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
嗨大家好久不見,我是莫名。這幾個月來持續準備醫師國考,有好一段時間沒能上山、拍照了,就讓我用這篇背包評測文來當作回歸登山圈的宣告吧!
平常提到登山包,我們總會直覺地往某O牌、某G牌等傳統大背包想,而若是提到「軍規」兩字,往往腦海中只剩下某農場牌,說不出其他的包款。莫名也一樣,在看到這款Modular 30L的第一眼,也是思考了幾秒「這是什麼廠牌?沒見過呀?」然而仔細瀏覽後卻發現是顆有趣的背包。就讓我們由品牌介紹、背包解析、野外實測幾個方向來瞭解這款背包吧!
品牌介紹:德國Tasmanian Tiger
(圖片取自墾趣官網)
見到這名字,大家第一時間應該都是打開google準備查這是什麼「老虎」吧?Tasmanian Tiger的中文名稱是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曾經出沒在澳洲但現已滅絕的生物。Tasmanian Tiger公司在1980年於德國創立,一直為軍警等專業裝備的供應商,產品皆基於用戶的特定需求研發設計。而Tasmanian Tiger長年承接了歐洲多國特種部隊、執法部門的採購案,足以作為其產品設計、耐用等方面的證明。
除了品牌介紹,莫名也想在開始之前先帶大家認識一下「molle系統」這名詞。molle系統其實是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模組化輕型負載系統)的縮寫,顧名思義,它是一種有規則的、用來方便外掛物品的構造。最傳統的molle系統是由尼龍織帶構成(回想一下,各位應該都見過背包上縫著的、一條一條的東西吧?),而後其molle系統有了一些變化,如同運用雷射在一整塊的布料上切割出孔洞,比起傳統molle的突出樣式更隱蔽,也能減少勾到東西的機會。今天要介紹的Modular 30L 模組化通用戰鬥背包就是屬於後者。
好的,必須知道的小知識補充完畢,讓我們來看包包吧!
背包解析
由於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對「模組化」這麼熟悉,我們先由包體構造、背負系統、其他設計等三方開始。如果想一目了然的山友,也能先參考下面這個優缺點整理表。
優點 | 缺點 |
|
|
適用情境 | |
|
包體構造
先來張官網的圖說明。Modular 30L由一個主要置物空間、一個前袋以及一個頂袋所組成,而主置物空間內還有附上兩個槍套、三個大小形式不同的收納袋。如果不外掛物品,我們可以看到Modular 30L的外觀是非常簡潔的,我想這也是廠商設計背包時的核心概念:減少容易勾到的任何構造,方便行進、穿梭。
收納袋背後也有魔鬼氈,一貼就能固定在背包上了,而三種造型不同的收納袋也方便整理各種材質的物品。但老實說武器槍套的部分有點雞肋,莫名在外出時除了拿它來綁水壺跟閃光燈(鏡頭不夠長的話綁起來會怕),好像也找不到一般用戶比較常使用的功能。在此許願將槍套調整成外掛水壺袋(湖中女神:同學你太貪心了!)
(模組化的內部設計,方便自行調配物品位置)
將這些配件拿掉,我們能看到後方的Molle系統。比較特別的是這顆包的Molle系統還加上了魔鬼氈,這對莫名這種喜歡快速拿出收納袋的人簡直是福音!在實測中也可以發現,雖然「魔鬼氈」聽起來好像不是很牢固,但實際拿取就會發現不花點力氣或用對角度還真的拔不開,在行進中完全不必顧慮配件在內部脫落的問題。
(比繩帶更好取下,但同樣牢靠的魔鬼氈)
外部三面皆有雷射切割的Molle系統,比起繩帶型的Molle系統更加低調,也減少了突出的繩帶勾到東西的機會。而幾乎布滿整個背包的Molle系統也意味著你想怎麼外掛就怎麼外掛。
(背包外三面都有雷射切割的Molle系統以供外掛)
背包頂袋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網袋材質,可以放入鑰匙、錢包等徒步時不需常常拿出的東西;頂袋外側則有一個網袋,加上一個可封閉的小間隔。在攝影的過程中,莫名習慣將相機的清潔用具放在頂袋,並把電池放在有魔鬼氈封口的間隔中。而如果你習慣騎機車的話,也推薦把錢包放在頂袋,並將背包放在腳踏墊上,對加油等需要錢包的時刻非常方便。
(背包頂袋)
除了頂袋等空間,背包的前方還有個前收納袋。但這個收納袋太過隱蔽,莫名在使用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加上它空間有限,莫名想了想似乎還是放背包套等可以摺疊的東西合適。
(超級隱密的前袋)
背負系統
背負系統可以說是背包的靈魂所在,若一顆包有完美的外觀但背負系統不佳,那背了幾次你還是會把它供起來不用的。那在背負系統百家爭鳴的時代,Modular 30L又是採用了什麼技術呢?
