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行筆記上的大家好久不見,我是莫名。距離上一次在這裡發文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了,但這段時間小弟我倒也不是消失去耍廢,而是默默走了幾趟有趣的行程。這次就以年初的南一段縱走,當作回歸網路世界的第一篇文吧!
說到南一段,登山者多半會在腦海浮出「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這首打油詩,以及對刺柏的各種劣質回憶。的確,在準備這條縱走時,我也相當擔心沿途的水源以及可能讓人遍體鱗傷的帶刺植物。然而實際走過之後,我卻覺得南一段似乎沒有大家形容的這麼難受。想知道為何我會如此評價南一段嗎?那就讓我們看看這趟旅程中遇到了什麼囉!
先附上南一段行程文字紀錄與水源、網路訊號資訊:
Day 1
05:00 高雄市中正技擊館集合
06:00 高雄市中正技擊館出發
09:30 長青祠,起登
10:00 天池,沿途人多走不快,乾脆順便拍照
14:35 庫哈諾辛山,開始等落後的隊友
15:50 隊友到抵達庫哈諾辛山,拍完照往山屋移動
17:00 庫哈諾辛山屋
Day 2
06:00出發
09:00拉繩段
09:28關山,又開始等隊友
10:10離開關山
11:30 2920鞍營地
13:40海諾南山森林營地
13:50海諾南山
14:30離開海諾南山
14:40海諾南山下營地(水源近,下切1分鐘)
Day 3
04:00起床
05:30出發
07:37小關山北峰前營地,小休
08:02小關山北峰,因發現觀音圈而逗留20分鐘
09:09最低鞍
10:25小關山
10:52離開小關山
12:30小關山森林營地
13:20雲水池,耍廢一陣後才花三分鐘爬雲水山
14:50雲馬最低鞍營地(有活水,下切15分鐘/回程20分鐘)
Day 4
03:30出發
04:30馬西巴秀山,我每次都念錯這座山的名字
05:05拉瑪達星星石洞遺址
10:45三叉營地,水源需下切很長一段,花超級多時間在取水,如果確定石山前鞍有水其實不用這麼累
12:05卑南主山,休息半小時
14:50三叉營地出發
15:25箭竹營地
16:20 新舊林道交叉處
17:10 石山前峰
18:10 石山前鞍部營地,林道右轉500m有水源
Day 5
05:25出發
07:10石山
07:40石山出發
08:50 溪南山登山口
09:05 溪南山登山口出發
10:00溪南山
10:20溪南山出發
10:56貨櫃屋,小休
12:36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沒請接駁所以繼續踢
14:48出雲山管制站
15:08藤枝森林遊樂區
水源:
- 庫哈諾辛山屋 有儲水桶
- 海諾南山下營地 活水源(下切1分鐘/回程2分鐘)
- 雲水山看天池 要小心有微小生物在裡面散步
- 雲馬營地最低鞍部 活水源(下切15分鐘/回程20分鐘,路徑濕滑)
- 三叉營地看天池 不穩定且池水比咖啡還黑
- 三叉營地傳統水源 活水源(下切位置在抵達營地前5分鐘,需下切20分鐘)
- 石山前鞍林道活水源 林道右轉500m
- 貨櫃屋 有兩儲水桶,上方有加濾網防止異物掉落
訊號/網路(以中華電信為準,天氣皆為無雲大晴天):
1. 庫哈諾辛山屋 4G 兩到三格,山屋內可滑手機
2. 關山 4G一格,無法收發訊息,純欣賞用
3. 海諾南山前陡上坡 4G三格,可以當陡上休息的藉口
4. 海諾南山 4G兩格,可傳照片/發限動
5. 海諾南山下營地 4G一至兩格,訊號飄忽不定,水鹿會陪你滑手機
