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開始爬山,喜愛接近較為原始的中級山,對於那未知的山林曠野會有怎樣的面貌充滿好奇,雖然可以從鄰近的地貌與植被略微推測,但,實際親臨現場時,總有意外的驚喜環繞。一步一腳印地走入沒有路條與前人軌跡指引方向的山林,判別著地圖與現地對照,找出最適宜的路徑,這過程在某種程度既振奮卻又療癒了我。還記得從對關駐在所翻上那充滿落葉滑溜的陡坡,我循著似乎是獸徑之字形迴旋上升,踩著全憑自己意念的章法,儘管汗水不知不覺濡溼了一片,但處在全然自由的探索中,竟讓我不覺疲累。雖然知道目標在那裡,但依照坡度或許會先背道而行,再慢慢修正方向,這樣的過程不也與人生相呼應,即便現階段離夢想看似愈來愈遠,但其中所累積的經驗或能力,卻是未來能夠更靠近的助力。
深藍色的天幕,在吊橋上方鋪展,搖晃地闃黑中,一抹月光彷彿我們堅定的信心,天會亮,路會到,遠方還不知方向的山,此刻只能在我們心中閃耀。踱步走上八通關古道,這是日治時期於1921年闢建完成的步道,今年剛好百年,狹窄的步道盤據在山腰,一邊是千仞硬岩,一邊是萬丈深淵,遙想當年工程艱鉅,不知死傷多少人才能完成這條貫通東西的道路,而台灣年輕島嶼的特性,地質變動恆常,以致在今日仍是有多處坍塌,行走時格外小心謹慎,即便如此大眾化路線,風險仍在。
過了樂樂山屋後,像是從氣勢磅礡的懸崖峭壁,轉入清新幽靜的森林殿堂,柔美的光線灑落,把樹的影子都拉長了,也把緊繃的心暫時舒緩。白練垂掛山間,水氣氤氳,和緩上升的高度與步伐的節奏合拍,不知不覺對關駐在所竟已到達,看看時間才早上九點半,但為了等一下要上攀六百公尺儲備體力,決定就地午餐。飯畢即將要走上此行探勘的起點,那一起登就陡峭的坡度,確實很有探勘的況味,毛地黃盛開了一片,連最頂端都綻放一輪圓形花朵,還驚嘆著少見的開花樣貌,就走進了蓊鬱蒼翠的闊葉林,厚厚的落葉鋪滿一地,獸徑耙起的土勾勒出路徑,寬闊的陡坡,就像「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大家可自行選路走,也可跟著隊友的腳步,這近六百尺的陡上絲毫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直到上到開闊的緩稜後,因為前幾日下雨而形成的看天池,躍於眼前,大家紛紛丟下背包找出最舒適的姿勢或坐或臥享受意外的餽贈。
從沒想過這裡有個看天池,清澈如鏡,不起漣漪。一明池,一涼蔭,一陣風,一抹陽,享受山中寧謐的氛圍,忘卻陡上的疲倦。再怎麼美好的休憩後,仍是得拍拍衣塵,背包上肩,繼續找路下切接上已廢棄的郡大林道。寬闊平緩的林道,與之前的路徑大相迥異,彷彿過程中的小確幸,橫陳的電線杆,礙子還垂掛著,無拘束的鋼線亂竄,而路邊的公里指標已斑駁。約莫十五分鐘的快樂時光,就要離開郡大林道下切,雖然一直走林道有點乏味,但卻是陡上與陡下間最好的緩衝與調劑。這片森林除了極少數的山行者來過,連獵人似乎也不多,幾乎未遺留下任何垃圾,而留下的路徑也有點隱晦,像是待解的密碼般藏在蛛絲馬跡中。流水淙淙的聲音在耳膜聚集愈來愈多,我們快要接近郡大溪的支流了。
每一條河都有祂的個性,形成怎樣的樣貌與這條河流經的地形、地質、植被也都息息相關。這條郡大溪的支流,姑且稱祂「黃金小郡」吧!我們風塵僕僕、翻山越嶺地來到祂身邊時,涓涓的清水從細密的樹林裡流洩出來,清柔婉約,不疾不徐。與祂貼身行走時,乍見祂整身金黃溪體,粲然地掛在大小石頭遍布的灰色地表上,流水的沖刷與沾附,點石成金。祂的豐華,讓周遭都富饒起來,在我口中驚呼,眼中閃耀,直到與郡大溪匯流後,曖曖內涵隱身,成為更穩定壯大的生命之河。
今夜,就讓流水洗滌我們的疲憊,滋潤我們的身心!
我們的營地紮在溪邊平坦的小樹林裡,穩定規律的流水聲,雖然一開始覺得很大聲,但習慣後渾然不覺,這種慢慢融入自然中的感覺,很美妙。
順著溪流往下溯,找到駒盆山的西稜尾端,我們從這裡開始今天的陡上重頭戲。靠近溪邊的小平台,出現砌石牆,附近散落幾個玻璃瓶,再往上一點,似乎來到耕地區,層層疊疊如梯田般拾級而上,農作物不再,更替的是粉嫩欲滴的毛地黃。曾在山友的照片中看到由許多小石頭堆砌而成的圓柱狀,這裡也出現一個,可能是整理耕地時把四周的小石頭堆疊,也有一說是墳墓,覆滿青苔綠意盎然。
過了耕地區後之後植被轉為延坡生長的二葉松們,錯落有致,似乎自成一個位階,無關乎高低,只是彼此保持著距離自由生長,厚厚的針葉在緩坡時舒適宜人,但在陡坡時卻易滑惱人,有時下方還藏著一踩就滑的樹幹,讓人戰戰兢兢踩踏每一步。乾淨的山林,沿途走來幾乎都沒有慣常可見的小垃圾,例如糖果屑、瓶蓋、包裝紙等,連檳榔袋也沒有,倒是常可見到山豬拱出來的大片凹洞以及水鹿的排遺,這兒是動物們自由自在生活的天堂,停下來時都忍不住東張西望希冀看到一點動物的身影。不斷地陡坡,讓大家每上升一至兩百尺,就得休息一下,盆駒西稜這片二葉松林,從1700公尺的高度,一路長上了快3000公尺,陡峭的地形,孕育了祂們的強壯。深灰的樹皮,溝裂隨著樹齡加深,輕撫著樹身,這是對抗了多少風雨的堅韌啊!
