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04/18
-
回程日期2022/04/28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現在越來越多學校引入特色課程,登高山、單車環島都不是少數,雖然爬大霸已經是相對安全的登山活動,但學校要帶著這麼一大群孩子出門,還是要承擔許多壓力。不要說爬百岳了,在課程之前甚至有一半以上連七星山都沒走過。
「台灣百分之七十是高山,周圍百分之百是海洋;我們希望帶這群生長在台北盆地的孩子,有機會多認識台灣這片土地。」學校的探索中心主任說。
今年是這所學校第二年的高山課程(因為高中部剛成立,他們也是第二年招收的學生),很幸運的,連續兩年我們是負責記錄這次活動的攝影團隊 (2021年大霸壯遊文章)。想想自己也是37歲才爬上人生第一座百岳,而這些學生足足小了我20歲,在求學階段就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走出戶外實施探索教育,還有如此強大的教學與後勤團隊跟隨在側,多麼幸運。
這是長達27分鐘的大霸壯遊紀錄影片,沒有什麼流量密碼,只有充滿這群學生在山上生活後真實的體驗心得,如果你跟我一樣懷念第一次上山有點興奮又緊張,即將探索未知的心情,那這裡有著滿滿的真實的「第一次」
拍攝時間:2022.0418-21, 0425-28
拍攝地點:雪霸國家公園-大霸群峰(大霸霸基 / 伊澤山)
機身鏡頭:Canon R5 / Canon R6 / Sony a7s3 / DJI Drone
--
「探索中心」是學校編制內的正式教學單位,從幼兒園到11年級(高二),由淺入深的從平地到高空、從海洋進入山林,不只是每一次單一的體驗「活動」,而是有學習歷程到學習成果的完整教學計畫,不是想幫他們打廣告,只是身為旁觀紀錄者真心的感佩這些探索老師如此用心帶領,也很羨慕這群孩子有這樣的學習環境。
「孩子要先離開他熟悉的場域,離開他的舒適圈,才會有冒險性,新奇與探索天性自然會出現」-探索中心主任
山上的景色很美,但比起美景,我們更喜歡拍人多一點,喜歡拍這些人在這些場域中心境不同的變化還有和彼此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還記得四月中開始,全台灣瀰漫在許多不確定的社會壓力下,我們也多次跟學校確認這次行程是否會取消,但學校給的答案一直都很肯定:「探索教育是校訂課程,等同於國英數體育課,除非升高三級警戒不然行程一切照原定安排」。最後兩個梯次都順利出發,也都平安下山回家。
[ D1行程 ]
am6:30 學校集合-
am11:00 管制站分各小隊出發-
pm4:00 馬達拉溪登山口扎營
--
既然是教學活動,就不只是爬爬山這麼簡單。除了小隊員每個人有各自任務,安排自己行進速度、休息時間、用餐時間、關心照顧自己隊員等等,每天到了營地還有分組討論與心得分享和每日功課。
第一天的主題就是「跨出舒適圈」讓每個人觀察到了大自然環境跟平常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感受到了什麼,今天哪裡不舒服,明天怎麼樣可以更好...等等等。
[ D2行程 ]
am8:00 用完餐後打掃 / 早晨集合 / 淨山-
am9:00 各小隊出發-
pm2:00 抵達九九山莊
無痕山林也是教學項目中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對自己與對環境負責
用完餐後的集合與淨山,用小小的儀式加深保護山林與保護自己的信念
熱身過後,今天是4K的爬升,對山友們與許多單攻的神人來說是小菜一碟,但對平常埋首在書堆、甚至有很多體能不是那麼好還有對自己充滿懷疑的學生來說,走過昨天平緩的19K今天是面對爬坡的第一個挑戰。
「我連一圈操場都跑不完,我怎麼可能就可以上那麼高的山走那麼多的路」
第一梯次跟第二梯次的天氣根本天壤之別,第一梯是視線範圍只有10公尺的白牆,快到九九山莊前還下起了大雨...第二梯則是人品爆發的藍天白雲。
第二天下午抵達時間比較早,也在他們的課程與分享結束後,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好好訪談同學。不同成長背景的同學當然也有不同感觸,有些人對於未知跟挑戰很樂在其中,有人很掙扎,也有人是一開始不想來後來卻完全改觀
[ D3行程 ]
am5:00 用早餐 / 集合 / 輕裝上山-
「很多事情有時候是無法預料的,但是要是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我們就盡量去試試看盡量去做」總召妮子老師在第一梯次上山前跟同學說到。
因為昨晚凌晨開始下起大雨,讓第三天行程充滿更多不確定,但很多事情不就是如此?就像很多體力比較不好的同學在出發前會懷疑自己是否辦得到,但如果連第一步都沒有踏出去,怎麼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
最後兩個梯次的同學全數都完成登百岳的體驗,很替他們開心與驕傲!
