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金面山:隱藏在台北城的風水密碼

  • 邱求慧
  • 9,796 次點閱
  • 4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金面山是內湖附近熱門的郊山,因為山上佈滿許多大岩石,這些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因而富含石英,當陽光照射在山上時,遠遠望去會顯得金光閃閃而得名。金面山頂巨石磷峋,視野廣闊而幽美。

金面山還有個非常特別的歷史,清代台北建城時所用的石材,就是開採這一座山的岩石,可惜台北城命運多舛,只有短短21年就被拆掉了,今天就來聊聊你不知道的台北城故事。

641fbbd9c97bb506aeb91533d04268dd.jpg

金面山有多處登山口,今天我選擇從環山路一段136巷啟登,車子則可停在環山路邊的停車格,一路踩著天然石階山徑而上,大約200公尺左右就可以看到一處採石場的遺跡,這處採石場空間並不大,但是岩壁上都還留下採石的鑿孔,想像腳底下踩著的這些巨石,當年就從這裡運送下山以興建台北城門,不免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7fb9fcf3e28cb3dd2a60ead7a0073970.jpg

採石場旁邊有一處平台,是過去採石工人的休息區,可以遠眺台北市街景,基隆河就在不遠的地方,當年金面山的岩石被開採後,先以槽狀斜坡道運送下山,運送至基隆河畔後,再以船運送至台北城的鄰近碼頭,然後砌起了城牆與城門。甚至到了日本時代,金面山的採石業依舊盛行,石材也做為興建地下水道或橋樑等,直到國民政府時期,金面山的採石場才慢慢沉寂。

bcb666489e52f9925709278c9a1db2ef.jpg

登山步道中有幾段是陡峭的岩壁地形,也是台北市蠻知名的攀岩路線,有些路段可以拉繩索借力,不過大多岩壁都有被鑿出階梯踩點,小心腳步倒是安全無虞,據推測這些石階,也是利用當年開採遺留下來的岩石所鋪砌而成的。

a8edfbc25bcae6bdcc0a12b2ddefb0b1.jpg

金面山海拔252公尺,因山頂有巨石形狀類似剪刀,又俗稱剪刀石山,山頂視野非常好,可以遠眺內湖的群峰,同時這裡也是許多網美取景打卡的熱點,許多人都喜歡站在剪刀石上拍攝居高臨下的照片。

decc28b09ed41357cdeaf3f1b56e608c.jpg

其實大多數人都習慣稱剪刀石山為金面山,但其實照片基石所在的地方才是地圖上的金面山,不過因為海拔僅有180公尺,所以知名度不太高,視野也不如剪刀石山那麼廣闊。

742b46ade35286f3c816a5052cc6ac9a.jpg

清廷在1876年批准福建巡撫「沈葆楨」的奏摺,正式同意台北府成立,後來接任福建巡撫的「岑毓英」則開始研議興建台北城,經過探勘後決定蓋在當時最熱鬧的「大稻埕」和「艋舺」之間,不過當時台北城預定地大多是荒地或水田,還需要大範圍地種植竹林,以讓土地更為紮實,圖為建城初期的地圖,台北城的西邊是艋舺,北邊是大稻埕。

ffe3346f338067b6d9679cdcd82cf726.jpg

仔細看這張台北古地圖,台北城似乎向右邊轉了一個角度?很少人知道這中間竟然暗藏一個風水密碼!話說建城經費籌措完成後,1882年才開始動工興建,沒想到這時岑毓英被調任雲貴總督,建城的任務便落到當時的台灣道「劉璈」身上,最初台北城設計是正南北走向,但劉璈非常篤信風水之說,認為這樣會使台北城沒有祖山倚靠,不利以後的運勢發展,於是他更改城牆的方向,向右邊轉了一個角度,也就是把「七星山」當成台北的靠山。

f6adb0a1f11716865ee878a607eb57d0.jpg

再來談談台北城的城門,台北城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再外加一個小南門,奇怪的是這小南門造型就是和其他城門不太一樣,原來當時清廷財務非常困窘,都要靠地方仕紳捐輸經費,而出錢最力的就是板橋林家,但是因為板橋進城都要經過艋舺,而艋舺主要就是泉州人,和林家的漳州人一向不合,於是林家乾脆捐錢自建一座小南門,就不用常常和仇人狹路相逢,也可以自由進出城內了。