6. 往小關山北峰的稜線 4G一至三格,訊號飄忽不定,敝魯在海拔3060和3105(接近3180下營地)有收到訊號,訊息進得來但不容易送出去
7. 馬西巴秀山與三叉營地之間的某寬稜(座標23.087967, 120.884434) 4G三格,走到無聊可以滑(但我覺得在這裡找訊號更無聊…)
8. 卑南主山 4G兩格,訊號有點飄,在此發「終於要下山了」文需要一兩分鐘才傳得出去,個人推測是卑南主的神祕時差導致。
9. 石山 沒訊號,乖乖爬石頭
10. 溪南山 沒訊號,乖乖陡下坡
11. 貨櫃屋 4G三格,舒適的滑手機地點
Day 1:仙境與黑山
在南橫尚未柔腸寸斷的古老年代,南一段通常是由進逕橋起登,不用花太多時間便可抵達庫哈諾辛山屋。然而自南一段重新開放起,進逕橋便不再是合法的登山口選項,因此這趟我們選擇由天池起登(也有一部分人從中之關出發,其實殊途同歸),並在庫哈諾辛山屋度過第一夜。
朝著庫哈諾辛山爬升的過程能見到南橫尚未開放的路段。由於連續幾年沒有強颱侵襲,南橫才得以在2020年開放至天池。作為一個登山者,內心其實還是希望南橫能夠全線通車,然而那些怵目驚心的崩塌卻也提醒著我們不應與自然強爭。
天池至庫哈諾辛山的路線相對單純,雖算是新開闢的路線但路跡清楚,且少有困難地形。不過呢,趴著裝累的登頂照依然是不可少的。
根據過去的資料,庫哈諾辛山屋的網路訊號並不好,但這趟我卻能夠在山屋內邊滑手機邊吃飯(中華電信4G兩格),不知是否為南橫開放至天池時一併改善的。
解決完晚餐後,趕緊拎著腳架到位於高處的營地附近拍日落。夕陽下關山的山體看起來突出且巨大,不愧南台首嶽的名號。明天就能親臨其上,看看南一段最高峰的模樣了。
Day 2:網路與水鹿
清晨自睡袋中爬起,寒冷的空氣讓人不禁想再窩回去躲一陣子。大地也同樣被凍僵了,山屋外的草坡結了薄薄一層霜,踩起來發出喀拉喀拉的聲響。
今日行程的重頭戲,便是翻過海拔3668公尺的關山。這座名列十峻之一的百岳有著金字塔般的山形,從南二段向陽一帶或是玉山群峰都能眺望其身影。私底下,我與隊友都稱呼它為「南台中央尖」。
然而這麼雄偉的大山,當然也不會全程都是緩上坡。登山者必須經過一段沿繩上攀的陡坡,才有機會體驗廣闊的視野。
好啦,會在山頂上擺這種怪姿勢的人大概也不多了,麻煩各位且看且珍惜。話說關山山頂上其實有訊號,但大晴天的卻無法收發訊息,基本上就是僅供觀賞的訊號點,建議長程縱走還是要攜帶衛星電話確保安全。
由關山山頂向南看,可以見到未來幾天要走的南一段眾山頭。至於北大武山呢?北大武山隔著神祕的中央山脈陷落帶,在視野的盡頭若隱若現呢!
隨後的海諾南山的山頂是個拍照的好地方,我尤其喜歡以關山為背景的角度。當然,登頂照必須要是趴著拍的!
第二天我選擇在海諾南山下營地紮營。營地其實就在離山頂不遠處(照片中小小的光禿禿的空地即是),面東的坡地上有著神奇的活水源。
海諾南山下營地是南一段最容易遇到水鹿的地方。這裡的水鹿與能高安東軍的族群有著類似的大膽,總在人上廁所時虎視眈眈。各位山友們也請記得收好食物,以免影響水鹿的生活喔!
趁著天色將暗,我在營地旁的草坡上架起腳架。彼時雲海在稜線的東側翻騰,搭配上寬廣的短箭竹坡,是南一段營地中少有的、適合拍攝日落的地點。
Day 3:看天池與活水源
若以小關山當作分界點,第三天的路程可以分為前半段與後半段──前半段須先翻過小關山北峰,後下至鞍部後再攀上小關山;後半段則是由小關山起始,一路沿稜線抵達雲水池,再下降至雲馬最低鞍取水紮營。並不是非常操勞的一天,也算是為隔日的偏硬行程做準備。
離開營地時天還沒亮,但霧氣卻壟罩著整條山脈,即使開始向上攀升也沒有散去的跡象。「怎麼跟氣象預報說的不一樣呢?」我不禁為今日的天氣擔心起來。
行至海拔約三千米時,周圍景色開始有了變化。籠罩四周的白茫漸淡,而初升的日光在霧氣中散開,將山脈渲染成一片奇幻的橘紅。景色不斷變換,而我拿起相機猛按快門。這景象,神奇啊!