「不要送我玫瑰花,花謝瓣落兩分離,請你送我二葉松,生死相伴永不離。」
浪漫與堅毅,都在二葉松身上看到了。
通過稜脈上的二葉松林,眼前神奇地開展了一大片嫩綠的草原,這就是傳說中的駒盆谷,也是引領期盼的嚮往地,在經過了約七小時與陡坡奮戰的疲累與堅持,這草原格外柔美與開闊,緩緩起伏如獸的呼吸般勻稱,而四周環繞的山系,巍峨雄壯,與穹蒼中的雲朵互相競艷。再往前一點就是駒盆山的三角點,通常這是走馬博線(約六至八天)才會經過。我們這次規劃三天來回駒盆山,走的是探勘路線,能參考的資料非常少,全程幾乎無路條,也沒有可下載的軌跡檔,全賴實力堅強的隊友規劃,大家現地邊走邊修正路線。
豔陽下舒爽的風拂來,那是規劃與完成、想像與現實消弭界線的一刻,地圖上那些密密麻麻、曲曲折折的等高線圖,從這點接到那點,走法非常多種,而我們選擇了較少人走的路線,不確定所帶來的風險與疲憊相對增加,但卻也享受了更為安靜原始的自然況味。學著情書日劇對著空谷大喊:「你好嗎?我很好!」這是最後對駒盆山說的一句話。
回程時惦念著想去靠近溪流附近的稜線上探訪是否有舊社,但看著突然緊密靠近的等高線,這裡可能是陡峭的地形或者斷頭稜,在時間及裝備未充裕的狀況下,實沒有餘裕再冒險,下到接近溪流時大約下午四點半,暮陽還高掛天上,大夥兒決議在一開始的耕地區往西邊平台找找,開闊的林間,似乎有一條路徑往西方去,不知是否是獵徑?很幸運地,馬上看到尚留有砌石牆壁殘骸的家屋,前庭方整的石板還零落矗立著,一個破碎的大陶甕埋入土裡,只剩下最上面的甕口,家屋旁大鐵鍋的餘構,我們在此舉行了祭拜儀式,斟上米酒,供上檳榔、點上香菸,裊裊飄緲的煙升起,也把我們的敬意傳遞給這裡的山神與祖靈。再往西方過去的平台還有一個家屋,這個家屋四周,彷彿圍著一個小城牆,似乎非尋常設置,砌石牆上都長出了高大的樹木,依照樹木的年紀這裡已荒廢許久,徒留一個三石灶,見證著曾經在這裡生火烹食的過往。
原住民族在山裡的足跡無遠弗屆,不論多深山,似乎總有生活或走動的印痕,這裡已少有人跡,但還是發現了一些廢棄的鍋子、幾個捕獸夾,最神奇的是在營地周遭發現大約幾天前的菸蒂,完整如新的彷彿剛剛有人在此抽菸,保持敬意,就是行山準則。
郡大溪串連了山稜,山水的交會是台灣島的美麗面貌,循著來時的路返程,慢慢把這條溪流、這片森林收納在心底。或許對路線大致了解,沒有來時的趕路壓力,讓目光盡情徜徉在樹林各個角落,微小的蟬蛻是蟄伏土壤的漫長等待、雲杉的蟲癭是小型的狼牙棒、不知名一大片的橘黃色小圓球,究竟是排遺?果實?還是其他?至今還是個謎,大自然的奧秘俯拾即是,有情人流連忘返。
回到意料之外的看天池時,山神送給夥伴一個大禮,剛掉下來的新鮮鹿角,強壯的紋理,是森林的養成,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期待有一天我也能這麼好運啊!正這麼想,夥伴發現一根羽毛送給平常有收集羽毛嗜好的我,看到的第一眼就知道是大獎,這是一根熊鷹的羽毛啊!堪稱鷹界的天王,想像著氣流在羽縫間穿越,天際上有巨大的羽翼盤旋,會心一笑,繼續我的旅程。
再度回到八通關古道,來時視而不見的砌石駁坎,安排在回程給我們驚喜。人在專注某樣事物時,似乎會自動關閉某些感官,或者有看到聽到,卻無法順利傳輸到大腦,連崩壁在回程時都覺得跟去程不同,益發感恩修築這條古道的艱辛。
因為一座山的引領,探索了一方深林,或許荊棘密林是如此扎人,裸露地形是這麼駭人,然而蘊藏其中的多彩萬物與過往遺跡,卻總是能輕易地將這些抹淡。表面上探勘外在的山林,實際上是往自己內心的冒險,謝謝你,駒盆山!
行程記錄
D1
0500起登
0935 -1045 對關駐在所午餐
1635郡大溪上游營地
D2
0500起登
1230-1300 駒盆山
1800 營地
D3
0625 出發
1235 對關駐在所
1720 停車場
3日總距離48.7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