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1/02/14
-
回程日期2021/02/19
-
相關路線中之線 、伊巴厚
詳細圖文行程與路況分享參見圖文網誌:https://www.tipga.com/e/603915bd3286fe1f75c777f9
行程相關傳說故事參見:https://vocus.cc/article/6044689efd89780001e58978
第三天2/16 睡到自然醒,水陸分探伊巴厚
9:30 打包拆帳後起登,天裕走水路先去伊巴厚溫泉,其他人探伊巴厚舊社
【水路溫泉組】
*插播兩則後來知道的事情:
11:00 聽對講,天裕水路10點半就到溫泉了,好快!
17:00 當晚會合後聽天裕說水路路況,基本上沒有困難地形,只有中間一小段水流較大較深,天裕靠著背包浮力游一小段,因此到營地時看見天裕正在曬裝備,手機則因為防水沒做好關機了,還好下山有救回來。
【探伊巴厚組】
9:40 獵人營地
記錄上的C3,整個獵人營地相對寬大,並有藍白帆布天幕一頂,也是相當舒適的營地,唯一缺點就是離水遠10分鐘,需要上下爬石頭。
10:00-10:30 三層大平台,自由活動20分鐘輕裝找鹿角
10:40 沿紅布條上行,見第一批駁崁群
還沒到記錄上的伊巴厚平台,已有不少駁崁與家屋出現。比起巴羅卡灣社,位於中之線的伊巴厚社規模相當大,而這裡,還只是外圍地區。沿途駁崁、石板屋不斷,不過,這裡的石板屋大多採用比較大的石塊,可能是採用當地材料的布農平民?
11:30 伊巴厚舊社大平台
岔路口前後滿滿的家屋,這裡家屋比較多而且小間,密度也相當高。
按照MIT台灣誌的說法,此處相對於駐在所附近是比較新的家屋,因為過去日本政府為了方便管理,讓布農族人遷徙來此處、居住地聚集在一起,不然依照布農族原本的特性,每一戶之間距離比較遠,在小家庭分出來之前,家屋的規模也會比較大。
在此,我們輕裝前往番童教育所,上切中途,遇見了這面長長的駁崁圍牆,可能是當時耕地工寮的遺跡。當時的布農族在此耕作,把田地工作的農具和收割的東西暫時放在工寮,也可作為休息的地方
12:00-12:20 午餐
陡坡結束後,是一段長長的稜線路,可能因為我們走的方向距離邊坡有一段距離,去程並沒有看到駁坎,看到最多的是當時的楓香森林,齊齊整整,恍如走在森林公園中,搭配著陽光相當舒服,但也帶給我們一些擔心:雖然方向正確,我們是不是錯過某些遺跡了?
13:20 家屋群和石柱群
終於又看見大量駁坎了,從這裡開始,我們放慢腳步,逛著每個家屋,並期待著番童教育所彈藥房和尋根紀念碑的出現。
這些一百多公分高、圓形石塔一般的駁崁有兩種可能:耕地的「地界」或墓地,要怎麼區分耕地和墳墓呢?方式就是看排列的秩序,如果是耕地,相對來講是比較有秩序的,如果是屋內葬的遺跡,排序則會比較雜亂。
這裡的石柱排序井然,應該是當時的「地界」,雖然布農族沒有耕地所有權的概念,透過地界,卻可以劃分家族中每個兄弟的耕作責任區,如果這位兄弟帶領的小家庭能帶來豐收,將可獲得部落長輩的讚美。
此外,這些石柱也是一種布農族耕地整地的方式,透過將地面上的石頭聚集成柱,讓平台上更多的土地可以種植地瓜等根莖類作物,地界的堆疊方式是先跌在一顆大石頭上面,從最小、大的然後慢慢往上疊,當地面比較不平時,會先用小石頭放在上面,讓底部齊平後疊上去。
13:26中之線警備道
石柱後,來到一段相當平整、地基紮實,大約可讓四到六人並排行走的道路,討論著到底是不是中之線警備道,下山後比對,果然就是這裡!
這條警備道又名郡大警備道,是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方便管理原住民,而將舊時部落間往來的古道連在一塊,並在重點部落設置分遣所、駐在所而形成。翻閱書本,又好像回到當時的行走,那種聽著落葉與陽光的感動。
13:31 彈藥房、水泥水塔,尋根紀念碑
伊巴厚舊社整體古物並不算多,或者該說不像清水臺、四季神社等地,有個後人特地蒐集的古物匯集處,也因此更能從古物的分布,推測當時可能的地點分布。
這個點位有酒瓶、醬油瓶,還有許多的透明玻璃瓶等類似醫藥或民生用品散落一地,或許是伊巴厚療養院的舊址?
15:30 回抵舊社大平台
整裝後繼續沿著稜線走,不多時便看到天裕搭的天幕帳在溪底招手,不過,距離我們要下切的路還有好一段距離。
16:24 左轉下切稜線 (photo credit:沅峰)
從下切點開始,裸露感仍重,但相較前段不危險。
16:54 斷崖找路下溫泉 (photo credit:婉茹)
最後需略下攀約2m岩壁直接來到溫泉隔壁,但踩點抓點都很多,不架繩直接下攀也還算安全。
2/17 真。莒光日
因為不想要三天濕裝備,這天放空,記錄部分就記點溫泉現況和花絮吧XD
紀錄上的伊巴厚溫泉位於溫泉口的正下方,現場還有當時留下來的石頭圍欄,但裡面沒水,可能許久之前被沖壞了。目前的伊巴厚溫泉是另外導流到溪邊的一個池子,在天裕、五香先後清理下,同時寬寬的泡8-10個人應該沒問題,索性把帳篷直接搭在池子附近,不過這個地方的營地沒有到非常好,晚上不斷聽到對岸的落石聲,也有一兩顆石頭飛到我們這側岸邊。
伊巴厚溫泉池 (photo credit: 翊慈)
晚上烤火時,問翊慈她的溫泉是否畫好了,聽翊慈說,她希望上山時,可以速寫所看見的景物。看著翊慈的畫真的很舒服,再一次覺得這一團的大家都好神奇。
詳細圖文行程與路況分享參見圖文網誌:https://www.tipga.com/e/603915bd3286fe1f75c777f9
更多山宅故事參見:https://www.facebook.com/%E5%B1%B1%E5%AE%85%E5%BF%83%E6%89%8B-10429121109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