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杉林枋寮—六龜里百年文化山徑

  • 出發日期
    2021/12/24
  • 回程日期
    2021/12/24
  • 相關路線
    杉林枋寮—六龜里百年文化山徑
  • 相關山岳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我小時候都跟著我爺爺走這條路,他以前是『紅頭』,就是俗稱道士。」解說員坤哥說起小時候的事,眼神裡有光。

1904年日治時期的臺灣堡圖中,有一條小路,這是早期大武壠族來往杉林枋寮與六龜的山徑,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但因為公路開發等便利的交通,這條路不只荒廢,也漸漸被遺忘。而更早在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台灣紀行照片中,經比對發現也曾走在這條路徑上,來來往往的故事,將此路徑的脈絡漸漸被耙梳出來,要如何深刻地理解這條路的價值,跟隨在地大武壠族人的導覽,漸漸清晰。

曾經想過,一條荒廢的道路,為何還要找出來?現代人已經不再使用了,沒多久又會被大自然收回,找出來又如何?我不是在地人,這條路的過去與未來與我有何干?為何要大費周章修復這條古道讓更多人知道?這種種的疑惑驅使我走上這條路徑一探究竟。

一早,小小的金興社區出現了人潮,讓寧靜的鄉村頓時蓬勃起來,這裡是枋寮,早期由伐木鋸板工寮集居而成的聚落,穿著登山服飾的人魚貫聚集在伍龍廟前,今天是右堆文化路徑暨古(步)道藍圖規劃設計成果發表會,亦舉辦了 杉林-六龜百年古道健行,能實際走訪心情非常雀躍。

e81bf8466816a74693df38e3bf619574.jpg

拼出四個鄉鎮的地理位置
000315ca52732aa39daba213fe501143.jpg

我們從金興吊橋橋下走進枋寮溪,冬季枯水期,讓我們得以溯溪而上,一旁的魚梯,見證了省政府時期的工程,坤哥說這是民國82年做的,全台第二座魚梯,小時候看過魚兒利用魚梯往上游,我開玩笑說,那你差一點成為「偉人」!溪邊的岩層節理,見證地殼劇烈運動的痕跡,坤哥指著一個小山溝,那裡叫做「暗坑仔」,以前美濃人來這裡鋸柚木然後放水流,到下游小份尾再撿拾,採樟、柚木都是當時非常重要的山區經濟活動。

a6916d3e8bbc1e7f2eba8818c3d2a900.jpg

省政府時期做的魚梯

d61ad8b539a68186a1cbda5e3a887675.jpg

溪邊的岩層節理,見證地殼劇烈運動的痕跡

e88c6c9f0eedb6785c564d960239bd07.jpg

青山蝸牛

312fc0354d230196caf5421da1f3f6f3.jpg

到了雙溪口,左邊是荖藤溪,右邊是粗坑溪,這裡是湯姆生的照片《與我們的武裝嚮導丁才在枋寮附近的小溪》拍攝點,照片裡的武裝嚮導丁才手拿火繩槍,腰上掛著一把刀,赤裸上身肌肉結實,從甲仙埔、荖濃、六龜到枋寮,一路護衛湯姆生一行人,昭示一路的艱辛與危機四伏,加上坤哥指著遠方說他們稱為「護埕嶺」,南鄒族若翻越山嶺打下來,這裡就是族人的哨口,這片開闊的河谷,似乎成為安全與危險的界線。

1831258fe2992b8ff78b501025bfe134.jpg

cc26a238142661dcf9f05bdae987bb5c.jpg

離開溪谷走上小徑,不久即來到「販仔間」,一般人認知為廉價旅社,也是進行交易之處。來往山區的人,為了省錢擇此簡陋之處過夜,現在只看得出平台樣貌毫無遺構了。一座小小的土地公廟前,坤哥說這是他爸爸民國65年蓋的山神廟(土地公),以前的人打獵後會來此祭拜,感謝山神保佑並打獵豐收。據他稱,中央研究院統計山區土地廟最多者為枋寮地區,總共有29間,困頓惡劣的環境下,敬神信仰是人們心靈的寄託,也是感恩回饋之情。

「販仔間」,一般人認知為廉價旅社,也是進行交易之處,現在只看得出平台樣貌毫無遺構了。

8f00573a974e4dcfc72c33390b94df2d.jpg

坤哥說這是他爸爸民國65年蓋的山神廟(土地公)

41de1bb62e2d16465d50883f6a32fc1f.jpg

一路上,坤哥隨手說的植物都有其功效,這個山老藤是胃不好時煮來當茶喝,口渴時砍水藤喝,可以摘齒草藤的葉子來刷牙,植物與生活的密切結合,先民的智慧可比擬神農氏啊!除了坤哥爸爸蓋的山神廟,沿途還有另外兩間廟,之一是粗坑山神廟,民國74年由種樹薯的外省人所蓋,這個較為平坦的台地以前有十幾戶人家,廟的後方有一根臺灣省政府保安林界,在陽光下斑駁了身軀。

