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山野紀行📒 #2 | 排灣族(Paiwan)歷史文化之研究

  • BingHung Lee
  • 12,852 次點閱
  • 25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專欄目的: 登山相關知識博大精深,故擬彙整目前所學相關登山知識,利往後快速瀏覽並分享給喜愛登山的同好,一同交流。若有說明錯誤之處,惠請指教。山學筆記系列文章,點此連結

「山上的晨霧與微風,以好像擁抱我們一般的觸感,輕輕地撫摸,走在林下的山徑,讓旅人的心也變得溫柔,我傾聽著,從樹梢滴落的霧滴,以及天真無邪的鳥鳴,目光盡頭,白雲升起,飄盪空中,這時我的心仿佛回到從前安詳平和的世界」 - TADAO KANO  / SABIKI

399640d1c483ee8eeed8542b77407db7.png

▲  土地小組. 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

排灣族(排灣語:Paiwan),臺灣原住民族的一個族群。今日之族群分布區域主要橫跨中央山脈南段東、西兩側,海拔500公尺至1300公尺的山地,北起武洛溪上游大母母山(Tjavuvu)一帶,向南延伸至恆春半島,另包括中央山脈東南麓與其狹長海岸地帶,西起隘寮至枋寮。東到太麻里以南的銳角,部落垂直分佈於500~1300公尺,屬南島族之馬來坡里尼西雅。北、中、 南、東排灣在腔調顯著不同。。行政上分屬屏東縣三地門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與滿州鄉;臺東縣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太麻里鄉與臺東市新園里。人口約十萬餘人。 - Wiki

在排灣族的傳說中,『排灣』(paywan)指的是祖先發祥的靈地,位於大武山的高處。現在的排灣族都是從那裡分佈到各地的,因此將這個地名取為自己的族名。根據居住區域和文化表現的異同,排灣族可以再細分成北排灣、中排灣、南排灣和東排灣。排灣族更以刻藝術與華麗的傳統服飾見長-  認識排灣族

北排灣
拉瓦爾(Raval)群主要居住在屏東三地門鄉境內,是排灣族中唯一不舉行五年祭的社群。由於毗鄰霧台鄉的魯凱族,加上通婚頻繁,北排灣的文化受魯凱族很大的影響,例如配戴百合花、長嗣繼承制度。北排灣的排灣文化在新生代的提倡下富有活力與創造力。如陶壺的製作,琉璃珠的製作都在北排灣人的努力下復活。
中排灣
中排灣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祭典、宗教儀式,尤其是來義鄉被族人視為排灣族的中原地帶,也是目前傳統宗教盛區。
南排灣
南排灣的牡丹鄉境內是清朝時代,日本人入侵台灣而引發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地。清同治年間,日人侵臺引發牡丹社事件,擴大為國際事件,是原住民抗日的英勇事蹟。至於滿州鄉的排灣人由於鄰近漢族與阿美族,受到二種外來文化的影響甚深。
東排灣
東排灣的巴卡羅群(Pakarokaro)泛指居住在現今台東地區的排灣族,包括達仁鄉、大武鄉、金峰鄉和太麻里鄉境內都有排灣族人的足跡。東排灣的巴卡羅群混合了卑南、阿美的文化,在服飾及生活習俗上呈現了三個族群的混合體。

關鍵字:雕刻藝術、華麗的傳統服飾、階級制度、長系繼嗣,不分男女、男女平權的社會、貴族與平民互惠、「小米糕」[Qavai]、小米糰[Cjinavu]

9dde560d9e83065dd3be0ef7e507b6c8.jpg

族群分類:

依行政區分佈如下:

屏東
三地門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滿洲鄉
台東
達仁鄉、金峰鄉、卑南鄉、東河鄉、太麻里鄉、大武鄉
高雄
茂林鄉

