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季節限定】霞喀羅賞楓全攻略

  • Straybirds
  • 26,300 次點閱
  • 32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步道簡介】

霞喀羅古道又稱石鹿古道,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與尖石鄉的秀巒之間,是昔日兩地泰雅族人往來的一條社路。

古道於大正9年(1920)間正式開鑿,是由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兩條古道所組成,據今已有百年歷史,其間歷經了理蕃、伐木造林、及登山健行等不同階段的發展,擁有豐富的歷史及人文內涵,同時也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尤其是每年深秋時候,更以楓紅聞名,吸引無數山友前往賞楓。

今日的霞喀羅國家步道只是其中石鹿到養老段,約22.5公里,共經過田村台、松下、楢山、朝日、柘楠、白石、見返、馬鞍、武神、栗園等10座駐在所。現僅保留田村台、楢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遺址

cfd7cd9a4a555dc02bbca45282494be6.jpg

78d749d8056aedb71dafee779485cfca.jpg

▲白石吊橋深秋美景

1997年一位20出頭的清大登山社女山友雪山飛狐,在颱風過後,獨自揹著25公斤的重裝,走訪霞喀羅古道。從清泉到秀巒,走了三天三夜,更為這條古道增添些許浪漫的傳奇色彩。

cd04a5ac05ff83038abc44f0e53d0a03.jpg

3K石鹿大山登山口

【賞楓秘笈】

有賞楓經驗的人都知道,在臺灣要觀賞到滿山楓紅的景色,必須選在秋冬交替,氣候由暖乍寒日夜溫差超過 15 度以上頭兩波寒流來襲後的三、四天,正是楓葉轉紅的好時機,但這兩波寒流間隔最好約二到三週時間,若間隔太近,樹葉還來不及轉紅;若間隔太長,在第二波寒流到來之前,就已落葉歸根。所以需要氣溫的充分配合,也就是要些許的運氣,必須在天時與地利的配合下,才能演出一個完美的賞楓行程(霞喀羅紅葉情況可參考臉書霞喀羅生態旅遊粉絲專頁)。eba3093948ac5ead56cd9d119509a237.jpg

▲馬鞍駐在所楓林區

【交通資訊】

  • 霞喀羅古道目前並無大眾交通工具可抵達,步道有兩個登山口,若A進B出(石鹿進、養老出)想全程都走完,建議找在地接駁服務
  • 若A進A出,建議以養老端為主,因為路況較佳且較好停車,可將google導航設定「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停車場」。自行開車由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接120縣道往內灣。過內灣後,續行120縣道至尖石,右轉尖石二號橋,接竹60鄉道往秀巒, 途經那羅,錦屏一號橋左轉,續往秀巒。遇新光岔路口(約竹60鄉道33.5K,左往司馬庫司),取右往養老,續行約7.7公里(秀錦道路), 即可抵達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
  • 若欲由石鹿端進入,則由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經竹東接竹122縣道直行,經清泉接石鹿林道後過石鹿派出所至登山口抵達,惟因登山口腹地狹窄,停車不易,且清石道路多處毀損,路面鋼筋外露,如非高底盤及四輪傳動車輛,極度不建議自行開車前往。

00f6d5ca2b721469a3e8c53c292c8163.jpg

▲清石道路路況不佳,雨後泥濘容易打滑

【行程規劃】

霞喀羅步道總長22公里,登山口分別在養老及石鹿二端,筆者依照攀登難易,將步道規劃分為賞楓、健行、進階及挑戰等四種不同等級之行程:

單純賞楓行程
由養老登山口至17K處馬鞍駐在所楓林區,單程約6公里,步程約1個半~2小時,或由石鹿登山口至6K楢山駐山所後之楓紅區,單程亦約6公里,是最輕鬆的單純賞景行程。
健行賞楓行程
以11.8K白石駐在所為中繼點,由兩邊之登山口進入,單程步行時間約4~5時,路程平均約12公里,可兼顧賞景及健行之需求,為一般登山遊客選擇之方案。
進階行程(一日全段單攻)
全程22公里,需時約9個半小時,加以由平地至登山口交通時間需時較久,建議提前一天先行入住清泉地區的民宿,較能從容的完成全段行程。
挑戰行程(重裝二日深度旅遊)
背負帳篷及二日糧食,於朝日駐在所(離水源最近)或白石駐在所紮營(新竹林管處與登山協作團體簽署合備忘錄,由梁大霸及東線一批熊團隊於賞楓期駐點提供營帳及伙食服務),細細品味霞喀羅深秋的味道