9910279bc5660a84a2339644bde299eb.jpg

沒想到才建城完成沒有多久,台灣就進入日本時代,日本政府認為城牆會影響到城市的發展,便開始著手拆除城牆和當年最豪華的西門(如圖),後來還想要再拆更多的城門,但是在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為首的學者強烈堅持下,認為就算是清朝留下來的城門,也都是台灣發展的重要歷史遺跡,最後其他的四座城門才總算保留了下來。

1991153cd20ab9dd58d774f35092dfdf.jpg

不過很可惜的,在1966年高玉樹擔任台北市長時,竟然以整頓市容及符合觀光的理由,將城門進行改建,原本城門是具備防禦功能的碉堡式設計,卻改建成為綠琉璃瓦頂亭閣式建築,照片就是原來的東門和現代東門的對照,已經完全失去古味和歷史的意涵了,現今只剩下北門仍保留原始的設計,成為少數台北市還留存下來的清代建築物。

6265b52f42a4b425f5fd6cc683dde248.jpg

台北城的城牆拆除後,於是沿著原來的城牆打造寬敞的環城「三線路」,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南路、愛國西路、中華路以及忠孝西路,成為台北市現代化道路的最初骨幹,至於拆除下來的石材,則移作建造「台北刑務所」,也就是現今的台北監獄的圍牆,當年山上閃亮的砂岩,曾經一躍成為護衛台北城的城牆,沒想到時不我予,最後移作關押犯人的牢房圍籬,如果金面山的岩石有知,也會感到不勝唏噓吧?

當年環城的「三線路」由於道路寬敞而於路中種植樹木,而有「小巴黎」之美稱,許多戀愛的男女都喜歡來此散步約會,也成為最浪漫的林蔭香榭大道,台語歌作詞家「周添旺」所做的歌曲「月夜愁」,歌詞的開頭就是:「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哪嘸來」,述說多情女子在三線路等不到心上人的悲情,雖然已經是近90年前的老歌,旋律卻依然動人心弦。

36d828fe2d3911146d964de8c976acd6.jpg

那究竟台北城倚靠七星山的風水論,對於台北後來的運勢有沒有幫助?其實最初劉璈受命是要將台灣的省城設在「大墩」(今台中),也已經開始著手興建省城,如圖就是規劃中台中省城的圓形城牆,沒想到後來「邵友濂」接任台灣巡撫後,提出種種理由認為還是應該建省城於台北,最後終於停止了台中省城的興建,自此台北就成為台灣的政治和經濟中樞,一直到今天重要性都還未曾稍減,某種程度上似乎印證了這好風水真的發揮了效應。

522849f0f26aa195a0b57925b0fec788.jpg

台北城或許因為風生水起而成為台灣的首善之都,不過建城的劉璈(如圖)下場卻不怎麼好,其實劉璈興建學校、開墾土地和發展產業都很有建樹,但是因為素與劉銘傳不和,在他的靠山左宗棠死後,就被劉銘傳上書陷害,羅織罪名,最後流放黑龍江而客死異鄉,清末對台貢獻很大的二位劉姓官員,可惜彼此互相傾軋,劉銘傳最後也因改革遭忌,失意辭官而告老還鄉,下場一樣也沒有多好。

57dbc82e5d3880ba915f3e24b09bbe39.jpg

照片的北市博愛特區,就是過去台北城的核心區域,這座已經是相當現代化的都市,竟然細數不過建城才136年。如果有機會經過忠孝西路的北門,請記得端詳這個僅存的舊城門,曾經盡責地護衛著這一座城市;如果有機會登上金面山,請撫摸這山上的砂岩,或許可以感受到這個舊城的溫度,當然如果有機會登上七星山,也請記得為這一座城市祈禱,祈禱台北的祖山,可以永遠庇蔭這座美麗的城市,永遠繁榮而興盛。

acf0a6c8c2619d4eb2f03e94909de245.jpg

環山路一段136巷登山口->清代採石場->剪刀石山->金面山->環山路二段68巷->環山路二段返回136巷

留言

預設頭像


  • 山野旅人的頭像 山野旅人

    總算講到我之前就知道的故事了,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