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福隆至大里】行走淡蘭.享盡百年古徑遺留的歷史痕跡

  • Rita
  • 7,049 次點閱
  • 14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淡蘭古道健行日即將於8/15(六)舉辦,如果你打算直接參加開幕式後,走福隆遊客中心-草嶺古道-大里遊客中心的路線,歡迎參考本篇踩線心得。

原來淡蘭古道里曾經離我這麼近,小時候曾經住過侯硐,國小玩耍的地方居然是現在很多登山客會去的金字碑古道,才發現我已踏足過這有歷史的地方!

早在十年前,當時跟著背包客活動,百人走草嶺古道時我就已經拜訪過,因為是大眾路線,當年也就是跟朋友一起玩樂一起走而已;最近趁著端午連假又去走了草嶺古道,這次別於往常開車出門的習慣,改搭火車的方式沿途欣賞風景,揹著滿滿的結冰水與保冰瓶、爽糧,踏訪這充滿歷史的旅程。

交通資訊
從福隆開始走:可乘區間車至福隆站下車,走102線道進入遠望坑口,到登山口約60分鐘。
從大里開始走:徒步100公尺至天公廟,即可抵達草嶺登山口。
大致來說,走整趟下來所需花費的時間約四小時,全長約8.5~9公里左右。


  • 11:06 由板橋車站出發

大熱天選擇搭乘火車還真是不錯,11:06從板橋出發,車上冷氣涼爽、沿路看著不同的景色真的很放鬆,跟開車最大的差異是塞車跟找車位,到福隆時已12.43正好也該祭祭五臟廟,一樣跟著大家"排熱"福隆有名的招牌便當大快朵頤一番,東摸摸西摸摸一陣子後要正式起步走時都已經13.30了!

7c362842f6b9c0d11760c76876b52e68.jpg eabd2061632cb0a327a42ddc3221ea37.jpg

fd7a551460167ab4153380801208d87c.jpg

  • 13:30 從福隆便當店出發

草嶺古道是一條連接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我這次走的是淡蘭古道北路中的其中一小段"福隆至大里段"。


走上淡蘭前,先來點小知識

據《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闢建了臺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

文獻上的淡蘭古道。淡即淡水廳,以艋舺(萬華)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宜蘭),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5658dce86f46fcee3bb2676dbc4768b3.jpg

▲北路官道、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

以淡蘭古道北路來說,官方整理出的三條路徑為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入蘭正道

  • 燦光寮古徑、楊廷理古徑:瑞芳-九份-福隆-石城(約36公里)
  • 入蘭正道(金字碑古道、草嶺古道):瑞芳-猴硐-雙溪-大里(約33公里)

整體路線呈現一個A字型,其中又可由燦光寮連結至牡丹的三貂慶雲宮,約3公里;三貂慶雲宮為燦光寮古道與入蘭正道上的金字碑古道交會處。

12b6bc8522bd91dae24835f845e28c7c.jpg

今日走的路線-草嶺古道,則是由福隆接往遠望坑後,再接往草嶺,最後下大里。等於由上圖的藍線(楊廷理古徑)接往紅線(入蘭正道)。


  • 14:31 遠望坑入口起登

古道起點的遠望坑入口處是親水公園,這裡很適合玩水,尤其正值日當午,真的很想讓人濕身一下,可惜時間上不允許;從入口處一路上行約十來分鐘,會經過跌死馬橋(PM14:38)。過橋後,路旁有石梯可以下到小溪,耐不住熱情的太陽還是泡了一會兒清涼的溪水才甘願離開。

7965f3d55d61baf5542ef1a29048b338.jpg

沁涼溪水讓人忍不住消暑一番

1baf7ef3c14d1b5070ae18aecff9225f.jpg

秋天景色應該更美

一路上都還是柏油路,走起來有點枯燥感,直到草嶺古道入口時,路徑上截然不同的面貌別有另一番感受,沿途上都可見到植物的介紹與古道的由來跟里程與路線。

3a3708c17860e0e30679b468be11d51c.png

0e97932979b6d8ba804eeef23b082cfd.jpg

草嶺之名得自海拔較高處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

沿途可見到樹林、果園與梯田景觀,觀景亭及福德祠等多處景點,此路段還會經過兩個重要石碑: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登上高處還可眺望龜山島、大溪及貢寮等處,步行全程大約需要三至四個小時,依照每個人腳程不同時間上也會有所差異。

