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揭開天母古道並非百年古道之謎

  • 邱求慧
  • 5,449 次點閱
  • 29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全文轉載位址

天母水管路是台北很熱門的登山步道,1300級的石階難免讓人氣喘如牛,但是走完了階梯,開始綠樹成蔭的精華路段,風景秀麗而清風徐徐,偶而還可以看到猴群出現在樹梢

這條步道的終點,其實藏有一個極為神秘的湧泉,稱為「藍寶石湧泉」,大多數台北人可能沒聽過,卻喝了這口湧泉的水近百年,我從天母爬上陽明山,探究這百年的自來水道秘辛

另外,確實有人曾經研究過,天母古道並非真的百年古道,但是本文要真正揭開這百年古道的秘密,在1904年的台灣堡圖的古道,在1921年路線還產生變化,而最後天母水管路最後才出現,歷史迄今為90年。

3ee28ca4b52abe030cde3db8208279df.jpg

天母古道是非常熱門的登山步道,起點就在中山北路七段走到底,天母舊稱三角埔,日本時代有日本人在此附近設立「天母神社」,但當時只有天母圓環附近稱為天母,後來天母這個名稱範圍越來越大,甚至現今還有擴及芝山、石牌的說法,不過總的而言,大致上天母地區是指三玉、天母等八個里

至於天母神社的媽祖神像在國民政府後移至目前的「三玉宮」繼續供奉,而「三玉」名詞的由來,為舊地名「三角埔」和「玉潮坑」組合而成。

3958c8a432c40af2d7592f51150a061e.jpg

天母古道其實並非最早聯絡天母和陽明山的古道,比較正確的名稱應該叫做「天母水管路」,水管路是在1930年時,日本政府為了台北市的自來水供應,建置「草山水道系統」,引紗帽山下的水源而下,而鋪設的水管側道路,照片還可以看到步道旁的大水管。

35b9062032203555ca60fde790c8ab6f.jpg

甚至很多當地人還不知道,台灣唯一一座運用自來水發電的電廠,叫做「三角埔發電廠」,就藏身在天母水管路登山口左側,因為當年輸送自來水時,考量順便利用其高低落差來發電,這座電廠發電量為0.5MW,大約等於一座台灣初期設置的陸域風力機發電容量,當初還可供應天母一帶的用電呢!電廠運作至1990年才停止,目前被指定為台北市三級古蹟。

8d56dc3529dfb34be027b6ee98a7b80f.jpg

在爬完天母水管路1300級石階後,會看到另一個發電廠的設施,稱為「調整井」,目前已被封閉,下圖是我繞到後方所拍攝,建築物還大致保持良好。調整井的作用是將自來水沖到山下的電廠發電,所以必須建置一個大水槽用以儲水,並且調節流量及穩定水壓。

d89cb1d4fa5ea99262147d4b01eab434.jpg

「草山水道系統」是不是台北第一套自來水系統?答案是否定的,台北市第一套自來水系統是1909年在公館所興建的「水源地」工程,其引新店溪水來進行曝氣、沉澱等自來水處理。這張照片是1920年所拍攝的公館水源地,左邊的建築物是「水源地唧筒室」,目前已經改做為自來水博物館,水源地上方那一片荒蕪之地是現在的台大水源校區,遠方的山就是觀音山

a0eaae289151453cc4bf691a276d08ab.jpg

日本時期的台灣自來水建設,最早要歸功於一位英國「阿督仔」,名叫威廉巴爾頓(1856-1899),在1896年接受台灣總督府的聘任來台,擔任衛生工程的顧問,他在台灣三年的期間,非常勤勞地考察了台灣各地的衛生狀況,規劃設計了淡水與基隆自來水道,成為台灣自來水道的肇始者,可惜他於1899年病逝,被後世尊稱為「台灣自來水之父」。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接受其遺志與觀念,建設了台灣主要城市的水道系統,包括台北水道系統也在1909年完工,綜觀基隆和台北的自來水工程,甚至比東京還更早完成,兩位師徒先後對台灣的自來水建設可說居功厥偉。

81115112cfe54fdbb02a40acba57eb0e.jpg

濱野彌四郎為了感念恩師的貢獻,1919年向總督府申請設立巴爾頓紀念銅像,其實濱野在台共23年,對於台灣水道的貢獻並不亞於巴爾頓,顯示濱野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懂得感恩、謙虛而不居功。不過,後來這個設立在水源地的銅像,在二戰時因為金屬被徵用和反英等因素,竟然被拆除融煉