 

官方版時程

石鹿登山口 →(1.2K,30分鐘)→ 田村台駐在所遺址 →(1.8K,60分鐘)→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岔路 →(1.7K,60分鐘)→ 往霞山及麥巴來山岔路 →(1.7K,40分鐘)→ 楢山駐在所遺址 →(3.8K,70分鐘)→ 朝日駐在所遺址 →(0.4K,20分鐘)→ 霞喀羅吊橋 →(1.2K,20分鐘)→ 白石駐在所遺址 →(1.5K,40分鐘)→ 白石吊橋 →(1.2K,50分鐘)→ 武神駐在所遺址 →(2.4K,50分鐘)→ 馬鞍駐在所遺址 →(1.6K,45分鐘)→ 栗園駐在所遺址 →(0.8K,25分鐘)→ 木炭窯 →(2.9K,100分鐘)→ 養老登山口

66a1e47fd0873c702c0ccb57d81bf7ac.jpg

▲資訊取台灣山林悠遊網

【行程介紹】

因每年年底為霞喀羅賞楓旺季,為免因人潮影響行進速度,建議由石鹿端進,養老端出,悠閒自在的漫步在色彩繽紛的秀巒山區,欣賞大自然的調色盤及充滿靈性薩克亞金溪,信步慢遊這條深具歷史人文色彩的古道。

bde0945f74b861aa14f8c1b75c565af3.jpg

1fb1164d0bfa8f297187e23c540707a7.jpg

▲冬季才有的雲海大景

4b7bcb90fd3dfd1d7942624ae0c5f868.jpg

315aa0fbb19c96aef35a58988cbecdc2.jpg

f716bbb536889c8285da5ef2d477d0e7.jpg

▲起登時的濃霧,讓這次山行充滿著迷幻的神奇色彩

田村台駐在所,設置於大正11年(1922年),此處是昔日的「木喀拉卡高地」,為日治時期控制泰雅族人的戰略要地,更是鹿場連嶺警備道的樞紐,當時設有酒保,供應道上軍警所有糧食等物資,駐在所西側小山丘設有四門大砲,附近霞喀羅群四社都在砲火射程範圍內。當年的基址面積達1800坪,如今則是周遭柳杉林立,大部份的基址已隱沒於荒堙漫草。由此地出發,另有一條「鹿場連嶺警備道路」(根本古道)。f26c0ca4bc694711f18c8ea734fb1374.jpg

17a0e03c50669f37e0e3268fffb3fd96.jpg

▲古道上第一個駐在所(1.3K處)

7071806e374ff78c9013566ca2364a1e.jpg

01f73fb39455601a7bcfb3f4e13f0b21.jpg

▲2K處開始首次看見楓紅

1f74755b7e3b4173c4931a1dd9fc446d.jpg

1f0c01eaff87c06d7f66788d1c209bff.jpg

▲由2.2K崩塌處離開古道,開始此行第一個高繞路段。

0f0ba38d746a9b32c630f46aec894600.jpg

992fd26ad15ee8c18f9cb437c1d01548.jpg

▲高繞上稜後,2.7K處有一觀景點,展望極佳。

892b2fa09894d9ac315097171ebfd1b1.jpg

bcea7f13248dcee060ec644d6d08aa8b.jpg

崩塌路段有架繩,地上也有指標示指引方向。

2d4c81f5b1fb2cf8000b31212f2ef9ab.jpg

bc0e3d048051b6b1f61a7dcc1aafd259.jpg

回到古道,續行至3K石鹿大山登山口休息後,攀登石鹿大山。

78353056c5401798e4794155a9c23ee0.jpg

56d53ac9081166dda36252844c1508c2.jpg

經過一顆巨大神木,姑且稱之為石鹿名樹。

4678410da321c348e845f32b4a388a40.jpg

▲約40分鐘即登頂石鹿大山(標高2,234公尺)