疊石是放蝦籠做記號用 (豐水期)

3b16c5ca970a943103bd1d80332a26a1.jpg

粗坑山神廟,民國74年由種樹薯的外省人所蓋,這個較為平坦的台地以前有十幾戶人家。

ee66631086b207ec47d998e32c6f31d9.jpg

臺灣省政府保安林界,在陽光下斑駁了身軀。

715d044f49605de156317f7b42f399a4.jpg

電信指標上寫著「竹門~甲仙 55 56」

c82414475d969173ec56e1119e3a12c3.jpg桃花心木步道

59732b45cd1b9d7cc383c9f381bb0e1f.jpg

今天的雲很有戲

cbce305d7304c69578e3085a35579628.jpg

糾結的水藤,沒有水時可以砍來喝

3faca168711d2959e54aede805a29bf0.jpg

刨樹薯籤機器

092964949379885a0dc1caf582d107c0.jpg

經過編號56的電塔後一路上坡,上到高點後,這裡有一顆重要的殖產局基樁,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簡稱殖產局,負責調查及開發台灣的物產,包括農業、工業、商業、漁業、林業和礦業等,主要供界標用無測量價值,在這裡還有另外一根臺灣省政府保安林界,都是平常行山較少見到的。下到所謂后山駁坎平台,這裡舊稱「石城」,是樹薯工人搭建的工寮區,一層一層的石砌駁坎是怎麼回事?據右堆文化路徑調查員林瑞晉推測,駁坎區域在清朝為原、漢交界處,曾設有哨站避免衝突。

殖產局基樁

bc7b8464dd62429623408fb52531ff89.jpg

今日特別的午餐飯糰

28ea3e969d47dac56db7d5af267b6ff0.jpg

舊電線杆

b7f33abaa72c631eb9b69afa57725491.jpg

后山駁坎平台,這裡舊稱「石城」,是樹薯工人搭建的工寮區。

2d4f2523a3e91b537681737d1938b17d.jpg

不遠處一個砌石區是十月經由手作步道所完成,附近有一個礙子,上有圖騰,是一隻鴿子,這是我首次見到,解說員說:「這顆礙子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上面鴿子是臺灣警政署的警徽,經詢問之後,發現這是警察通訊所,它接收日本時期警政課的這條電信線之後所製作的礙子。」原來日治時期在六龜發展焗腦、推動撫墾政策等,日本政府為了監控民情,在古道設置了通報用的電信線。難怪一路上可以看到電信指標上寫著「竹門~甲仙 55 56」、電塔等現代物品,然後舊木電桿、礙子等殘存電信設施,串起了過去與現在,這是重要的電線路。

鴿子礙子,是國民政府時期的。

bea31fca441ff5035cf8dec656977c8a.jpg

雖然路徑漸漸下坡,預告了尾聲,但精采尚未結束,在當地居民舊稱「上水田」,可以看到筍灶與筍塹的遺構,筍灶是為了保鮮麻竹筍的風味,將竹筍先以沸水煮熟,防止纖維老化。筍塹是早期竹筍煮熟後放置的竹編裝置,使用時在底部鋪上不透水如香蕉葉或雨衣布,倒入煮好的筍子後再蓋上香蕉葉等,再不時的放重物或人上去用腳踩,把水分擠出來讓筍子發酵,做得好的筍子,坤哥說放個三年都不會壞。早期物資缺乏、食物保存不易的生活條件下,這是居民非常重要的經濟與生存依靠。最後一個彩蛋是一個山字水泥柱,常見在一般造林區,供界標用無測量價值,今天的路徑在神農宮圓滿結束。

在當地居民舊稱「上水田」,可以看到筍灶與筍塹的遺構。

36f6f607289dae081169f4f0607d8fe9.jpg

山字水泥柱,常見在一般造林區,供界標用無測量價值。

493762ddaa52c63e4d6cb43aea757f20.jpg

今年是右堆300年,這7公里多的路程,乘載了先民們在此墾殖穿梭的故事,豐富的內涵有待相關團體或部門細心耕耘出相得益彰的解說資源。此次在大武壠族坤哥的帶領解說下,收穫滿滿,但若沒有這些「引路人」,其實就只是一條尋常的山徑,沒有大山大景、沒有壯麗景觀、沒有特殊物種,有的只是曾經在這裡發生過的「故事」,然而這些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卻也是理解我們所處的臺灣島上歷史之依據,期待這條交織著族群、聚落、產業、經濟、民俗等多面向的古徑,能在這個時代重新有其重要的價值。

留言

預設頭像


  • 葉冠邑的頭像 葉冠邑

    姐姐的文章寫得好棒,整個過程鉅細靡遺,期待有幸再同行🙏

    • 黃霑銘的頭像 黃霑銘

      寫的好詳盡,感謝您。當日我是第二隊伍。

      • 丹妮絲的頭像 丹妮絲

        你好,請問有gpx可以分享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