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03/23
-
回程日期2022/03/24
-
相關路線
|十七歲少女之湖
克服了重裝上行的一路淒風苦雨,
我們又一同完成了一項人生清單。
松羅湖,我們的第一次高山湖泊野營記憶。
老天還是對我們很仁慈,
在登山口發現了可愛的莫氏樹蛙,
當我們抵達目的地後,
又給了我們一夜無雨,(等下行時再繼續下雨...)
青蛙合唱團陪伴我們入眠。
小樂是個好山友,有他在就不無聊,
本來堅持要重裝背著磁鐵棋盤象棋(依他的羽量級體重,磁盤象棋本身就是重裝了)上山被我們念了一頓後,還是有辦法把一些小東西藏在口袋夾帶上山自得其樂。
松羅湖的一路泥濘、多變氣候與地形,
也是讓人走了一次後,
會深深刻畫在心裡,很難忘記那種。
|行前準備 & 入山證申請
需要進行入山申請(若採線上申請,原則上須先列印下來,並於入山前需先至三星分局大同分駐所繳交入山證,一旁有最後一間7-11便利商店,可順便補貨。),不需入園申請。
我們發現林務局的網頁將申請方式與行前叮嚀整理的非常貼心仔細,提供網址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https://luodong.forest.gov.tw/0000355
----
|沖蝕溝現象 & LNT (Leave No Trace)無痕運動
在水龍頭營地時,轉角處有一條通往南拳頭母山的岔路,因往南拳頭母山的登山客稀少,很驚訝不過就一個轉角,植被完整而不見泥濘。
過度的登山活動也造成了山林一道道的傷痕,如松羅湖泥濘的沖蝕溝。形成原因在於步道遭到過度頻繁的踩踏,表土被踩硬,植被消失,排水效果變差,下雨時容易積水,積水處再經過反覆踩踏,便形成爛泥。許多登山客為了避開爛泥,又會踩著爛泥旁的植被前行,便會讓沖蝕溝愈來愈擴大。
例如林務局發起的『1人1公斤,為永續嘉明湖國家步道而揹』,也是為了減緩補救因登山活動頻繁所造成的沖蝕溝現象。
另外,勿走捷徑、勿另開新路、盡量行走於步道中間成一直線,就算是積水或是泥濘也不改變步徑,這些也都是LNT準則中減少傷害擴大速度的因應方式。
我們登山時會與孩子討論著LNT的7大準則,期盼能將對山林的打擾降至最低。
|排遺處理
有些有孩子的朋友們詢問我們野營時的如廁問題要怎麼辦。
依照LNT的指引,可以攜帶貓鏟,選擇在營地或步道至少60公尺處的距離,挖掘約10-20公分深的貓洞(cat hole),並將貓洞的表面以原來的植被覆蓋。並記得要將使用後的衛生紙或及他的衛生用品帶下山。
如果你願意,可以把排遺背下山。
我們選擇後者,畢竟遠離步道或營地60公尺的地方通常行進不便且較無人跡,甚至是傾斜的邊坡,有安全的疑慮,也較難落實,另一方面仍有可能因判斷或操作的問題仍對環境造成若干影響。我們的做法是準備一個垃圾袋和一個密封袋,先鋪好垃圾袋在地面讓孩子方便如廁,如廁後將裝有排遺的垃圾袋連同衛生紙放置在密封袋中帶下山。如此不會有氣味外露的問題,且鋪在地面的大面積垃圾袋也可以讓孩子比較沒有壓力而舒適地如廁。
▲我們提前於線上申請入山證(申請網站),上山當日先至三星分局大同分駐所繳交,一旁有沿途最後一間便利商店,可以在此補貨。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在松羅湖步道所提供的告示牌。
▲可愛的莫氏樹蛙:眼睛虹彩橘紅色、背部墨綠色,並常帶有一些小白斑、後肢股部內側橘紅色,黑斑散佈在腿部及足部內側。
▲小樂下山後將印象中的莫氏樹蛙手繪下來。
▲水龍頭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