2a9391b8a6790bc9d2cc23fd55560cac.jpg

152325420503ee205baef56780c2a517.jpg

折返3K登山口

aeaaa05106645d27d223effb4cda8098.jpg

a8ffd52ee24d2f0eb3cbd2ff66c9d624.jpg

4fe3e587b60ad515d51682bdcb174e35.jpg

7c1472ed26e11340a6b36712159d4995.jpg

▲續行前往楢山駐在所

楢山(青山)駐在所設於大正11年(1922年),因此地盛產椎茸,故地名為「椎山」,卻誤植為「楢山」。 日本人曾在此地增設醫療所,是警備道上的重要據點之一。現地雖已無完好建物,但周邊人造杉木林立,伴著夯土屋舍牆垣遺址,散發著引人駐足的古樸韻味。2f2c800dce6ff3a6a9218d389a854f12.jpg

2ddd74e975c2ee9e8d27bd67ccd45edd.jpg

b98c38e7a3ea1f719e217321c89046f8.jpg

abe462ebb2c292aed97a07db2a3c2344.jpg

6.6K楢山(青山)駐在所

6e23baa8c743221819f974e3f608b22f.jpg

cfd0f5e69ac2caa7375ecc1038904b3a.jpg

7K崩塌地,巧遇泰雅族獵人。

bd9f633121fcb5c01bbd610f82dc2163.jpg

f27ee956e31a069d3aba6613ccdd98b3.jpg

52d233ed6c26ed8221db1d3948364a3d.jpg

楢山駐在所後,抵達朝日駐在所前,另有二段楓紅區,為石鹿端賞楓景點。

108047bd25dfd14e532319eb3661f3dc.jpg

6c84b6f0fd4877d8970de3bc2e7d58d2.jpg

▲經過一處造型獨特的單索吊橋。

471e363d44b46b433f4302372750bcb9.jpg

24b935ac91d1f952c2dd94909a54dfa4.jpg

▲續行會遇到此行最大崩塌處,需下切至河床。

a717634b31021662128ccfb95ccf7b72.jpg

af3280b3fca06cda9902de36a8f168c4.jpg

再往上回到古道

30ee13a970e7ef0333993ebd8f59e924.jpg

6a205db368494fd2253dc0d267b2033e.jpg

朝日駐在所,已有一隊山友在此紮營(此處離水源最近,是白石駐在所之外最好的營地)。9406d0e03f3554a3c77cb91922f878d9.jpg

4101db252ef2cf2070ea2da54c01562e.jpg

c8f012bde01c40b5f52b933a9b5d8935.jpg

續行經過一處崩塌處要下切至河床,再接回古道。

a54dc4319f4074c15bf66669ce4f8834.jpg

9d1ff89b06fbd491acf4cebfb576952c.jpg

霞喀羅吊橋(前因風災毀損現已重新整修完竣)

b5aa04d89df40d7e427e273be6e599b3.jpg

距離白石駐在所最近的水源地(離駐在所約30分路程)

白石駐在所,舊稱「薩克亞金駐在所」,薩克亞金(Sakayachin)是泰雅族語,意指「可用做磨利刀峰的亮白石頭」。  此地在1917與1920年曾發生過兩次泰雅族人與日警的嚴重衝突,即史上的「霞喀羅事件」,事後日人開通警備道,並視為重要戰略要道,故於1922年設置薩克亞金駐在所。駐在所除辦公廳與宿舍外,在東側小丘設有砲台、西側設有瞭望台。國民政府遷台後,於1947年改稱「白石派出所」,並於1969年改建成今日的模規。直至1989年最後一批駐警離開,才正式終結這條步道的警備色彩。