依傳統領域分佈由北至南分布如下:

bf63cefc43c715aadbba4661ec36c82b.png

Padain 歷史定位:
  1. Padain屬於排灣族vucul系統裡最古老以及主要的一支部落族群,是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以及平埔族祖先共同的源流地,保有特別的發源傳說其獨特之口述歷史。Padain於海拔500~1500公尺之間之森林,氣候濕潤溫暖,年均溫17~23°C,因氣候宜人,陸林相豐富使得野生動物的種類繁多。
  2. 而位於八大源部落(Padain)境內的KaPadainan、kiniveqacan(創生之地)更是傳說中神人共處之發祥地;亦是族人歷史、文化、社會倫理、宗教祭典、生命禮俗、傳說故事的典故依據之源流。
  3. 日治時代,日本為了掌握山林資源控制族人的生活領域,要求族人遷徙。但瞭解Padain在魯凱族、卑南族以及東部太麻里溪流域有許多子聚落,為避免『霧社事件』再次上演,日本政府暫歇發兵,派出了求和的使者前往Padain。民國34年光復後風俗習慣及祭典隨之改變。
  4. 民國43年間,射鹿吊橋搭建完成外來宗教隨後進入,部份族人接受了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洗禮。
  5. 民國50年Padain因天災,道路坍方,交通不便,後續又因孩子們讀書要翻山越嶺,顧及安全,族人陸續遷村至三和、佳義、台東。 - 國家文化資產網

延伸閱讀 >>> 彩虹邊境八大源部落-Padain

延伸閱讀 >>> 舊高燕部落七祖神

023b380eae8c0619a80132c25a0149ab.jpg▲遺世天堂 - 射鹿

《排灣族Padain部落歷史研究》-
創生時期,世界混沌黑暗,太陽之母Saljavan降臨Kapadainan之地創造萬物;起初,她坐陰陽壺(Vinalingaljavan)的百步蛇古甕,頭頂太陽雙手掩面,嘴角微微顫抖吟唱這空蕩的Kavulungan,她吟唱太陽光所觸及之地出現生機和希望:

ulja ulja ulja ulja saljavan i Padain
a ku kinisenayan
a ku kinirauravan
e e e e e e

338614a18de308b8470a3aa991ae06c0.jpg

神話傳說

「台灣的雲,富含水氣,更具黏著力,這些雲附著於山脈的地表,有時離散而逍遙,有時凝聚而壯觀,每種姿態都溫柔的,衝擊彼此的心」 - TADAO KANO  / SABIKI20edba0d97a01703b170e5795e857ba7.jpg

卵生說
瑪家部落:

昔日,太陽神降臨大地生蛋,後忽然出現蛇將蛋吞下。第二天,太陽神將蛋生於木盆之內,放置於鞦韆上擺盪,五天後蛋中孵出一女子,後又再生一枚蛋,孵出一男子。男子後下山至平原,成為日本人的祖先;女子則與蛇結婚,生下一男二女。男子後亦至平原,成為平埔族的祖先;長女與萬安部落(Amawang)的Awmun結婚,生下瑪家部落(Makazayazaya)的祖先Kui;次女則嫁至崑山部落(Tjanavakung)。-童春發. 《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瑪家領袖的產生:傳說, 有一天,太陽為了賜予群龍無首的排灣族人一個領袖,所以在瑪家部落(今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的一個陶壺壺中產下一顆蛋,並等待蛋孵化後,孵出領袖以治理排灣族。不料,想統治排灣族的百步蛇王知道此事後,為了阻止頭目順利孵出,便於陶壺旁等待,每逢太陽下蛋時,就把蛋吃掉。消息傳出去後,許多家族皆認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守護神,紛紛派出家中的勇士守蛋,並試圖趕走百步蛇,有些單打獨鬥,有些三五成群,但,他們都失敗了。 走投無路的族人擔心太陽下太多次蛋後,就不再下蛋了,只好四處打聽尋找有能力解危的人。終於,有人告訴他們穆利部落(muri)裡雅格達德家族(gadjegadje)的嘉魯萊(karulai)乃為上天所生者(pualjak na cemas),因此應該有能力負此重任。於是族人立即前往穆利部落,請嘉魯萊為排灣族守護太陽的蛋。於是族人便再拜訪嘉魯萊後,讓他帶著其他兩家族的勇士和帶著蛇群的百步蛇王談判,但其他兩家族的勇士一看到成群的百步蛇就落荒而逃至三地門,留下嘉魯萊孤身一人和蛇群談判。經過一番交涉,嘉魯萊終於說服百步蛇王離開部落,並帶著百步蛇沿著隘寮溪走,最後,帶著百步蛇王到達涼山瀑布。一行人到達涼山瀑布後,涼山瀑布下有一個湖,嘉魯萊使百步蛇王沉入水中,此後,百步蛇王就再也沒有出來了。太陽為了感謝嘉魯萊所以告訴他:「你這一路上所經之處和休息的地方皆屬於你的。你就如同頭目一樣,擁有收稅的權利。」但,也因為如此, 涼山瀑布受到百步蛇王的詛咒,而成了部落領袖家族和雅格達德家族的禁地。後來陶壺中孵出一個男孩,經過嘉魯萊的撫養 成人後,男孩自立了vavulengan(音譯:巴布仁安,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瑪家,現由徐春美掌家)家族,然後成為排灣族的第一代頭目,而嘉魯萊就成為排灣族的守護神,而其後代則建立了pakedjavai(音譯:巴格達外,位於今屏東縣瑪家鄉北葉,現由王育方掌家。)家族,是為嘉魯萊及雅格達德家族直系的繼承家族。 -  臺灣原住民族傳說故事網-排灣族-神話傳說 


望嘉部落:

上古時代望嘉部落(Vungalid)有一池塘。有一天,由天上降下,生三枚蛋於池塘內,狗見到對其吠叫,池水同時逐漸減少。後貓來抓這三枚蛋,蛋被抓破後生出二男一女,這三人與別處的男女結婚,成為箕模族的祖先。數年後神再次降臨於Kadziaka,產下一顆青色的蛋,蛋破裂後生出一男子,成為望嘉部落的祖先。-童春發. 《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蛇生說
萬安部落
從前,萬安部落(Amawang)有一女神,某日盪鞦韆盪得過於用力,繩索斷裂而掉入洞中。後洞穴中出現另外一女神,同居住在萬安部落。該名女神與瑪家部落(Makazayazaya)人Pulaluyaluyan遊玩,有一次Pulaluyaluyan口渴,女神外出提水,在路上攜回百步蛇與龜殼花的蛋各一枚。不久百步蛇蛋生出頭目(mamazangilan)的祖先,龜殼花蛋生出平民的祖先。兩者的後代生出的孩童只有一個鼻孔與半張嘴,故頭目與平民的家族禁止通婚。-童春發. 《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石生說
上古時代位於Kinabakang有一大石,某日裂開後出現一男一女,兩人結婚後生下許多子女,但第一胎為蛇,第二胎眼盲,其次為單手單腳或無頭的孩童,最後才有身體健全的一對男女。兩人亦結婚繁衍子孫,當子孫越來越多後,因生活空間狹小而遷徙,一部分北上至知本部落成為卑南族的祖先,一部分南下成為排灣族的祖先。-童春發. 《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472400a3bd1922a91ad45088e0e73391.jpg

工藝文化:

「我感謝這些讓我見識到如此精湛技藝的原民朋友,希望上蒼能夠讓這些文化永續傳承,讓他們擁有永遠的和平以及充實有尊嚴的生活」- TADAO KANO  / SABIKI

圖騰與象徵:鮮花(部分地區有百合花)、陶壺、百步蛇、雄鷹(赫氏角鷹羽毛)、獸牙、琉璃珠。

雕刻包含木雕與石雕:簷桁、門楣、屋內外立柱、祖靈柱、刀鞘、日常用品。

7c2b2c49aff8a5a05964388a0114e706.jpg

紋身:

