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期:17.03.18
發表日期:17.03.26
關鍵字:菜公坑山步道、菜公坑山、反經石、大屯自然公園
巴拉卡公路旁一條小徑深入林間,菜公坑山步道由此開始,和陽明山境內大多數的步道一樣,是由安山岩石板堆砌而成,茂密的杜鵑林將陽光篩選、淘洗,化作絲絲縷縷的銀絹灑落,地上伏石蕨豐美潮潤,而整個星期的陰雨綿綿,細水伏流土壤和岩石之間,滋養地衣青翠欲滴,順著杜鵑虯結樹根蔓延。
除了大屯山主峰的平坦寬闊,南峰與西峰的挺拔陡峭,和面天山與向天山的圓潤,二子坪西北面還有二子山等等形勢較為低矮的山丘,其中,海拔909公尺的百拉卡山與海拔887公尺的菜公坑山比肩排列,遠望有如雙人枕頭,所以別稱「枕頭山」,也因為坡度較緩,丘陵中密佈聯絡三芝、淡水的古道。
拾級而上,腳下青苔如織,手持登山杖謹慎前行,紅星杜鵑林的蓊鬱遮蔽視野,幸好,通過0.4k之後登上平台,四周芒草叢生,在沒有樹林的空地隨風搖擺,大屯山以及盤旋山腰的道路浮現眼前,日據昭和12年(1937)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前身──大屯國立公園籌備時,此處更曾被規劃作露營地。
1.
石上生青苔,又入杜鵑林,樹下石塊磊磊,不久就抵達山頂跟前。走進石陣,望見頂峰木樁,與人同高的「反經石」聳立山巔,質地屬於安山岩,灰黑色表面上鑲嵌斑斑點點的磁鐵礦,巨石朝西傾斜有如紙鎮。
登臨菜公坑山,怎能不測試「反經石」?從背包裡取出指北針,發現無論如何旋轉,指針都朝向巨石,和木樁上的方位座標相比,甚至指向完全相反的方位,足足相差180度,走下階梯,到附近來回走動,無分所在位置,指北針確實堅定地對準山頂。
據說,早年有一耆老受奇岩所感應,日夜盤坐石下修行,人們索性稱他「菜公」,而他冥思打坐的地方,就被稱作「菜公坑山」。
慕名反經石而來,沒想到視野遠超過我所預期:小觀音山西峰海拔1043公尺,嶄露尖銳峰頂,其下草坡綿延,頗有百岳雄渾氣勢,右邊小觀音山海拔1070公尺,受到視野角度所影響,看似比西峰低矮且平緩,和正前方的竹子山一樣,屬於門禁森嚴的軍事基地,群巒之下,北海岸如棉絮般的雲海奔湧捲動,雷霆萬鈞,卻又萬籟無聲。
一路慢行,有時駐足欣賞杜鵑枝幹的蒼勁,也許是山名不響亮,或者不具有七星山、大屯山一般雄渾氣勢,沿路鮮見人跡,折返巴拉卡公路,才知道遊人都聚集在大屯自然公園的綺麗池畔,有些人鋪上地毯,坐在草皮上野餐,有些人倚著圍欄,觀察池中游魚,有些人立於亭內,手持相機捕捉山櫻的餘韻,櫻花樹下,新娘著妝拍婚紗。
大屯池是積水形成的沼澤,也是公司田溪重要水源地,早年先民開墾時稱之為「草漯仔」,曾經在此燒製木炭,採集大菁製作藍染,種植茶葉、高冷蔬菜以及中藥材,國家公園成立以後,整理雜草叢生的荒野,同時引進陽明山地區6種原生杜鵑培植復育,此時正遍地花開,在這雨後潮濕的草地上。
寒冬依然留戀不願離去,樹梢的麻雀,卻已經先聽見春日的喜悅,有如莫札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的旋律,歌詠杜鵑的繽紛。
延伸閱讀:陽明山國家公園
1. 第0140章[臺北市北投區] 陽明山) 大屯主峰,丹山草欲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