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03/20
-
回程日期2022/03/20
-
相關路線
說到天母大水管,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不過提起草山水道,可能不少人會露出困惑的表情。
「蛤?草山?是在說陽明山嗎?」
是的!草山水道是日治時期從陽明山引水到台北盆地的重要水利系統,而天母古道旁的大水管也是草山水道的一部分。起源於竹子湖下的草山水道,首先朝東南方貫穿陽明山公園,繞過紗帽山後循文化大學山麓到天母,最後再一路沿中山北路通往劍潭山下的儲水池。
比起陽明山區諸多水路,草山水道本身並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地方,但是追尋水源的想望卻熱烈發芽。最早想到可以沿草山水道溯源,是在開放地圖上看見「草山水道健行路線」以及「草山水道管線」。
涼爽三月天的早晨時光,我臨時起意和珮筠從劍潭騎車到天母,再從如同往日喧囂的水管路徒步上山。
草山水道最精華的路段在陽明溪的大屯瀑布以上。
陽明溪谷底有座歷史悠久的水道橋,接著緊貼陡峭山壁的大水管。瀑布旁的高地又被稱為「青春嶺」,由來不明,只知道和山壁上的石碑有關。青春嶺四百階直上海拔一百米,走在上頭彷彿山中跳躍的山羊,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笨手笨腳、小心翼翼,深怕腳下一滑就換一碗孟婆湯。
青春嶺最後一段階梯彷彿要登上 Meteora 修道院——不過是林蔭茂密的版本,穿越不起眼的山門後是一段砌石夾道的平緩石階,城堡般的參道盡頭是草山水道第一接續井。
草山水道第一水源頭藏在竹子湖溪上游山麓不起眼的森林裡,由於取水井的設計使得湧水翻滾猶如沸騰,因此又有「滾水頭」之稱。
離開滾水頭,沿著猴崁古道南段往竹子湖溪谷裡切,不久後就能抵達十八分與十八挖圳的源頭所在地——圳內福德祠。我決定走十八挖圳道下山。
要抵達十八挖圳的取水口,得先穿過一旁的東昇路雷隱橋然後再往下切,地點有點隱密,要不是剛好瞥見樹幹上藍天隊的釘牌,可能得找上好一陣。不過順利走上圳路以後,一下子就豁然開朗。
十八挖圳穿梭在開闊的梯田旁,下有竹子湖溪,對岸紗帽山近得彷彿觸手可及。再往遠方看,台北盆地裡一景一物都無比清晰,遠在五指山系後方的信義區高樓群也一覽無遺,基隆河在關渡平原匯入淡水河,流過觀音山,遙遠的林口台地也沒有缺席這幅風景。
經過一段沒什麼起伏的平路後,汨汨水流再度進入森林,蜿蜒到下一處山坳,這次水圳不再橫渡梯田,而是沿水田邊陡然而下。
這兒是我覺得整天最有趣的路段!走在狹窄陡峭的圳邊不只考驗平衡感,還考驗一心二用的能力。眼前的風景實在太美妙,讓人不捨將目光與心思轉移到腳下必須步步為營的路況。
圳道末段,也就是下切到梯田底部後,是鋪設完善的親子步道,熙來攘往的遊客在午後金黃光輝下,每一片剪影都顯得輕盈又婀娜多姿。
陽明山一日水道散步在壯觀的龍鳳谷與硫磺谷畫下句點,華燈初上的新北投寧靜而優雅,讓人回憶起身著寬衣漫步有馬街頭,以及沐浴完品嚐冰涼六甲山鮮奶的日子。
十年過去,仍教人魂牽夢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