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關原? 不是中橫那個關原。搜到的資料是這麼寫道:
1914年(大正3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發動「太魯閣蕃討伐戰」,意欲以強勢軍警力量,一舉殲服立霧溪沿岸的「內、外太魯閣蕃」,1914年(大正3年) 4 月起,南投廳長石橋亨親自率領「南投廳道路開鑿隊」,自埔里出發,經眉溪、霧社、三角峯、合歡山、關原(位石門山東稜下,塔次基里溪畔,我們稱為舊關原,非目前中橫公路上之關原)、塔次基里溪、無名溪、魯比社、魯比合流點、 卡拉寶社等,於同年7月17日開路抵達天祥(當時稱為三角錐山西麓倉庫地)。
太魯閣蕃討伐戰於當年8月13日結束,之後二年內,日警派遣「搜索隊」, 繼續清理道路,自埔里至太魯閣峽口,此為合歡越嶺道最初的路徑。此路線沿用了十多年,皆做為警備之用,至昭和初年,立霧溪上游部落已被遷村至峽口,又因原有路線上下坡度較大,於是改線經北合歡埡口(大禹嶺)、關原(目前中橫公路關原之上方)、畢祿(公路下方)至卡拉寶。新路於1935年(昭和10年)完成,成為當時相當熱門的健行路線。1960年東西橫貫公路開通,合歡越嶺道被公路取代、切斷,加上曆年來颱風、地震的侵蝕,變得十分破碎,僅有少數較完整的路段仍可行走,例如大禹嶺至關原駐在所、綠水合流步道、錐麓古道等。(引用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 )
那時候心情不佳,趁著雨歇的兩晴天,打開口袋希望單,選定這好奇路線,走趟沒訊號的山林... 果然,自己被療癒了~
有一本書叫「山林癒:沐浴山林擁抱樹木,借助大自然力量自我療癒」。作者 艾力克.布里斯巴赫說到 :「重新與自然連結有助於建立深層的平衡和幸福感,尤其是它能減少壓力。我發現森林恢復了我的寧靜,改善了我的健康。閃閃發光的辦公室和引人入勝的樹木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有時讓我覺得自己像是穿著西裝的現代德魯伊僧侶,只不過我在週末的時候不會搭上披肩長袍,而是換上健行運動鞋!幸福就在大自然中,我就是因為這原因而成為樹療師:和你一同分享風景的美,不是為了把它拍下來好放到Instagram,而是盡情享受眼前的這一刻。」
我想我驗證了他的說法,也相信這是台灣近年來登山活動熱絡起來的原因,在台灣何其幸運,我們擁有廣闊的山林!
「石門山東稜下塔次基里溪訪舊關原」實際行程:
D1 (重裝,下降H1251M)
09:21 石門登山口起登H3140M
09:40 石門山三角點H3237M
10:11 進森林H3075M
11:42 大綠石壁H2831M
12:36 午休H2725M
13:52 門神樹H2264M
14:30 下溪處H2035M
15:05 溪底紮營H1986M
石門登山口的南湖中央尖大景,一早給我們大大的鼓勵~ 儘管一起步就得氣喘吁吁的重裝登山石門山。 石門山上的遊客對我們的大背包投以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們一溜煙~ 從箭竹草坡奔入石門東稜的樹林,消失了~
專心的看腳下的山徑和方向,除了被沿途優美的樹林吸引而停下腳步,早把山下的一切拋在腦後~ 我們沒有看到當年日軍警所開鑿的遺址遺跡,下到塔次基里溪畔,卻被清澈冰冷的溪水,及藍天下的溪谷風光驚艷到~ 脫鞋渡溪後,我們在主流右岸溪畔紮營,夜裡不時仰望著滿天星斗。
D2 (重裝上升H526M)
10:40 出發
10:44 上切入樹林H1990M
11:01 古關原
11:23 大石壁區
11:29 大倒木
11:47 電箱室
11:51 鐵線橋營地H1950M
14:18 屏風新登山口H2512M
知道今天只要再沿右岸河階平台,往下游走到屏風山步道,所需時間並不久。我們賴到10點多才離開營地。特意繞到舊關原遺址,看看能發現什麼... 只有發現一小部分駁坎,其餘都被芒草覆蓋,無力翻找啊~ 接上屏風山步道後,開始遇到山友,心情早已開朗,甘願回到人間了。出屏風新登山口之後,很順利的攔到便車,載我們回到石門山登山口。
感謝 相助的司機大哥~
感謝 隨傳隨約的姊妹~
人生沒有那麼難,只要放開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