366d569c35d696bac8dc29f9128f4e5c.jpg

0c173f9728805cf8ecc3c5b134961c60.jpg

2e3d1ecbcc84ba22213ef0a568ba0740.jpg

8cdf9958bb6f1caee475193149b6f38e.jpg

位於古道11.8K處之白石駐在所,為古道之中點。

85c1d4f1012ca3c6fe95ce6e14f22e19.jpg

f8145edd427c6d3c786552b8d757b252.jpg

離開白石駐在所後是一連串約1.5K的之字型陡下坡,來到白石吊橋

白石吊橋建於日本大正十年(1921),距今將進百年(98年)的歷史,橋長145公尺,落差90公尺,橫跨薩克亞金溪,通過吊橋的搖晃感雖令人忐忑不安,但目光所及盡是溪谷秀麗景緻,以及兩岸蒼翠的山巒,令人目不暇給、美不勝收。每當楓紅季節,河岸整片夢幻又浪漫的紅、橘、黃景色,令人陶醉。

8aff0efd56f457697997148e771b152d.jpg

4e75d62e4f340204a2b535c91b28f98e.jpg

▲13.4處之白石吊橋

薩克亞金溪為泰雅語之譯音,漢名白石溪,源起於中霸尖山為大漢溪上游,水量大、水質清澈見底,向北流至秀巒,與大漢溪的最遠源流塔克金溪(泰岡溪)會合,成為大漢溪的直接源流馬里闊丸溪(玉峰溪)。

abfc8ddb75df4da405e1da4eec90eedb.jpg

9e30312b5ec4469b85a4e8373a8b942c.jpg

a41d1ff595395e9267111f9b968f5822.jpg

薩克亞金溪

823da1d970c61f663d87503c485586ba.jpg

712b0913e65ecd56a7f48c7bcafcdf15.jpg

14b20b55aa228db4e9978727a272224f.jpg

2068f8ffb025e4bd509c0a5d577cfe82.jpg

59c49a0cedec67ba23642398be855cf1.jpg

續行經過一段下切、二段高繞處後,來到武神駐在所(僅剩一標示牌)。

f76bead673d604d080628c9d1092c586.jpg

6e94b9874c490f9227434b40e7951110.jpg

22e46d33fbc2fa517c70be35f21bc9bc.jpg

來到片竹林就表示馬鞍駐在所快到了

馬鞍駐在所名稱來由是一位最早來此開墾的泰雅族原住民Bawan,日人音譯為馬鞍,因而得名目前駐在所基地、大門、石階及夯土牆仍依稀可辨,另有早期栽種的緋寒櫻,漸次自然演替的長梗紫苧麻、小梗木薑子等。由於早年部落以栽培椴木香菇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栽植了可作為椴木材料來源的大面積楓香林,但隨著部落養菇產業式微,蔚蔚成林的楓香卻意外成為步道上的絕佳景點,不論是初春的嫩葉綠芽,抑或深秋的黃葉楓紅、晚冬的蕭瑟枯枝,都令來往旅人流連忘返。

296e767869afd24ebda82ca56a0af611.jpg

d780f105224c14e25b5c60d65f1c5d96.jpg

b89f95c807e042364f73a24ba77570ae.jpg

7c67d54a493456c4f8ffd60a76b22715.jpg

650e22e7b050cbbf82f166987c8b17b9.jpg

e56fe5bbe90a89c37e3fc5aaff0bdaa8.jpg

馬鞍駐在所(17K處),一大片楓林區已染成一片通紅。

e18fe117174c55c9ab4095471d0024e1.jpg

39dca769bd42e09e0584a1439f92388e.jpg

馬鞍駐在所(古道17K處)

粟園駐在所原名為「塔拉卡斯駐在所」,早期是泰雅族部落-基那吉群「塔拉卡斯社」繁衍生息之地,泰雅族語「塔拉卡斯(Tarakkis)」即是「小米」之意,1947年政府接收後改稱「栗園派出所」,於1959年廢棄。「粟園」顧名思義就是「栽種小米之地」。如今,此地的植群已被逐漸擴展的桂竹林所取代,從昔日族人建造的房舍、取水的竹管、編製的竹簍容器等,更見證了部落生活發展史與竹材息息相關。粟園的桂竹林相著實令人驚艷,行走其間尤如走入電影「臥虎藏龍」場景。

