,這表示牠們在告訴你「好熱啊~」。
↑猩紅蜻蜓(雌、雄蟲)
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雄蟲胸部及腹部呈鮮紅色;雌蟲體色呈黃褐色,腹背則有一條黑色的縱紋。
↑呂宋蜻蜓(雄蟲)
分布於低海山區,棲息於水田、池塘等有水的緩流環境。雄蟲複眼呈藍綠色,胸部呈灰藍色,腹部末端2節則呈藍黑色。
↑青紋細蟌(雌、雄蟲)交配連結
棲息於各類靜止及邊岸有密生草岸的水域。
↑彩裳蜻蜓(雌、雄蟲)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清淨池塘或沼澤,具有環境指標的意義,飛行緩慢,姿勢像蝴蝶,故有「蝴蝶蜻蜓」之稱 ,為較少見的種類。雌蟲前翅端呈透明,黑斑較發達;雄蟲之前翅端則為黑色。
↑善變蜻蜓(雄蟲)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池塘、水田、沼澤等靜水或流水域。雄蟲複眼呈紅褐色,胸部及腹部呈紅褐色,腹背端部有3條黑線縱線,左右2條較不明顯,翅端呈透明。
↑紫紅蜻蜓(雌、雄蟲)
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之池塘、小溪、溝渠等,雌蟲以連續點水方式產卵。雄蟲翅膀透明,翅脈呈紫紅色;雌蟲腹部為黃褐色,腹背則具黑色中線。
↑黃紉蜻蜓(雄蟲)
分布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地區,喜愛靜水環境。胸部黑色,3-4節呈白色,翅膀呈透明。
↑溪神蜻蜓(雄蟲)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池塘等水域,數量較稀少、不常見。翅膀呈透明,腹部1-3節為藍色,5-7節則具黃色的斑紋。
↑鼎脈蜻蜓(老熟雌蟲)
分布於低中海拔地區之池塘、水田、山溝、沼澤、小溪等水域。老熟雌蟲腹部末2節為黑色,體色較暗。
↑廣腹蜻蜓(雄蟲)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之池塘、沼澤等靜水流域。腹部較扁但寬廣因而得名,腹背則有一條黑色的縱線。
↑褐基蜻蜓(雄蟲)
分布於低中拔山區,棲息於池塘、沼澤等水域。第8-9節背面有2個小黑斑,翅膀呈透明,前翅前緣呈紅色。這隻翅膀有點缺損,老師說翅膀的缺損,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或被同伴攻擊而致。
↑橙斑蜻蜓(雄蟲)
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池塘、湖泊等水域。腹部1-5節為灰色,腹末段呈黑色,翅膀呈透明。
↑霜白蜻蜓(雌、雄蟲)
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山區,棲息於池塘、水田、渠道等水域。雌蟲呈黃褐色;雄蟲腹部則為紅色。
↑粗鈎春蜓(雄蟲)
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池塘、湖泊、沼澤等水域。體長較大(66-74mm),第8節下緣具扇狀突起。
↑粗腰蜻蜓(雄蟲)
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水田、池塘及寬闊草地。前5節較粗大,因此得名。
以上為埤塘邊蜻蜓的部分,隨後老師又進入草原區,發現到了些物種,也分享給各位欣賞一番!
↑大蝦殼椿象
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會出現在禾本科植物葉上吸食汁液,不算常見。老師說,大蝦殼椿象是指標性物種,有牠們棲息代表著生態環境相當自然原始,沒有農藥殘留。
↑尖翅翠蛺蝶(雄蝶)
台灣在2019年10月才記錄到第一隻(於基隆內寮濕地),現竟然在南港新莊仔埤也意外現蹤!
尖翅翠蛺蝶分布區域在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賽、越南及中國華南地區,離台灣最近的紀錄在廈門,以芒果樹為寄主。根據新聞報導,基隆有往返廈門的固定船班,不排除可能是搭客輪來的,但為何會出現在南港,這大自然的奧妙就不得而知了~
↑金背鳩
遇到這隻很專心在雜草裡翻找,完全不理人/不怕人的金背鳩。
這天走勘調查的結果,計有—
◎春蜓科—粗鈎春蜓、細鈎春蜓
◎蜻蜓科—彩裳蜻蜓、藍黑蜻蜓、褐基蜻蜓、橙斑蜻蜓、大華蜻蜓、硃紅蜻蜓、猩紅蜻蜓、紫紅蜻蜓、廣腹蜻蜓、善變蜻蜓、呂宋蜻蜓、霜白蜻蜓、鼎脈蜻蜓、粗腰蜻蜓、黃紉蜻蜓、溪神蜻蜓
◎琵蟌科—脛蹼琵蟌
◎細蟌科—青紋細蟌、紅腹細蟌、弓背細蟌
計有22種。
其中看到的部分種類很可惜來不及捕捉到,包括大華蜻蜓、硃紅蜻蜓及較少見的藍黑蜻蜓,只能留待有緣下次再相見了~
後記
勘查的尾聲,太陽稍稍被遮住,老師說如果陽光小了,蜻蜓就會躲到樹林裡「休息」,我們定睛一看,果然水面上的蜻蜓少了,紛紛飛到岸邊樹枝上歇息,可見濕地周邊的喬、灌木,能提供更為多樣化的環境,是良好棲地不可或缺的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新庄仔埤在有效控管、抑制大萍(水芙蓉)生長空間之前提下,仍保有埤面少部分的大萍,有別於一般「趕盡殺絕」的做法,可能也因此保留住了蜻蜓的棲地,讓牠們有地方繁衍棲息。
另外,蜻蜓-著名的捕蚊高手,因著巧妙的身體結構、犀利的視力,能夠靈活自如地飛行,上下左右方向都能迅速切換,基本上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因此保留牠們的棲地,也間接讓埤塘周邊的蚊子比以往少了許多。
這天,真的很感謝劉老師專業的分享,以及不吝飛舞展示著的蜻蜓們,當作活生生的教材,讓我們在獲取新知之餘,更能大飽眼福。聽得/看得,都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