6ad1ded55377b4a15b94b35cfe4e8fbc.jpg

a558de80b2547871ba5000af2c9d4037.jpg

  • 15:33 抵達雄鎮蠻煙碑

沿階梯步行約五十五分鐘,來到草嶺的高地,經過仙跡岩後,雄鎮蠻煙碑就在眼前。草嶺古道這一段道路,在秋天時聽說步道滿是落葉,此時踏訪更是另有一番味道。

abd3650317562b4aa09ac235df0a8bb3.jpg

62c2c4894c1522091431d507e2fcfa69.jpg

6f39e701d2d15410d37765cda8c59282.jpg fc9e611b6b0ea28d42516ea38ff6e45b.jpg

現在時間與行進總時間

在往虎字碑的路徑上,中間會經過一棵樹,那牌子標示著纏勒現象,細看解說後會覺得很微妙,好像沒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d6d4812ece3768fd1a683af4778b3cc3.jpg

89a1bd28423025141db4753e58cf8656.jpg

一路上的一草一物都像是讀著歷史書一樣,清朝楊廷理與劉明燈在這古道上的作為,成就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難怪有一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源自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往草嶺埡口的途中會經過一座休憩亭,這裡可以小休片刻,那天的天氣算悶熱無風,即便在涼亭裡我也感受不到風的涼意,但是卻有蜂的叨擾。

54bca98267be3871a4d37d442a844fd5.jpg

673b4683659de4a048a635a7d4fe8899.jpg 20f836b1bfde9d24180eae8e8ccd7134.jpg

現在時間與行進總時間

  • 16:08 虎字碑到了

雄鎮蠻煙碑再往前走約三十五分鐘左右,在路徑上很清楚的就能見到虎字碑的刻字。此時蜜蜂也纏上我了,蜂一直在身邊環繞,那飛舞的聲音在我耳裡嗡嗡響個不停,為了甩開蜂的跟隨,對蜂過敏的我也就沒心思多拍照,一路上的奔跑只為甩開牠,真的不累也都冒出大汗來了。

b324fea05fc8f713aa484901c12c7788.jpg

▲即將抵達虎字碑了!目前的行進總時間

1a454dc05ae4e06c852f5f18ee6aa489.jpg

▲途中會看到指引牌,往埡口的方向就對了

9bb7f4e2775111409b7d727f84bc247b.jpg

▲遇到虎字碑囉!

過了虎字碑,一眼望去到處是半人高的芒草,正如其名「草嶺」。從埡口觀景亭上放眼望去,可以看見遠處的海岸線和宜蘭線鐵路,還能看見隔海相望的龜山島。

1a2c07ac4e209e51360141366c170a37.jpg

7daed5f5491b8f303400ef7696d14978.jpg

過了埡口觀景亭,有興趣的人可以走走桃源谷,那裡有寬闊的草原跟牛隻,如果不是大熱天的話,躺在草皮上打個小盹真的很棒;我選擇的是另一條往遊客中心的路,途中會經過盧宅,但是與當時紀錄的事物以不復存在了,現在只有雜草堆。

de69e4e47a82745dfa0ce475248ac172.jpg

6896baebe5cc9140821bbf480f086f63.jpg

d33f76cee9e0473796cd0b07a2d20244.jpg

4dadf6f2ad54d4792367c2f8e6850bbd.jpg

7aff113e379b0a0ff35f39d3d7eb05b1.jpg

走約一小時路程,中間會有一條路徑是往自然步道繞進去,不過最後都會連接在一起。

809875153e4cc480c156402382ef1c9b.jpg

5324623a18ddb492a72811dde2235a61.jpg

  • 17:17 下至大里遊客中心

來到大里遊客服務中心17.17,到這裡已超過五點營業時間,所以就直接趕往車站上17.25火車返家,結束短短四小時的草嶺古道爆汗之旅。

f329eb8f1e21ab73263d9a10698a0819.jpg

198157db9e55966f4cdc802eb798c599.jpg

▲今日步行總時間,僅供參考,實際時間依每個人的腳程會有所不同喔!

