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走的不是中山道,是江戶時代的武士風情。

  • Joyce Lin
  • 6,054 次點閱
  • 5 次拍手
  • 出發日期
    2016/05/21
  • 回程日期
    2016/05/21
  • 相關路線
    中山道(馬籠宿-妻籠宿)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中山道(Nakasendo),又稱作信州木曾路(Shinsyu Kisoji),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五街道之一,是從江戶(今日的東京)經內陸前往京都的道路,全線約 540 公里,沿途有69個宿場(郵局之意)。除了穿越山脈的中山道,另外一條由江戶到京都的道路,就是沿海的東海道。中山道與東海道相比較,雖然旅行時間較長,但因位於河川上游,旅人無需橫越湍急的河流,另外一方面沿路的強盜也較少,因此在江戶時代,武士往往是由東山道來往江戶與京都,但他們的家人,則是在侍衛的護送之下,走中山道來往兩地。中山道橫跨江戶時期的武藏,上野,信濃,美濃,晉江與山城等六國,全程約534公里,總共設立69 個驛站,而保存最完整,也最受健行者喜愛的,莫過於位於信濃國的馬籠宿(Magome-juku)至妻籠宿(Tsumago-juku),全長約8公里左右的路徑。

行走路線馬籠宿->大妻籠->妻籠宿

行走距離:約7.64公里

行走時間:2016/5/21 10:03 - 2016/5/21 15:20 

5月21日是我回台灣的日子,原本預計在5月20日到中山道遊玩的,但由於同行旅伴身體不適,因此我們就改到隔天,晚上十點多的班機,也算是把日本行的效益發揮到了極致。順道一提的是,五月的日本,可能是旅行的小淡季,因此JR推出了許多的優惠,針對熱門景點,結合交通與店家,推出兩人到四人的散策方案,算是十分的實惠。我們購買的是3人的優惠方案,費用是15,500日圓,除了有從名古屋車站到中山道區段車站(中津川-南木曾)來回JR票券,還有4,000日圓的巴士、計程車折抵卷,2,000日圓的指定商店購物折扣卷,以及十多個博物館的參觀券,十分的划算。唯一的限制就是要三個人同進同出。除了車票可以先在車站指定座位外,後兩者是到了中津川車站時,到隔壁的觀光案內所作兌換。

由於火車誤點的關係,抵達中津川車站時,開往馬籠宿的公車也幾乎要離站了,我們在最後一刻坐上了公車。公車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看便知都是要走中山道的人,大夥兒搖搖晃晃了半個鐘頭,總算到了馬籠宿。

馬籠宿建於山腰之上,友人告訴我,這種地形本不適合建鎮,然而郵局的建造目的,是為了提供旅人一個休憩的場所,因此郵局與郵局之間的距離,是有一定的規範的。位於木曾之道的最南端,馬籠宿以石造的磚牆,像如織的遊客展現他幾個世紀以來不曾變過的江戶氣息。


平靜的小鎮因為熙攘的遊客而熱鬧了起來。為了將江戶時代的生活樣貌完整的封存下來,這個小鎮在做這樣的決定同時,也就是拒絕了開發的進入。想當然爾,觀光收益就成了當地主要的經濟來源。沿途的老房子,多是兜售商品的特產店、手工藝品店、餐館小吃、茶屋、或是民宿。然而我想是日本的民族性使然,當地看不到短視的複製風潮所帶動的熱鬧廉價氛圍,村民們還是以兜售當地的文化特產以及小吃為主。而既然我們手頭上有了兩千元的消費券,當然就是邊走邊逛,邊逛邊吃。

上圖的OYAKI是長野縣的土產,長野縣多高山,天氣乾冷,因此當地居民就用蕎麥麵粉桿成麵皮,內包著當地盛產的野菜,或是肉餡、紅豆等等,就是在地受歡迎的小吃料理。這樣的店,反而遊客不多,走進來的,都是日本觀光客,反而隔絕了一層吵雜。我們悠哉地在馬籠宿閒晃,吃菜包、喝咖啡,逛土產店,七百多公尺的小鎮,應是花了一個多鐘頭,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也是,接下來到妻籠宿的路程,沿途盡是自然美景風光,沒有什麼人造的建物,當然要休息充足了再走。我們輕裝的三人況且如此,更可以想像古代時那一隊人馬的浩大。

沿著馬籠的坡度緩步而上,我們終於橫跨馬路,離開了小鎮,然而,迎接著我們的並不是長長的林道,而是這麼一片遠眺的美好風景。欣賞夠了,便沿著廣場旁的小徑拾階而下,繞過一私人產業,才算是真真正正的進入了中山道。


