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熱門排行

第151章[高雄市彌陀區] 漯底山自然公園

  • william.luo
  • 6,183 次點閱
  • 6 次拍手
本文為網友的心得,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

旅行日期:17.02.12    

發表日期:17.03.19

關鍵字:漯底山自然公園

傍晚的高雄海岸,總是能看見一輪通紅夕陽,車輛前進同時,在高壓電塔之間滾動著,但是寒流來襲的影響,今天濃厚雲層裡只透出微微的光芒,天色也暗得早,駐足吊橋高處,空軍官校彷彿近在咫尺,興達發電廠、大崗山、小崗山由近到遠排列,夜晚將臨,街道燈火點點發亮。

漯底山(漯,音同踏)位於彌陀,長約800公尺,寬約600公尺,標高約52公尺,由泥火山泥漿堆積而成,和田寮、燕巢等地的月世界一樣,是惡地地形的一種,全臺泥火山中規模最大,而且也最靠近海濱,雖然海拔不高,但是緊鄰空軍官校位置險要,早年由陸軍砲兵鎮守,民國95年(2006)軍方撤哨,變成提供運動休閒的「漯底山自然公園」。

1.

彌陀舊稱「彌陀港」,首見於清康熙24年(1685)蔣毓英編修的「臺灣府志」,也有「微羅港」或是「眉螺港」之稱,根據學者考證,「彌陀」一名可能來自馬卡道族語「viro」,意思是「竹子」,「港」則代表潟湖,所以可能和供奉「阿彌陀佛」的寺廟沒有太大的關聯。

雖然身在南方,沿途草木枯黃,景象蒼涼,高台上的樹林也染上北地的蕭瑟,我們順著步道指引走進公園,入口廣場擺放遊樂設施、籃球場以及洗手間等等,就像是一般的社區公園,不同的是,園內保留許多碉堡還有防空洞,見證曾經防衛森嚴的歷史。

泥火山的形成條件和火山十分類似,岩層中必須存在裂隙,讓地下水和氣體可以湧升到地面,不過,泥火山主要是由膠結鬆散,而且容易被地下水帶動的泥質物,藉由地底下的高壓氣體噴發所形成,地下深達2000公尺的南化泥岩,是漯底山生成的基礎,目前公園內還可以找到兩個小型噴泥口,為了安全起見,軍方曾經用水泥將噴泥口圈起來,透過引道導入排水溝,步道上龜裂的泥流,可得知泥漿仍會間歇噴發。

2.

「啊,好陌生的大海呀!」登上展望臺,腳下樹林綿延,平原裡村舍棋佈,海洋有如漂浮在天空和平原間的藍色絲帶,遠觀朦朧,甚至有些不真實,我努力地四處搜尋熟悉的地標,卻一無所得。

或許是天色陰暗,又或許是嶺上覆蓋墨綠草叢,此處景觀並不如田寮月世界一樣令人驚心動魄,但是山形的陡峻險絕一點也不遜色,沿著階梯下切,荒涼的稜脈一覽無遺,在嚴苛環境下,仍有少數植物克服艱難生長茁壯,仙人掌高聳銳利的肉葉與山爭鋒,銀合歡纖細的白枝上懸掛串串豆莢,彷彿生機盎然,黯淡的植被卻襯托出惡地的孤寂。

面向小徑的緩坡被雜林圍繞,涼亭另一側則可以環顧惡地群峰,大多數山岳是沒有名字的,漯底山過去被稱作「九日山」、「濟山」,最後才沿用附近村莊的名稱,更何況是這濱海的群丘呢?端詳各個泥塑峰巒,它們的生命比起崇山峻嶺短暫得多,但是處處展現高山體魄雄渾,遐想著丘壑中玲瓏世界,而另一片遙遠且夢幻的天地正等待我們拜訪。

參考資料:

1. 高雄市彌陀區公所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高雄北部地區

1. 20150122逐浪人的港灣--高雄市茄萣區

留言

預設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