d5d151a3b0104c44e839d496da1ad789.jpg

在這趟旅程中使用了手錶記錄航跡再利用手機APP觀看,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278df86f5471b905a3eb250ee30ad318.jpg 75b2b5466da71d6f36147c64aa2a6561.jpg


後記 本路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本趟健行途中有一座橋與二個碑的地方比較讓人印象深刻,於是就去查找了以前的歷史記載,我把它特別拉出來。本趟健行最先經過的一座橋,這橋的名字還蠻特別的。

  • 跌死馬橋

傳說當年古道商旅自基隆騎馬至此,許多馬騎到這裡已經疲累不堪,因木橋狹窄下過雨後木板濕滑,當爭道之時,馬匹體力疲弱腳力不堪負荷致跌落橋下,所以叫做跌死馬橋;現在看到的橋墩橋面寬大是在日據時代用石磚重建修整成石橋基底是拱型,為了安全還在兩側加上石磚護欄;而當初的木橋造成的跌死馬情景,身處在現今的人們,只能靠想像去建構當時的畫面了。

在這段路程中還會經過二個碑,這兩個都是在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由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時所寫下的。最先會經過雄鎮蠻煙碑、快到啞口前則是會經過虎字碑,目前都已被列為三級古蹟。

9f4c48b934c47917a42793dfe65cd47a.jpg


  • 虎字碑

其實虎字碑還分為公虎與母虎,公的在坪林茶業博物館中庭(左上角多了鬃毛),在草嶺的這尊虎字碑為母虎。而它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至埡口,途經此處遇狂風大作被風暴所阻,取《易經》「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寫下「虎」字,命令屬下刻到石碑上,以鎮強風並維持商旅安全。

另外又有一種說法,說是劉明燈頗以自己的戰功為豪(21歲開始追隨左宗棠,進剿太平軍轉戰浙江、福建、廣東,屢建奇功,同治五年,年僅27歲的劉明燈,以謀勇兼備,被閩浙總督左宗棠舉奏,調任臺灣鎮總兵)。因此處處要展現虎威,而且要以「立虎」的姿態表現赫赫威風,所以隔年劉明燈經坪林又入噶瑪蘭時,也是以「立虎」留碑在坪林。

然後!第三種說法為,劉明燈原是土家族子弟,土家族的圖騰原就是老虎,何況劉明燈又是總兵,當然是「虎賁之士」、「虎帳談兵」、「虎虎生威」,念玆在茲的就是如何展現「虎風」,所以一再立下虎字碑。

有次跟朋友聊天聊到鄭和下西洋的話題,聊著聊著就聊到虎字碑的來由。簡單的一個虎字有這麼多的歷史記載,確實是讓人很驚豔的地方,那挖寶的心態,就像是一直延伸的無底洞,讓人如此著迷。

b7981d6d0b0a9a2407c046a0609bac64.jpg


  • 雄鎮蠻煙碑

相傳雄鎮蠻煙四字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 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行經草嶺山腰時,遇到大霧瀰漫導致方向難辨,又聽聞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旅人,因此在石碑上寫下「雄鎮蠻煙」四大字,以除瘴霧鎮壓山魔。

dadda1d0c14f773ed536bcf14af63128.jpg

而也是走了一趟淡蘭古道後,才發現原來我曾經與這條先人的路徑離得這麼近。小時候住在侯硐,我們家是要上門閂的那種,每天清晨四點多起床後就要趕著去上課,家裡離學校的路程,在小學一年級的我來說,往往都要走上一個多小時才會到學校。途中都會經過侯硐里一百階,旁邊有家雜貨店是小時候常光顧的,以前的侯硐國小也以改為現在的生態教育園區。

回憶小時候生活的環境,山上引水至水缸、劈材生火燒煤礦、用大灶煮飯燒洗澡水、夜裡點蠟燭寫功課、每三個月會有挑扁擔的換藥先生來,確認用了哪些藥需要補然後再給補藥的錢,山下固定會有小發財車來賣菜,這些生活點滴瞬間喚醒過往記憶。

淡蘭古道絕對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因為每一段都有它獨特的故事~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