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5/03/30
-
相關路線花蓮林田山
我在香港出生,父母是活在石屎森林中的普通人,上班下班,沒什麼愛好的戶外活動,我亦成為乖乖讀書的小孩,很少四處玩的時光,長大後也只是去踏單車或游水,野外生活對我而言,一直都很陌生。
人生就是很奇妙,作夢也沒有想過,有天認識了一群愛在山中爬的台灣朋友,從此,征服台灣百岳成了我每年必有的行程,漸漸地,我與山野生活多了一點連繫。
如常地相約好爬山的朋友,這次去什麼地方,儼如團長的白大哥說:「我們去溯溪,請帶備短褲。」溯溪,對我這位城市人極之陌生,我信任他的安排,默默把牛仔褲放在行李箱內。
出發前一天,我們在花蓮馬太安濕地旁的欣綠農場集合,與農場主人朱大哥見面,才知道隔天的溯溪地方及路徑,是朱大哥與朋友偶然發現。
出發的早上,藍天與太陽,絕佳的出遊天氣。我們先去買好今天的乾糧,還有涉水穿的膠鞋,然後往溯溪地點出發。
下車後,沿山路往下走,那刻我終於看到溯溪的地點,是一條在山谷間的河溪,山岳綠樹悠悠,溪水是那種看得透心涼的寶石藍。這樣山野美景,令我對溯溪之旅,充滿期待。
溪流水不深,不時顯露出小石路段,不過更多的是淺水段,膠鞋派上用場,水剛好蓋過腳踝,我們就這樣涉水在溪流前進。我開始對「溯溪」有概念了,溪水就是這天我們的路。
這個山谷溪間位處花蓮鳳林的林田山,以前在日治時代,日軍把山谷當成農田來開發,所以稱為「林田山」,砍伐樹木取其木材,曾是台灣第四大伐木場。現在再細味「林田山」這名字,看看遺留的運木材橋墩,多少能感受一份對大自然的殘酷。
此刻我們走在其中,只想盡情獨攬山谷美景。看着兩旁的綠色山坡,腳下藍藍的溪水,我們邊走邊聊天,這裡人煙罕至,溪谷間彷彿只瀰漫我們愉悅的氣氛。
在笑聲中不知不覺,溪流水位變高及變急,阻力變大,每步開始變得不輕鬆,不再是走在平地,每步都要更用力。
我開始專心低頭走每一步,然後難度出現了。我們要橫渡闊度超過兩米的溪澗,水深至大腿,我看着水流急喘,怎麼能穩步橫渡至對岸。那時兩位領隊大哥從背包拿出大麻繩,一人一邊拉緊麻繩,二人頓變成木柱,麻繩就是我們橫渡的扶手。
實在沒這樣走過,看着同伴一個一個走到對岸,好像很輕鬆,到我了。我用力握着麻繩,走到溪流中間,開始感受到水流之強,是那種不用力踏步,就會被沖走的感覺。閉氣用力地走,到達對岸時,我才能嘩哈哈地說:「好刺激呀!」
我們繼續沿旁邊的石路往前走,路段不再是小石,而是大小不一的石頭,構成高高低低的石路,不能只用雙腳走,而是同手同腳,又爬又走,每一步都要想想踏在那塊石頭比較平坦及穩妥,前路會比較好走。
這樣走路,久了,怎會不累,但卻異常專注,有時看到一堆又尖又不平的石頭,實在是走那裡都不行。絕境總能帶來奇妙力量,當一定要往前時,自然會想法子找路,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不想做的心,大概就是這樣吧。
橫渡溪澗怎會只有一次,而是有好幾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難度更高,因為水更深更急。我一踏進水裡,就知道水流不是玩的,越向前走,水更深至過腰,強力的水流向下衝,大力地撞向我,站穩也有難度,更枉論提步向前。說真的,心裡非常害怕,因為那刻覺得無論怎麼用力,也快被水流沖走,用盡全身力量也好像沒用,但是人在水中央,根本沒退路,只能死命用力拉着麻繩,咬緊牙關向前走。
那幾分鐘的路,卻像長征般,顧不得連內褲都濕掉,終於踏在彼岸,才能鬆一口氣,但隨後看到一位身型妙纖瘦的朋友,走到中間時,雙腳被水流衝撞浮起來,只剩雙手拉着麻繩,那刻,怎能不為自己抹一把汗。
那天的溯溪,暫且成了攀石涉水的野孩子,雖然有不平坦的石路及急喘的水流,我卻感受到城市缺乏的空間。
活在香港,本已人多,近年湧來海量的內地旅客,人更多,很多時候在人潮擁擠的路上走,我也是低着頭,不想與陌生人近距離撞臉,不停從人群找路,是一種令人煩躁的累。
在溪谷間的石堆中找路,眼前是大自然的廣闊,沒有壓迫,才能好好的呼吸舒敞的空氣,野孩子有時還是活得比較自由。 【待續....】
有用資料
馬太鞍欣綠農園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60號
【我還有話說.....】
我一年旅遊多少次? 平均七至八次,都是去台灣。上山下海、好山好水、小店、市集、咖啡店與民宿,真的,真的很多都去了。
想知台灣最新旅遊資訊和私密景點,請來Facebook專頁「台灣,跟我玩就對」按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