抵達小關山北峰時太陽已經升了上來,但風勢強勁加上周圍潮濕,讓人不想停下移動的腳步,於是草草拍完照就準備離開。然而!就在離開山頭後沒有多遠,我發現右手邊的雲霧中,有個光圈正飄浮在湧動的霧氣中。
觀音圈!
觀音圈絕對是我登山生涯中最無緣的事物之一。無緣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在唱陳粒的〈奇妙能力歌〉時,會有股執念唱成「我看過沙漠下暴雨,看過大海親吻鯊魚,看過黃昏追逐黎明,沒看過觀音圈」的那種遙不可見。這也能解釋為何我會像個瘋子一樣興奮地大聲嚷嚷著「觀音圈!是觀音圈!!我登山生涯中第一個觀音圈!!!」若這是發生在一些大眾化的路線,肯定會引來周圍山友的側目吧?
而就在同一時間,前往小關山的稜線上也正好有雲瀑奔騰。一邊要拍觀音圈,一邊又怕雲瀑消失,這種手忙腳亂還真是奢侈呀。
小關山上展望也很棒,由於天氣晴朗,玉山群峰與向陽、三叉等山頭都清楚可見。
中午時抵達小關山樹林營地,腹地不小且蔭涼。若不是缺乏水源,這裡應該會是很棒的紮營地點。
雲水池與雲水山(沒錯就是右邊那座不高的山頭)
雲水池是一個中型的看天池,水質不算太糟但有些細小生物在其中優游。一旁的雲水山地位感覺很像能高安東軍中的卡賀爾山,明明走幾步就到了,但沒有人想上去看(汗)
第三天我們選擇的營地是雲馬最低鞍營地,營地很避風但不大,若人多時可能就得到附近風大的稜線上找位置。好險本廢自帶邊緣屬性,整趟南一段都沒有遇到其他隊伍,也免去搶營位的勞心勞神之苦。
雲馬最低鞍的水源要由營地旁的乾溪溝下切,路徑濕滑,大概需要下切十來分鐘。取水時順便幫濾水器拍個照,希望哪天濾水器廠商能找我業配(廠商表示:想得美勒)
雲馬最低鞍的夕陽。
Day 4:山脈與陷落帶
南一段的第四天,是整趟行程中最硬的一天。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傳統的南一段通常會安排六天,而我將行程稍稍壓縮,調整為四天半的版本,自然會需要更長的步行時間。由於今日的路程長,我們也就提早出發,行經馬西巴秀山時天都還是黑的。
日出之後我頻繁地拿起相機朝北拍攝。過去提到美麗的稜線,大家總會下意識地說出能高安東軍,但我卻認為南一段自馬西巴秀山至三叉營地間的稜線,也頗有可觀之處。
前往三叉營地途中的2920峰,模樣竟與遠在北臺灣的劍龍稜有幾分神似。
抵達三叉營地時大約十點多,我們整理好輕裝往卑南主山移動,而這座海拔3295的黑色山頭,就靜靜地躺在山徑的最南方。
在爬過一個小丘後,遠處突然有個反光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個看起來幽靜且有水源的灘地,登山者們因其難以到達的特性,替它取了個令人神往的名字:人間天堂。
過去一直對「中央山脈陷落帶」這個區域有著諸多想像,因為如大小鬼湖等許多不易到達的中級山都分布於此,而卑南主山便是陷落帶的起點。拿著地圖一一辨識眼前的中級山,不知何時才會身處其中呢?