3daac79e8e232d97aa33a0745049de01.jpg

58898eb33b0f8e9cd36054150b9d600c.jpg

粟園駐在所(18.5K處)的孟宗竹林。

b69a8b53375b640583a61a4f8b1f9aa5.jpg

47d86d01d2aee869733a40d1a05a0c7b.jpg

02e1224221eeb2e59f134c1caad3ad87.jpg

83522ed15173a5f25378196626e5b1e3.jpg

踏著夕陽抵達養老端停車場,完成精彩的霞喀羅全段行

【撤退計畫】

霞喀羅步道總長22公里,以位於步道11.8公里處之白石駐在所為中繼點,不論由石鹿端或養老端起登,如未能於下午1點前抵達白石駐在所,均強烈建議必須於下午1點開始原路折返,因二端路段均有崩塌及高繞地形,如在天黑之後通過,恐有安全疑慮,且通往步道登山口之連外道路狹窄,入黑後開車亦將增加行車安全疑慮。

【體能訓練】

雖然霞喀羅古道屬於一日郊山行程,但因全程長達22公里且部分路段因崩塌需下切溪谷或高繞,必須具備基本體能或由熟練的領隊帶領,始能安全通過。此外,因一日單攻屬進階行程,如加碼石鹿大山更增加行程難度,要輕鬆走完全程,建議先走一趟無崩塌地形的桶後林道來回24公里做為行前訓練,再評估自己是否能能負荷此一山行的運動強度。

【裝備提醒】

除了一般郊山行程要帶的登山裝備外,因步道位於中海拔之新竹山區(海拔約1600~1900公尺),全年最高溫為24-25°C、最低溫為7-9°C,屬於長年陰涼的山林地形,秋冬天氣多變,容易起霧,宜準備保暖防寒衣物,另因行程中必須通過多處崩塌地形,建議要攜帶手套及防滑之登山鞋。此外,為避免假日人多在高繞路段塞車,致發生遲歸的情形,務必要攜帶燈頭,以備不時之需。

【生態景觀】

動物
此地區的動物資源豐富,包括有哺乳動物:台灣黑熊、台灣野豬、台灣獼猴、白面鼯鼠、長鬃山羊、山羌等;鳥類:棕面鶯、藍腹鷴、金翼白眉、山紅頭、紅山椒鳥、繡眼畫眉、大冠鷲等台灣特有種;及少數的爬蟲類與兩生類,莫氏樹蛙、觀霧山椒魚及過山刀等。

植物

步道沿線柳杉、杉木、青楓、楓香、台灣紅榨槭、台灣八角金盤、烏心石、桂竹林、臺灣鐵杉、臺灣紅檜、臺灣胡桃等人工林與天然林中殼斗植物。此外,在駐在所周圍通常可發現數株山櫻花,那是日人為了表徵武士精神與思鄉情懷特別種植的

航跡及水源資訊參考

留言

預設頭像


  • Carlos Lee的頭像 Carlos Lee

    我們12/11正要去霞喀羅古道全段,資訊很實用,謝謝分享

    • Chia-Hsien Yang的頭像 Chia-Hsien Yang

      謝謝秘書長神安排,很難忘的賞楓回憶!

      • QuiGrl Wang的頭像 QuiGrl Wang

        謝謝詳細分享跟建議12/6正要去做走全段。

        • Chia hao毫的頭像 Chia hao毫

          詳細解說~資訊實用,感謝分享~

          • 張素蓉的頭像 張素蓉

            您好,我是素蓉。目前正在製作一集原民台古道的節目要介紹霞喀羅古道。因拍攝期為夏天,是否能在節目中使用您拍攝的楓葉照片呢?會為您附上出處。謝謝!靜候佳音!

            • Mini姐 Lai的頭像 Mini姐 Lai

              請問賞楓建議幾月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