但是為了感念巴爾頓的貢獻,台北市在最近又重新製作銅像,並舉辦揭幕儀式,經過了102年的時光,銅像終於又重新豎立在自來水博物館,只是位置從戶外花園處,移至館內空間。

師徒的佳話還延續到濱野的下屬,也就是知名的嘉南大圳的建造者「八田與一」,兩人在台南一起建造自來水道的過程中,八田自濱野身上學到許多水利的經驗和知識,為了感念對上司的尊敬,1921年也在台南縣山上淨水場勒碑立像,紀念濱野彌四郎對台灣的功績

5c9da5015e3ba36723ab5231d92ee3ce.jpg

1926年的時後,台北人口已經達到21萬人,公館的自來水供應已經嚴重不足,日本人於是準備興建第二水道系統,在台北附近進行探勘時,發現陽明山地區有三處水源,水質與水量均十分適合,最後又決定以第一水源和第三水源做為草山水道系統的供水來源。

第一水源大約在竹子湖南邊約一公里處,也就是在七星山的西側,其水自溪壁中湧出,極為潔淨甘甜,當初的台北市市長「田端幸三郎」以水湧出仿如滾開水一般,取名為「滾水頭」

b0049205dab3fce73b0acba4d7dddd93.jpg

第三水源又有「亞洲第一湧泉」的美譽,因為泉水帶有水淡藍色,又被稱為「藍寶石湧泉」,泉水可以無須處理直接飲用,這口湧泉是台北市民喝了近百年的水,水量豐沛甚至還提供水圳灌溉農田,可真是台北的生命之泉

83eac5a61bf622a0265032f1980ee94c.jpg

到底哪一條路才是真正的古道,其實真正的古道就是現在的「猴洞產業道路」,但是古道過了翠峰瀑布後爬坡連接現在的天母水管路,再走向「山仔後」,這條古道於1904年台灣堡圖已經出現。

d707fadf9a11caf31cb8c10ab08fdf20.jpg

另一條古道在1920年代出現,就是現在的中山北路七段219巷,連接現在的半嶺步道到達「頂半嶺」,然後有叉路分別是「橫嶺古道」和現在的「湖底路」,可以走到現今前山公園附近。

171bd30a1be267ead047dd4d49f75e66.jpg

天母水管路最精華的一段路,就是過了自在亭和調整井之後,路況轉為平坦,右側是當年鑿開的山壁,左側則是深谷並可以遠眺半嶺的田園和北投,樹上常會有獼猴群出現,綠樹成蔭而清風徐徐,走來非常輕鬆而享受,至於輸送自來水的大水管,這一段路是埋在地底下。

cb559f4f03d7bb46ce77544d2a98b695.jpg

在水管路打印台有一條往溪谷的路徑,可以接往松溪的祕境「翠峰瀑布」,路徑較為原始而濕滑,要小心落腳腳步,瀑布水量不大,溪床的顏色有類似金瓜石黃金瀑布一樣帶有金黃色,因為從陽明山發源而來的溫泉水,沖刷富含礦物質的溪床安山岩,導致岩石表面的氧化沉積所致。

a25996ce6768ea5fa86f8e35b2d6e8e2.jpg

繼續沿著溪邊的翠峰步道下行,這是一條已經廢棄的圳路,目前運用水管從松溪上游引水到半嶺地區從事農墾,路況良好易行,可惜走到一半,遇到有一處封鎖線,可能因為路基坍方而禁止通行,只好下階梯到紗帽路,這裡有一家很有名的「半嶺桶仔雞」餐廳

0c743ecb70ab1a88c0a129ff14d6f967.jpg

沿著中山北路七段219巷下山,其實這也是一條百年的古道,中途可以經過半嶺地區的農田,這裡的風景很漂亮,連空氣都可以聞到優閒的清新氛圍,農田就是由松溪無名水圳的輸水管所灌溉,種植蔬菜、切花、櫻花、筊白筍及水稻等

cb6fae25ee2d91c23e074a2a8f113648.png

中山北路七段登山口->天母水管路->自在亭(調整井)->打印台->翠峰瀑布->翠峰步道->紗帽路->半嶺聚落->中山北路七段219巷->登山口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