  • 表現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上臂。凡是貴族階級以上或有特殊功績皆有紋身的權利。排灣族的手紋稱vecik(紋手稱vencik)指的是排灣族婦女手背上的刺青,手紋原本只限於頭目家族,但現在則發現屏東排灣族的手紋資格並不限於貴族或平民女性階級,平民在一些場合上,也是能夠紋手的,比如平民女性嫁到頭目家裡,或是紋手工匠在幫貴族紋手之前,會找平民做練習,但雖說如此,每個部落規定不同,有些部落平民要紋手仍須徵求頭目的同意。紋手因考量到生理狀況常在冬天進行,冬季氣溫較低,傷口不易發炎,也可避免流血過多,另外大多在女性結婚前進行,因為傳統習俗裡紋身有許多和懷孕相關的禁忌,為了避免觸犯禁忌,女性多在10歲到18歲完成紋手,而紋手的地點大多在女性自己家中,並在家中採光良好的地方進行紋手。常階級愈高者的手紋會愈精緻,手紋的圖案也具有意義,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人形紋,意思是對部落族人的領導權,太陽紋,代表頭目,齒形紋對土地、山川的管理權,另有波形紋、百步蛇紋、砧板文和杵形紋等,每一個紋樣依不同的手紋者地位、部落或是工匠的手藝會有些許的差異。- 陳枝烈. 《屏東排灣族女性手紋研究》
  • 紋手在排灣族裡是家族的大事也是神聖的儀式,因此工匠(又稱為施術者saigi na vuntsik)不論是貴族或平民,都具有很高的聲望,施術者採世襲制,所以並非人人能當,有時候巫師還會兼任施術者。他們所使用的傳統刺青技術是拍刺,工具是大多用柚子刺做成的拍針,利用木棍敲打拍針,將石灰或炭粉做成的染劑打進皮膚進行刺青。 - 陳姿儀. <文獻中的排灣族女性紋手傳統與現代拍刺師的觀點對照>

樂器:

  • 鼻笛、口笛及敲打樂器。鼻笛會因不同區域構造也會有所不同,像是平和部落的鼻笛有三孔而三地門則有五孔。族人相信鼻笛所吹出是最誠實、純粹的情感,因為是從鼻子灌注的生命氣息,而嘴巴說出來的話語有可能是謊言。過往因為階級制度鼻笛只允許貴族吹奏,但隨著時間的變遷,現在平民與女人也都可以吹奏。傳說排灣族有一對感情非常好的兄弟,但因為父母對弟弟的偏愛讓哥哥非常傷心,於是到山上吹笛子抒發情緒,之後兄弟也決定一起離家出走,走了一段路之後,兩人決定休息,於是變成兩座人頭山。哥哥所吹的是單管笛子,但族人為了紀念兩兄弟,而將單管改成了雙管,不讓哥哥因為寂寞而感到孤獨,所以雙管笛在排灣族的文化當中也代表了人與人之間互相依靠、信任的情感。排灣族的雙管鼻笛長度約60公分,雙管直徑大約是3公分,使用的是一至四年的火廣竹。- 曾如敏. 《排灣族鼻笛文化之民族誌調查-平和排灣的個案研究》
  • 製作時間必須在中秋節之後的無雨季節,陰乾之後裁切兩個長寬適中的竹管,在竹節最薄之處穿大約0.5公分的孔,笛身上孔與孔之間的距離為兩截指頭的長度,使用燒紅的鐵器斜插的方式鑽孔,兩個管子必須要不斷試音找到最適合的位置與音色,其中鑽有三孔的管稱為tsemiketsikem是說話的意思作為旋律,另一個無孔的管稱為zemangrau是配合的意思作為伴奏。 - 許素芬. 《排灣族雙管鼻笛測音及其社會文化意涵》
  • 鼻笛重視個人特色,只會獨奏不會有伴奏,由於每個竹子的長度、寬度不同所以吹出來的音準、韻味也會不同,族人們相信吹出的氣越長越能表達一個人的心事。當貴族男性在追求異性時,就會使用鼻笛作為表達情意的媒介,或者在葬禮中,女人會唱著悲詠,而男性貴族就會利用鼻笛來訴說悲傷的情緒。-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