即便馬籠宿到妻籠宿這一段木曾之道已經算是在近代日本開發歷程之中被保存完好的健行步道,但是沿路仍然有許多地方被馬路橫切而過,因此行走到這些路段之時,也要多留意左右來車。此外,每一個路徑的入口,都設有鈴鐺,並立下指示牌告知小心熊出沒。我們每經過一個,就搖鈴一次,算是給山林朋友的一個通知,也希望森林大地為我們祝禱。


整段路程的指標都非常的清楚,完全不用擔心迷路,而沿途最多不超過1.5公里,也都設有流動廁所,算是非常親民的入門級步道;沿路上的地景變化也十分豐富,竹林、田地、森林相,十分的舒爽宜人,難怪許多日本人在周末,也都會來此散心,除此之外也會有許多的外國遊客。但不管迎面而來的是哪一國人,我們總是會互相的微笑地說著"Konichiwa"或著是"Ohiyo",這是一種在日本土地上相遇的緣分祝福。好玩的是,彷若所有的華人面孔都留在小鎮上了,沿途倒是沒有遇見幾個。

我們在五月的微風中走著,翁鬱的大樹用枝葉遮蔽住了曬人的陽光,卻不阻擋光線灑落入林道,伴隨著鳥兒的啼叫,人生樂事莫過於此。我們大步行走,用更多的氣力精神與這片土地交談,沿途還有許多歷史建物以及江戶時代的小村莊,告別了歧阜,進入了長野,經過了此段的最高點801公尺,俯瞰美濃平原,在繼續直行,終於來到了旅途的中繼站-一石坊立場茶屋(Ichikokutochi Tatebachaya)。


一石坊立場茶屋(Ichikokutochi Tatebachaya)是中山道上的免費休憩所。當我還在外頭好奇觀望的時候,老爺爺就以他含蓄的熱情邀請我入屋一坐,享用熱茶。即便是初夏午後,火炕上的炭火持續燃燒着,旅人三兩閒聊問候,桌上的留言本已經寫到了第三冊。于生在茶屋送往迎來,接待旅人的老爺爺,在這一方之所,與全世界有了交集。


接下來的小徑在男垂川(Otaru Gawa)流水聲的相伴下,是一段極為舒服愉悅,令人神清氣爽的旅程。有時候走著走著,心裡突然會泛起一陣沒來由的感動,然後雙臂浮起雞皮疙瘩,孕育着萬物的森林,是有種靈性的吧:微風與樹葉的私語,小鳥與大樹的依偎,青苔與土地的纏綿,而我們輕輕走過,也只是輕輕走過了。這趟旅程中,總會不時想起白龍王對千尋的千叮萬囑:把自己的名字保管好,不要遺忘了。當時沒覺得什麼,但是在這一趟的旅程之中,這一句話一直在心裡迴盪—當我們為了生活而把自己遺忘的時候,就將被這個世界所控制。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忘記自己生命中的悸動是因所為何。


中山道之所以還是中山道的原因,是因為其自然與人文地景仍然完存保存著江戶時代的風格,把現代的旅人與古代的武士,連結在同一個空間之中。除了指示牌之外,省略現代感十足的造橋鋪路建設,讓小徑依然是江戶時代人們所行走的林道;除去沒有必要的水泥工法,讓溪流依然在軟泥上流動歡唱著;樹木依然是四百多年前的樹木,或許是更高大翠綠了些,而牛頭觀音,馬頭觀音的神像,也依舊佇立於此,守護著行者的平安。在百年後,千年後,後人也依舊走著這條變化不大的道路,或許也如我們一般,幻想著穿上武士的衣服,雇用著馬匹牛隻,與侍衛夥計,往返於江戶京都之間。


抵達妻籠宿是在一個不經意的轉彎之間,原本還以為又是途中的另一個小鎮,直到在眼前展開的一條意盎然的長屋老街,才意識到已經到達旅程的終點。妻籠宿雖然沒有馬籠宿熱鬧,但卻是日本第一個自主發起驛站古蹟保存的地方,使其有了不同的意義。漫步在石板路上,看著天空中的燕子飛進尋常人家,才發覺許多的家戶屋檐下都有燕子的巢窩,而在某些對外敞開的大門,就成了最佳的櫥窗展示中心。我們在松代屋的戶外坐席休憩,點了茶點慶祝,坐在百年老屋裡,帶著閒適心情,我們也成了妻籠宿的景觀之一。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