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16/05/22
活動名稱:北方三島生態考察(登彭佳嶼+繞花瓶嶼+繞棉花嶼)
活動日期:105年5月22日星期天
集合地點:和平島
參加人員:31位
主辦單位:假日一起趣健行
時間說明:
07:00集合
07:40海巡點名完出發
08:00遠眺基隆嶼
09:15遇到大量海豚
09:30抵達花瓶嶼,繞花瓶嶼
10:20抵達彭佳嶼
13:30離開彭佳嶼
14:30繞棉花嶼
17:00回和平島
集合出發,海巡弟兄點名
北方三島是北方海域三個離島的合稱:
天氣:陰天無雨
風浪與浪高
潮汐
彭佳嶼當天天氣預報
登上彭佳嶼碼頭
彭佳嶼名稱由來,是因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台灣日治時期普遍將彭佳嶼稱為「アジンコート」(Agincourt)。
位於北緯25°37"46、東經122°04"17"。
島的周圍約4,300公尺,面積約114公頃(1.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8公尺。
海上眺望彭佳嶼
棉花嶼位於東經122.06度,北緯25.3度。距離基隆東北方約42公里,航程約2小時。島東西長約300公尺,南北長約400公尺。面積約0.1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64公尺。
花瓶嶼
距離基隆東北方約32公里處海域,航程約1.6小時。位於東經121.56度,北緯25.24度,與棉花嶼相去不遠;面積約3.04公頃(0.0304平方公里),主島東西長不超過176公尺,寬約80公尺,最高點海拔為48公尺。為北方三島中最小的島嶼。
彭佳嶼燈塔
初建年份 | 1906年 |
---|---|
啟用年份 | 1909年 |
構造 | 白色磚造圓塔 |
塔高 | 26.2公尺 |
目前燈器 | 白熱石油燈 |
光力 | 864,000燭光 |
頻率 | 每15秒閃一次白光 |
管理機構 | 中華民國交通部 |
彭佳嶼燈塔位於歸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的彭佳嶼上,興建於1906年,而完工於1909年,並在該年9月20日正式啟用。該棟建築為臺灣地區第三高的燈塔,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12名。
彭佳嶼燈塔開始動工於日治時期的1906年,原本預定在1908年完工,但是因為製造廠方面延遲交貨,所以無法安裝燈器等零件。到了1909年5月上旬,燈器等零件才送到,並在該年7月完成後續工程,最後在9月20日正式啟用。在此同時,為了指引搬運材料的船隻而於1907年所設的臨時燈桿也予以拆除。
二次世界大戰時,燈塔屢遭盟軍轟炸。在1945年1月9日被首次轟炸後,燈塔便因燈具受損而失去作用。後來在該年的1月11日、5月15日與5月16日燈塔又被轟炸而造成燈塔與房舍的嚴重毀損。戰後,燈塔由中華民國海關接收並於1946年6月19日修復,後來在1948至1949年期間,又將附近原本為四坡式木造鋪瓦屋頂的磚造辦公室及宿舍改建,而成為現在的磚牆水泥平頂建築。
在彭佳嶼燈塔辦公室設有門牌:基隆市中正區彭佳嶼8號
燈塔主任與燈塔守說:歡迎來信!
此時正是鐵炮百合花盛開
由於戰略位置重要,兩任前總統都登島,並題字留碑
民國94年8月10日,前總統陳水扁前往彭佳嶼為「海疆屏障」碑石主持揭碑儀式.
民國105年4月9日,前總統馬英九提:「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碑石揭碑儀式.
有請教工作人員,為何碑文寫:四月十日卻四月九日揭碑,因為氣象預測四月十日風向與海浪較大,鶻提前一天揭碑
此碑與燈塔皆為彭佳嶼最高處,海拔:168公尺
島上除了有辛苦的交通部航港局燈塔主任與燈塔守與海巡署官兵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人員
共三個單位駐守!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
氣象站測量點
彭佳嶼烽火台
島上有兩座信仰中心
觀音巖
彭佳嶼土地公廟福興宮
在土地公廟旁,有一個全台最小的忠烈祠
島上有兩塊領海基點:一塊面東,一塊面北
重頭戲來了
為了彭佳嶼三等三角點,編號1080,海拔:27公尺
三角點不是設在最高,而是為了跟棉花嶼對測,才設在此
在島上停留三小時又十分
走完全島所有景點
兩塊總統碑石,兩個領海基點,氣象局測量點,三等三角點,三個駐島單位,兩間信仰中心
去程與回程,運氣超好
都有遇到海豚
感謝當天參加的團員
辛苦的燈塔與氣象站和海巡人員跟船老大
感謝老天給我風平浪靜與欣賞到大約一百多隻的海豚
北方三島生態考察(登彭佳嶼+繞花瓶嶼+繞棉花嶼)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