由於不確定今晚的營地是否有水源,因此我決定在三叉營地先將水取好。然而我卻犯了一個錯誤──本來想按照GPS的紀錄前往離營地較近的水源,但下切許久都沒有水的跡象,只好回到傳統的水源處,殊不知也是下切了非常遠才發現水流。一來一往間直接影響了抵達石山前鞍營地的時間。且石山前鞍營地的水源雖不大,但也足夠人數不多的隊伍飲用,未來有相同安排的隊伍,或許可以考慮直接前往石山前鞍營地以避免時間浪費。
前往石山前鞍營地的山徑。除了剛離開三叉營地還有一些上上下下外,其餘皆是不斷的下坡。抵達營地時天剛黑,搞定晚餐後便直接躺平,竟忘了多少拍些營地的照片了。(營地位於林道上,平坦舒適)
Day 5:鬼湖與人間
南一段的第五日,象徵的意義其實相當簡單:回家。
由於想要在中午前後踢出南一段,所以早上也是天未亮就出發,摸黑在樹林中穿行,直到準備要開始爬石山時天色才漸亮。今天我們的任務便是翻上石山,前進溪南山,然後安全的從特生中心踢出藤枝。
昨日遠眺石山總覺得有種茶壺山的既視感,但親臨其下才發覺,這顆石頭比瑞芳那顆茶壺大上太多了呀。
過去幾日雲海總在東西兩側分別陪伴,即使到了我們要離開的這天也不例外。低處的山頭被雲海包圍,像是孤島一般。
上午七點抵達石山,此時陽光自中央山脈主稜上穿出,有著廣角鏡頭也難以容納的壯麗。
離開石山後我們沿著斷斷續續的林道行走,時而下切時而跟隨。提醒山友記得時時確認GPS位置,才不會不小心錯過下切點。
在某個林道的轉角,我發現右手邊的樹叢間隱約有湖泊的反光透出。難道是……難道是石山秀湖?
石山秀湖,又被稱為溪南鬼湖,是臺灣三大鬼湖之一。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有脫離冷門景點的趨勢,但卻也失去了大小鬼湖那種難近的神祕氣息。所幸這回湖畔清幽,並沒有看見帳篷為患的場景。
攀上溪南山頂後,完整的石山秀湖便呈現眼前。此時陽光自南南段陷落的稜線上探了出來,替位在陰影中的鬼湖添上幾分生氣。
高雄十大名山之一的溪南山。在山頂休息時我想到至今依然失蹤的、同樣愛好生態的研究生朱清麟,不禁默然無語。幾個月前各路搜救隊幾乎把溪南山翻了個遍,卻仍沒有後續消息。默禱一番後我便離開三角點,繼續往位於溪南山山腳下的特生中心前進。
中途的休息點:貨櫃屋。這裡有著不錯的網路訊號,也有兩個不小的儲水桶,是個適合休息的地方。若是逆走的山友也能夠將其設為第一天之紮營點。
離開貨櫃屋後的行程便是不斷下坡。通常在這種偏枯燥的下降過程,如果不分散注意力往往會走得相當痛苦。像我就邊走邊尋找各種殼斗科植物的果實,時間就在邊走邊講解的過程中度過了。這也應證了一個道理:當你所擁有的知識量夠豐富,那麼山林對你來說也不再只是單純步行的地方。
終於,一陣陡下後,看到久違的林道!這也代表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就在不遠處囉!
中午時分,抵達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南一段算是到此結束了,然而因為我沒有請當地接駁(畢竟在下還是窮大學生,人數少請接駁實在不划算),所以還得踢一段林道才能返回人間。所幸起伏都不大,就邊走邊整理心情吧!
終於來到據傳今年五月會開放的藤枝森林遊樂區門口。這裡是一般轎車所能抵達的終點,門口老爸的車子也告訴我一件事……可以下山洗澡囉!
回頭說說為什麼我覺得南一段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吧!這趟南一段我與兩位女山友同行,穿著leggings的她們從第二日開始便不斷哀號著雙腿被刺柏霸凌,然而穿著長褲的我卻毫無感覺。在面對帶刺植物較多的路段,除了本來就應該選擇適合衣物,個人的閃躲技巧也是重點。我想這兩個因素(服裝與閃避技巧)正是造成我與另外兩外女山友在受傷程度上的差別。
而南一段不算長的公里數也是我認為它相對簡單的原因。由地圖上粗略估計,南一段的總長度大約在50公里上下,與南二段的近百公里相比可以說友善多了吧?只要做好水源的功課,再加上天氣配合,我相信南一段其實是一條風景壯麗、又不至於花費過多時間的路線!
好的,以上就是【誰說爬南一段一定會遍體鱗傷?】的所有內容啦,許久沒動筆了總覺得有些生澀,還請大家鞭小力些。如果對我的圖文介紹有興趣,歡迎大家追蹤我的臉書「莫名」以及IG「wei_c_h」。兩者都會不定時發布與登山、生態相關的圖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