(有好的揹負系統,才能走到更遠的山頭)
如果要我簡單給Modular 30L的背負系統一個評價,我會說它「樸素但實用」。外觀來說,它並不像以登山健行為導向的背包有著各種鏤空的通風設計,取而代之的則是泡綿等有孔材質和網眼布料──雖然在通風上沒站在科技的尖端,但作為一個模組化戰術包已經夠用了。
背負系統內部的部分,則是由鋁條以及泡棉板構成(在此就不一一拆開看了)。這樣的設計雖然無法做到極致輕量化,但同樣是中規中矩,也不用擔心較脆弱的系統不堪暴力使用的問題。
(從事生態攝影時的扮相)
通常這種空重較重的背包,都會配有一個較為寬厚的腰帶。Modular 30L的所配置的腰帶填充紮實,且兩個腰帶的外側都有附上拉鍊小袋,大小剛好能放一台iphone8+。美中不足的是我仍覺得腰帶可以再寬一點,行進間的包覆感觸會更好。
(本來擔心手機塞不下,後來發現I8+剛好可以)
其他設計
Modular 30L還有許多小設計,或許是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但隱藏了其設計理念的。這些設計包含卡榫的保護套、背包提把、防止主袋被拉開的三叉扣、和背帶的束套以及隱藏式的背包束帶。
卡榫的保護套是我滿意外的設計(看圖片很容易忽略),畢竟卡榫是包體構造中最脆弱的環節,多一個保護封套確實能讓包包更加耐用,但多了這些保護套,也意味著背包的重量增加。莫名認為畢竟這顆背包的訴求是耐用而非輕量,所以有這樣的設計滿合理的。
Modular 30L的背包提把跟傳統登山包僅由一條繩帶構成的提把不同,是由前蓋跟主包體上兩個提把所構成,且做得更寬,能夠像手提包一樣直接抓起。這個提把也讓打開背包的動作流暢許多,將拉鍊拉開一點,抓住兩個提把一拉,就能將整個背包打開。防止主袋被拉開的三叉扣則是保險設計,可以防止背包在沒關好的狀況下完全打開。
(方便拉開的把手,以及作為保險用的內扣)
背帶的束套則在一般背包比較常見。登山包往往為了配合身形而將背帶做得很長,而山友們通常也都任其隨風飄揚。然而,太自由奔放的背帶難免會干擾行進甚至勾到東西,這時候有束套把它們固定起來就很重要了。而背帶末端的繩環也是個有巧思的設計,畢竟抓著背帶總不如繩環好施力,繩帶末端的環狀設計能替登山者省掉一些力氣。
隱藏式的背包束帶位於包體一旁,跟其他的設計概念相似,都是為了減少勾掛到雜物的設計。然而做成隱藏版也意味著,我們不能拿這些外面的束帶固定登山杖、或是掛一些小東西了。
(大部分繩子隱藏在包體中的束帶)
(包側的繩環可以外掛繩索)
野外實測
在開始實測的心得前我想先談談我是怎麼定位這顆Modular 30L的。首先我想先強調:「沒有一種包可以應付所有狀況」,當你要求耐用,那可能輕量部分就需要犧牲;當你要求俐落的造型,那麼可以隨手拿取東西的方便程度很可能會降低。在挑選背包前,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想將這顆背包用在哪些事情上。
回頭過來談談Tasmanian Tiger的模組化通用戰鬥背包。先看公升數以及空重,30L的大小足以應付一兩天的行程,但1.8公斤的空重明顯高於其他市面上30L登山包──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純健行,那這顆包或許太重了一點。
接著我們檢視一下內部構造。Modular 30L的內部並不像一般登山包是一個簡單的大袋子(當然,你要的話它也能做到),反而有很多可以調整的袋子分隔。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代表如果你有許多零碎的工具需要分開存放,但又想保有調整配置的自由,那麼你能在Modular 30L的Molle系統和魔鬼氈上輕鬆地完成這件事。
或許有人會問,什麼情況下我會有很多零碎工具需要放進背包呢?別的不說,就說說我最擅長的生態攝影吧!
(攝於陽明山二子坪)
生態攝影往往需要各種「家私」來輔助,閃光燈、柔光照、觸發器、各種鏡頭與蛇勾都是我必帶的裝備。打開Modular 30L後,我能清楚的看到那些袋子放著什麼東西,且一撕就能拿出來,不用像傳統登山包一樣要伸長手在一堆東西中掏掏挖挖。
(背側的拉鍊可以在不將背包整個大開的情況下,迅速拿取最頂端的物品)
幾種大地色系的配色也很適合生態攝影這種說趴就趴,容易弄髒背包的活動,同時具備了不錯的隱蔽性。700D的布料也能讓使用著放心磨擦……我的意思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必擔心嬌貴的包包受損。
這幾個月來我的夜觀行程、合歡山鳥類調查以及陽明山白天的健走中都背著Modular 30L,確實是適合帶有特殊目的(像是攝影)、同時也需要大量活動的情況使用。下面就放幾張這趟行程拍到的生物,讓大家欣賞一下吧(但莫名平時都是一個人行動,所以也不會有跟動物的合照QQ)
(正啄食草籽的台灣朱雀,攝於合歡山)
(臺灣第三十種特有鳥類:灰鷽。攝於合歡山)
(正曬著太陽的紅邊黃小灰蝶,攝於陽明山)
(正在睡覺的泰雅鈍頭蛇,攝於陽明山)
總結
在經過測試之後,我會將這款Modular 30L定位在「短天數的特殊野外活動」中使用,舉凡生態觀察、戶外攝影或野外調查等都有應用的空間。以下是莫名對於Modular 30L 模組化通用戰鬥背包的評分:
負重系統:★★★★☆
透氣性能:★★★☆☆
自身重量:★★★☆☆
耐磨程度:★★★★★
外掛擴充:★★★★★
最後,如果對我的圖文介紹有興趣,歡迎大家追蹤我的臉書「莫名」以及IG「wei_c_h」。兩者都會不定時發布與登山、生態相關的圖文喔!
IG:https://www.instagram.com/wei_c_h/
本文感謝墾趣贊助推出,如對商品有興趣可以往這裡走:https://bit.ly/2RpdU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