[ D4行程 ]
am6:00 用餐 / 集合 / 下山回程
最後一天的行程心情上就輕鬆了許多,山上的不適、身體的病痛大多已經歷,帶著滿足心情與不捨還有不想面對的現實踏上回程。回程這段路上讓每位學生在林道有一段靜默,大約兩公里的路程都是各自用自己的步調獨立行走,不能互相打擾,也讓大家回想這四天行程山給了你什麼禮物。
8天下來還是有很多感動的時刻,如果要先選的話,在畫面中看到最動容的還是這張在第二梯次的最後一天,快要走出林道前的3K左右某位同學需要幫助大家齊心合作的模樣。
最感動的不是同學們伸手同心幫忙,而是在這種時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分工是什麼。狀況產生,如何任務分工,大家怎麼樣協助,後續如何完成任務,有條不紊的在不同崗位上付出自己能力協助團隊。
究竟是什麼樣厲害的團隊能教出這樣的學生?還能在狀況事件中保持靜靜的只在旁邊觀看與紀錄同學反應,不過度插手。這是多麼棒的教育,謝謝你們,讓我能反思的太多。
能站在旁邊觀察並紀錄這一切的攝影師,覺得自己很幸福。
「活動本是教育」,而探索教育則是將這兩者結合。比起活動的熱鬧與氣氛,教育更著重教學目的與意義。進到不熟悉的場域,讓學生完成挑戰與體會冒險「不知道、不確定、不適應、沒有人知道能不能完成」的三不一沒有。
這次在山上進行大量的訪談,幾乎每天晚上都在訪問學生,與其說採訪更像是在跟他們聊天,就像是在跟第一次爬山的自己聊天,看著他們有時痛苦有時嬉鬧有時懊悔有時眼中散發出光芒...帶著他們爬山就像這群學生心裡種下種子,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發芽、會不會發芽,但我相信這絕對是他們學生生涯中很深刻的經歷。
比起美麗的山景,我們更喜歡記錄人多一點,喜歡紀錄這群人在山上的樣貌。
總召妮子老師說:「人生太複雜,目標很不明確,爬山的目標很明確。」因為目標太明確,所以山上的生活能夠單純,而在這樣單純的環境中呈現的大家,如此真實又珍貴的樣貌是多麼吸引人。
一趟山路走下來,有很多自己獨自思考的時間;兩趟山路走下來,多了很多跟大家聊天的時間。從別人的生活經驗中豐富自己的生活,在和老師對談中學習探索教育在體制與非體制之間的智慧;在與學生對談中與他們一起重新體驗第一次爬大山的感受與震撼。攝影辛苦嗎?有時辛苦有時煩躁有時覺得生命受到威脅有時候又會默默地感動著,然後重複進入下個輪迴。
每到這時候不禁覺得,能做這樣工作的自己也太幸福了。
下山之後除了照片與影片後製龐大的工作量,在完成一個段落後,也將照片與這些學生的話做一些整理,送廠商輸出做成一本筆記本送給這些認真付出的探索團隊老師與醫護團隊。謝謝他們用心的付出,這些努力孩子們都會感受到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帶上山與想帶下山的事物,而這群跟我最情投意合的臭男生們,在爬到霸基的那一刻從背包掏出眾老婆們,想必這大概是他們高中生涯最高光的時刻之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