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郊山 、百岳
終於來到大自然了——徜徉在蒼鬱的森林步道,登上高山的脊背和險峻的頂峰,將山林美景盡收眼底,該是重振活力的時候了。然而,這時候要是起了水泡,就算是最迷人的夢幻步道都會變成雙腳的夢魘,自這一刻起情況急轉直下。
然而這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鞋子的尺寸適合,襪子保持清潔乾燥,健行水泡就可以是例外而不是慣例。
健行水泡的成因
下面這種常見的情況,大概每個登山的人都不陌生:襪子裡一開始只是稍微有摩擦和熱熱的感覺,不一會兒已經發展成一顆水泡,令人疼痛不已。
人的皮膚分為三層: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鞋子的摩擦會使這三層結構互相摩擦,產生的剪力導致三層結構彼此分離,冒出一個充滿液體的泡狀物,這種液體(血清)可為底下的皮膚提供天然的保護。
- 不要忽略警示:當你發現「熱點」時,最好立刻處理,尤其路途還很遙遠的時候。如果在水泡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已經發現熱點,接下來預防就很重要。此時如果忽略不去處理,水泡會愈變愈大,聚積更多液體,最後在你那被汗水浸濕又髒兮兮的鞋子和襪子裡破掉。
如果看到的液體是紅色的,也就是血泡,代表水泡周圍的微血管可能也受傷了。
- 水泡有幾個可能的成因
>鞋子不合腳
>小石頭或松針跑進鞋內
>灰塵或沙子跑進襪子裡
>襪子上的縫線或皺褶
>因下雨、涉溪或穿越雪地導致鞋子潮濕
>腳流太多汗
健行水泡多半是流汗產生的水氣所致,腳的情況很像剛洗完澡出來時的模樣,皮膚柔軟、出現皺褶或敏感,都是水泡形成的理想條件,上下陡坡或沉重的背包會增加鞋內的摩擦,提升起水泡的風險。
如何預防穿健行鞋起水泡
然而,只要遵循正確建議、應用技巧,就能有效預防水泡的產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登山鞋的適合度。「假如在店裡試穿時就會磨腳——即便只是一點點——我們都會建議你換一種款式。」Hanwag的研發經理Andreas Settele說,「花一點時間,為你的雙腳找到對的鞋。」
- 訣竅:在鞋墊底下加一層薄墊或輕巧的後跟墊,可使鞋內空間變小,提升足跟的支撐性。鞋帶綁法也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綁太鬆,腳自然容易在鞋子裡滑動而產生反覆地摩擦。
選對鞋子
鞋子應該要符合活動的類型。計畫健行的距離愈長,確定鞋子適合當地地形和氣候就愈重要,堅固、偏硬而保暖度佳的冰雪攀登靴是製造給技術攀登使用,設計上以攀爬冰雪岩石地形為目的,不是為了行走舒適或省力而設計。除此之外,它們的保暖度佳,也不適合夏季旅行或低海拔地區活動。
要是在夏天的時候穿這種鞋子去健行,會發生什麼事?堅硬的結構不適合這種活動,會造成大量的摩擦,腳會大量流汗,皮膚因此濕潤腫脹,很容易起水泡。相反地,假如你穿了太輕軟的鞋款去走艱險的地形,一樣容易起水泡。
排汗——減少水泡發生
能否在不起水泡的情況下完成健行呢?這經常取決於鞋子的內襯。就這一點來說,傳統的皮革內襯還是無可匹敵的。「皮革還是比機能布料或其他防水材質來得柔軟。」Andreas Settele解釋道,「而且皮革的吸濕效果極佳,有助於維持足部乾燥。」