刺繡:

  • 富的圖象表現族人對刺繡藝術的天份。圖案大抵為祖靈像、人頭紋(頭目、貴族專用)、百步蛇紋(貴族的祖先)、太陽紋(頭目專用)。刺繡的色彩以橙、黃、綠為主色。倒是南部排灣族有黑、紅兩種色彩為主,並以貼布繡的方式表現,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十字繡或一字繡。-  認識排灣族。

f887bc241fe8e34c745be0cd0bcfd5ae.jpg

社會制度:

階級制度: 

  • 排灣族行同心圓階級制度,排灣族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其中貴族又因與頭目的關係親疏分為3~4個等級(首階貴族、中高階貴族、中階貴族、末階貴族)。- Wiki
  • 貴族以上階級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熊鷹羽毛、琉璃珠、特殊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等)。貴族以上階級間聯姻,藉婚姻提升家族地位。階級低的人與階級高的人結婚,可提升子女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有階級升降的現象。- Wiki
  • 酋長與貴族管理部落內的土地,是部落的管理者與統治者。平民百姓為其耕作,並將收穫繳予貴族,貴族再對其進行平均分配,部落內弱勢者由貴族照顧。貴族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與其他部落的交流與談判,舉行各項重大事務前,必須先經由靈媒占卜以辨吉凶。- Wiki
  • 排灣族存在會所制度,會所建築稱為cakar、pucakaran或palakuwan,青年(maqacuvucuvun)會在此聚會討論部落事務。青年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年齡階級組織,也包含婚後不居住在會所的男性。會所內有許多階級,各階級有不同的名稱與責任,彼此以兄弟(qaliyan)互稱。以臺東縣太麻里鄉Tjavualji部落的會所為例,年齡最小的階級稱為takuvankuvan,屬於學習的階段;稍長的階級稱為valisen,從事耗費體力的勞務;最年長階級稱做maqacuvuncuvun,是下達指令、教育後輩的階級。婚後的男性稱為maketanketan,仍有扶持、監督會所運作的責任。- Wiki
  • 有著階級制度的排灣族,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家屋的雕刻品,如門楣、立柆。連日常生活使用的連杯、湯匙、梳子及男人的裝飾禮刀刀柄都受此限制。雕刻的題材以神話傳說、狩獵生活、祖靈像為主。另一種藝術的表現,是在人的身體肌膚,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刺青。刺青的表現僅止於女子的手背,男子的前胸、後背。凡是村落中的貴族或有特殊功績,由頭目賜予裝飾身體的權利。刺青的圖案也代表了當事人的社會階級。-  認識排灣族。
  • 貴族階級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間的聯姻為理想的婚姻形式,因此頭目階級常與鄰近村落的頭目結為親家。頭目是地主階級,擁有土地、河流與獵場。藉著婚姻關係可以擴展自我的領地。階級低的族人也希望能與比自己階級高的人結婚,藉以提升自己的階級,因而在婚生子女中會有階級昇降的有趣現象。-  認識排灣族。
  • 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當然,有些名字也可以由頭目賜予,經過頭目允許後才能使用比自己階級高的名字。頭目是一個部落的統治者,也是精神支柱的象徵。屬下的子民為其耕作,並將收穫所得納稅予頭目,頭目則主持部落重大事務如爭戰、祭儀、或與外村的外交工作。在祭典期間,頭目將子民納貢的農作釀酒、煮食,與族人共享。平時,對於貧困的族人也要適時施予援手。-  認識排灣族。
  • 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目前,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不敢踰越。裝飾權的開放意味著頭目在族人心目中的實質意義已經降低,加上行政體系的介入,新興宗教的傳入,有些部落的頭目已經有名無實,只有在傳統祭儀或慶典時才會凸顯他的地位。-  認識排灣族。
  • 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其餘的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掌理部落的決策事宜。-  認識排灣族。
  • 雖然階級地位的取得依靠世襲,但各階級間並不是完全封閉,他們可以藉由個人的努力,在爭戰、狩獵、雕刻等表現上提昇自己的地位,或藉著婚姻提昇子女的位階。婚姻制度主要是階級聯姻。婚姻是改變身份地位的條件之一,推動社會流動的因素主要是越級婚姻。-  認識排灣族。

