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路線有溪的路線
-
相關山岳渡溪 、過河
登山許多路線難免需度過溪谷,但登山與溯溪不同,裝備也不同。許多登山者並不具有溯溪經驗,常常忽略了關於溪流這一個情境的問題。一些安全上的細節提醒大家。
首先無論溪流的深度,要先謹記一句話,如果你無法將頭離開水面,水再淺都是可以淹死人的。
1.背包腰扣胸扣全解除,以便突發狀況脫離背包。
在水中,背包浮力大,只要人不小心背著背包跌進水裡,背包會往水面上浮、將人押進水中。
偏偏背包碰水之後,重量和水阻力的關係。要拉離水面又特別困難。
如果無法及時脫出,只有背背包拖著拉走的份。並且增加爬離水面的困難度。
當水流有一定流速在沖刷的時候,腰扣受力不易解開,千萬不要覺得事發在解開就好。
2.當水深度有機會碰到背包底,別免強,人包分離渡溪。
水會將背包抬起,當人背著背包,背包又被水抬起的時候,人也會被迫浮起,腳步容易不穩,增加跌倒機率。
3.拉繩渡溪的時候請站在繩子的水流下方,面對上游。
無論何種方式渡溪,都應面朝斜上游。水流越急,越面對水流。架繩更是如此,人不能在繩的上游,萬一跌落會被水流力量壓迫在繩子上無法動彈,也不便用其他方式救援。曾有案例最後是被繩子勒死,而非嗆水溺斃。
4.架繩須從上游傾斜至下游。
無論繩子繃得多緊,只要人的重量到繩上,就會呈現V字型。前半段順著水流省力,一但到了中間就卡住了無法逆流而上。但回頭易變成逆流,退不回去。不上不下中,許多意外就因此發生。
繩子斜下下游,V字型底點越接近岸邊越安全,若環境允與,角度夠大可以甚至可以完全直線順著水流向下游沖渡溪。
5.先鋒者和最後撤退者的確保,需用擺盪的方式。
固定點在上游,固定但不上拉,用另一條繩(或快扣勾住主繩往下游跑等),將人用側向的力量拉至岸邊,而非對抗水流硬拉。
(在水流中被拉的人,會被浪淹蓋,依然會嗆水。)
以上簡述基本原則。但至於比較技術層面...渡溪的架繩,渡溪的方式,有許多種。
用文字敘述無法完整,且怕人誤會、錯誤使用,就不再這用贅述。
實際應用上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建議大家參加一些實地的訓練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