防水膜比較不適合夏季旅行或溫暖地區使用,如果要達到吸濕排汗的效果,內外的明顯溫差是必要條件。溫暖氣候無法滿足這個條件,使用防水膜只會適得其反,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鞋內開始聚積濕氣,腳的皮膚變軟,於是更容易起水泡。
Andreas Settele建議:「對大多數的健行者而言,鞋子不完全防水是毫無問題的。」經典皮靴使用的防水劑以矽利康為基底,不含全氟碳化物,經過防水處理的鞋子可以輕鬆擋住雨水,也不怕踩水坑。(–>更多資訊請見:【登山鞋知識】維持最佳狀態:登山鞋的清潔與保養)
- 訣竅:綁腿有助於降低水泡發生機率,尤其是面對崎嶇或沼澤地形,或覆有厚沙、石礫、岩屑和積雪的步道的時候。它們可以提供有效的保護,將雨雪阻隔在外。不用時也很好收納。
如何藉由足部護理來防止水泡發生
在長程或多日的健行途中,雙腳肯定不輕鬆。下列方法有助於預防健行水泡的發生:
- 剪指甲:每次出發前都必須剪指甲,如果指甲太長或內生(嵌進肉裡),很容易造成疼痛和水泡。
- 水泡貼:如果知道自己某個部位特別容易起水泡,出發前就先在這些部位貼上水泡貼。
- 膠帶:針對敏感部位的保護,使用醫療膠帶覆蓋患部,同時注意避免膠帶折疊或產生皺褶,以免造成摩擦。
- 防磨膏:防磨膏會在皮膚上覆蓋一層薄膜,預防磨擦和紅腫破皮,降低起水泡的可能。
機能襪如何幫助減少水泡發生
高品質的機能襪絕對有差,現代的登山襪都是以耐穿、吸濕排汗的合成纖維所製造,通常會和美麗諾羊毛混紡,不僅可以抑制臭味,即使潮濕也能持續保暖。千萬不要穿著棉襪,棉襪會鎖住濕氣,讓濕氣停留在皮膚表面更長。
- 訣竅:挑選在後跟、趾頭和腳踝部位做了強化的健行襪,可以降低摩擦的風險,同時更為耐穿。
急救:如何治療水泡
起水泡了該怎麼辦?盡量不要刺破水泡,避免皮膚接觸細菌導致感染。重點是在水泡變大之前及早治療,這也是為什麼預防措施如此重要。
水泡貼可將敏感部位的壓力分散到較大區域,藉以防止三層皮膚結構互相摩擦。如果要達到效果,應使用大於患部面積的水泡貼。先將水泡周圍的皮膚清潔乾淨,然後貼上水泡貼,這樣就完成了。
緊急的時候,使用一般的OK繃或醫療膠帶也可以——萬一手邊什麼都沒有,那麼大力膠帶也行——不過僅限於水泡還處於熱點階段,尚未完全形成的時候。使用大力膠帶時,建議在膠帶和水泡之間隔一層OK繃,才能確保皮膚不會接觸黏著劑而過敏。
好消息是只要及早發現並正確治療,好好進行足部護理,通常過幾天水泡就會好。
萬一水泡破掉,或者水泡已經太大而且疼痛,決定把它刺破的話,請務必遵從預防感染的基本急救規則:將皮膚仔細清潔乾淨,再用消毒過的細針刺破水泡,等待液體流乾、維持患部周圍乾燥後,就可以貼上水泡貼。
如果皮膚表層已經破裂,就得做複雜一點的「手術」了。這時候要先消毒傷口,如果沒有消毒藥水,也可以用乾淨或煮沸(並冷卻後)的清水來清潔傷口。完成後在傷口處貼上OK繃以保持清潔。這種時候水泡貼也是最好的選擇,可以將傷口周圍完全密封。而且水泡貼也具有防水功能,可以保護皮膚並維持乾燥。
大型水泡絕對不能輕忽,這種傷口一定要妥善處理。萬一水泡引發感染,需要立刻就醫。感染的指標包括:水泡裡出現濃稠的黃色膿液、疼痛加劇、腫脹、患部發紅或發熱,甚至發燒。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
不過那真的是最差的情況。只要遵從上面的護理方式,就不會讓情況演變到這種地步。所以呢,祝你健行愉快——沒有疼痛也沒有水泡。
原文 HOW TO PREVENT BLISTERS WHEN HIKING
Hanwag Taiwan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