頭目

世襲制,擁有土地、獵區、河流。頭目家族中以長嗣繼承,其餘兄弟姐妹為貴族。
貴族
世襲制,貴族以上的階級擁有華麗服飾及門楣雕刻的權利。貴族的存在成了排灣族團結合作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排灣族傳說、雕刻、刺繡、歌謠等藝術創作的中心和源頭。貴族享有許多享有特殊權。平民以勞力換取所需,並替貴族耕種。
勇士
勇士階級為有特殊功蹟或才能的平民家族,在部落裡受族人敬重,如雕刻師、狩獵英雄。
平民
世襲制,平民為佃農,須向頭目租地耕種,並於收成時納貢於頭目。

2106270629baedcf6010198655a7921a.jpg

長嗣制度:

  • 排灣族行長嗣繼承制,認定無論性別、第一個出生的子女是長嗣 (vusam/kalaingan),長嗣是其家屋(umaq) 之當然繼承人。- Wiki
  • 在婚姻中無論性別、長嗣為大,配偶皆是入婚(kitarev)至長嗣家以繼承其家屋。非長嗣之間的通婚則被認定為新立家屋,並透過古禮為其家屋命名,而後亦遵循此制度立此家中新生長嗣爲其家屋之當然繼承人。(若雙方皆為長嗣,誰入婚,需要再確認!(以家境?))- Wiki
  • 當雙方結為婚姻,當事人雙方家族成員將進行聚會,並細數過往兩家族間之恩怨衝突,不惜破口大罵、大打出手,透過其將之全盤托出。傳統上認為此習俗為一個婚前重新連結兩方家族之重要溝通渠道,但因現今社會形態變化之故,此習俗保留之程度不如往昔之盛行。- Wiki

Vuvu:對祖[外祖]父母及祖父母同輩者稱之。
Kama:對父輩含伯、叔、舅輩者稱之。
Kina:對母輩含姑、姨輩者稱之。
Kaka:對自己年長之兄、姐輩者稱之。
Ili:對自己年少之弟、妹輩者稱之。

12469c4a675ab1dab77cb44e196bbb6b.jpg

祖靈崇拜:

  • 超自然與多神祇的信仰是排灣族的宗教觀。萬物有造物主,河流、山川各有管理的神祇,家屋也有守護神。而與人最親近的則是祖靈信仰,貴族將祖靈信仰與家族起源傳說表現在家中的雕柱,平民則表現在衣飾的織紋與刺繡上面。祖靈與超自然的神祇有好、壞之分,善靈受人敬愛,惡靈敬而遠之,但同樣都要祭拜。從家屋內大型的祖靈像雕刻,反映了排灣族人對祖靈的崇拜。通常,家裡中柱的雕像是最神聖的地方,放置了許多貴重的物品如陶壺。也掛著刀、獸骨是英勇事蹟炫耀的表徵。拜訪任何一個頭目家,對於家族的起源總是一再被強調,目的是在彰顯家族或個人的地位,如大陽之子、陶壺的後代、百步蛇的後代等等的傳說。貴族與平民的起源來自不同的神話傳說,更確定了階級的世襲性。-  認識排灣族。

8ef2ba4696f20f0d71f124a35cc8490f.jpg

社會倫理:

  • 每當有一家做了「小米糕」[Qavai]、小米糰[Cjinavu]等一類好吃的食物時,都會主動跟鄰居分享。
  • 如果有人獵到山豬,也會分享全部落的族人,每一家都分到一份。
  • 對長輩和年紀大的人,都要用尊敬的稱呼,不可以直接叫那個人的姓名。
  • 每逢颱風季節,所有的年輕男孩都必須配刀帶鋤頭全體出動,維護部落的安全。任何一個家庭有困難或是需要援助時,就義不容辭的幫忙解危,即使是晚上也是成群呼應,徹夜不眠的關心遇難的人。
  • 在農忙的季節,族人以「輪工」的方式分擔農事,這種務農方式,培養了族人的互助合作和情感交流,所以排灣族社會,沒有「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令人寒心的行為。
  • 早期輔育幼兒都是餵母奶,萬一留在家裡的嬰兒到了餵奶時間,而媽媽在田裡工作,負責照顧的大哥或大姊就抱著弟妹到部落裡,拜託那些「媽媽」級的婦女充當奶媽幫忙餵哺。部落裡的媽媽們遇到這種緊急「求救」時,都會願意幫忙提供自己的奶水。-  認識排灣族。0c9b979b9a0fbac8c028e8f418249290.jpg

祭典儀式:

收穫祭(排灣語:Masalut、Masuvaqu):當年度農作豐收、狩獵足食來感謝神靈之眷顧,並以崇敬莊嚴之心境舉行主要祭儀,後接續各式活動以表歡慶。其字根 salut 及跨越之意,表示為一個年度的終止與進入新年度的分界。程序中祭儀部分主要是由祭司、靈媒主持,並將收穫的小米入倉,選播種用的小米,吃新米等。唯各地區年祭之程序,皆因該地風俗而所有不同。且隨時代變遷,祭典之主旨在傳統信仰價值之外,流變出聯誼、團康的性質,其中不乏傳統技能競賽、美食饗宴等現代活動形式之企劃設計。- Wiki

人神盟約祭(Maleveq):五年祭只存在布曹爾群,目前舉行五年祭的村落只有來義鄉的古樓、文樂、望嘉,春日鄉的力里、七佳、歸崇、南和以及台東的土板。五年祭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宗教觀及社會組織的具體表現。是排灣族最盛大的祭典,原本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因故改為五年舉行一次,因此又稱為「五年祭」。目前古樓和土板的五年祭都以10月25日為最高潮,也在這天舉行刺球儀式。- Wiki

42d2322a241d83f29e34aed59faf330c.jpg

「回頭想想,我是從何開始,不斷的往山裡走去,在這遙遠的深山野林中,想想思索這份熱情 - 雄偉的群山,無盡的原始森林,樸質的山地原民朋友,驚奇與冒險,這些多彩的風物交織出的台灣山林,對我而言,已是無法割捨的存在。」- TADAO KANO  / SABIKI

參考資料:

  1. 排灣族Padain部落歷史研究
  2. 《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
  3. 《臺灣蕃人事情》
  4. 認識排灣族
  5. 台灣大百科全書
  6. 原住民族委員會
  7. 台灣原住民族資訊網
  8. 童春發. 《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
  9. 潘英. 《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
  10. 葉神保. 《日本時期排灣族「南蕃事件」之研究》
  11. 胡台麗、錢善華、賴朝財. 《排灣族的鼻笛與口笛》
  12. 許素芬. 《排灣族雙管鼻笛測音及其社會文化意涵》
  13. 曾如敏. 《排灣族鼻笛文化之民族誌調查-平和排灣的個案研究》
  14. 陳姿儀. <文獻中的排灣族女性紋手傳統與現代拍刺師的觀點對照>
  15. 陳枝烈. 《屏東排灣族女性手紋研究》
  16.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社區發展協會. 《琉璃斜坡上文化部落-北葉部落誌》
  17. 拉夫琅斯 卡拉雲漾. 《排灣族王國文化解析》
  18. 黃清琦. 《牡丹社事件的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
  19. 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

http://ici.nutn.edu.tw/%E4%B9%9D%E6%97%8F%E7%B6%B2%E9%A0%81/%E6%8E%92%E7%81%A3%E6%97%8F/%E6%8E%92%E7%81%A3%E6%97%8F.htm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