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日期2022/07/02
-
回程日期2022/07/02
-
相關路線
-
相關山岳
丹鳳山是北投熱門的郊山,因為緊連都會區,搭乘捷運也很容易到達,卻可以居高臨下盡攬關渡平原的風光,欣賞蜿蜒的淡水河以及綿延的觀音、大屯山脈,是北投的一處賞景勝境。
中和禪寺就在丹鳳山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但極少人知道,這座寺廟竟安奉三千具日本人的遺骨,而且其中還隱藏著一個奇人異事。
丹鳳山是北投地區熱門的郊山,有許多的登山口可以選擇,我今天選擇從奇岩路的「中和禪寺」起登,中和禪寺建於日本時期,因為當地盛產「唭哩岸石」,所以寺廟的入口有許多巨石錯落,但是很巧妙地設計成為通道,引導香客進入這座很有日式風格的廟宇。
穿過中和禪寺,從寺廟後方的石階梯拾級而上,會經過「章嘉活佛」舍利塔,章嘉活佛與達賴、班禪和哲布尊丹巴並列為藏傳佛教四大領袖,傳到第十九世的章嘉活佛在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來臺,1957年圓寂後火化,舍利子多達六千顆,存放在中和禪寺後山的紀念塔中。再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登頂丹鳳山,山頂有一顆巨岩上刻有「丹鳳」二字。
丹鳳山海拔117公尺,有一顆臺北市13號基石,原先曾被列入小百岳之一,但2006年被移出名單,山頂的視野相當不錯,可以俯瞰北投的市區,也可以遠眺觀音山、忠義山稜線。
從丹鳳山基石對面的步道下山,這條步道走的人不多,但是其實風景相當秀麗,還可以欣賞到特殊的「隆升壺穴」地質,有學者推測過去丹鳳山可能是在湖底,形成壺穴的地形後,因為地殼變動而隆起,故形成這種特殊景觀。坐在錯落的巨石上,享受片刻美景與和風,是一處較少人知道的觀景秘境。
由別墅區下山後,沿著奇岩路再走回中和禪寺,寺裡有一座赭紅色的建築物,稱為福壽山靈光塔,外觀非常精緻華麗,塔前廣場也有不錯的視野,不過幾乎很少人知道,這一座塔裡竟然收藏有三千具日本人的遺骨,這些骨骸到底怎麼來的?故事要從戰後一年多的1947年講起。
1947年1月的某一天,在苗栗縣大湖的鄉間,有一位28歲的年輕農夫正在農田裡工作,他正想要把土挖深一點,以種植甘藷和蔬菜等作物,當他把鋤頭往下挖的時候,突然感覺挖到一些堅硬的物體,好奇的他繼續再把這些物體挖出來,原來是13個木箱,木箱表面都已經腐爛而呈現棕褐色,他再把木箱敲破,發現裡面竟然都是人的骨骸,這可把他給嚇壞了。
這一位年輕的農夫名叫「野澤六和」,其實是苗栗的客家人,妻子則是來自於本州新潟縣的日本人,他因為入贅才將原姓名「張六和」改冠妻姓,二戰時他曾經參軍作戰,戰後帶著日本妻子回到苗栗老家種田維生。因為戰前「陸軍醫院大湖分院」就蓋在他的農地旁,而在醫院過世的軍人們,就會被埋葬在醫院旁的空地,因此他所挖到這些遺骨,就是這些亡故的日籍或臺籍軍人。照片是當時的陸軍醫院另一個分院——北投分院。
二戰結束之後,在臺的日本人被遣返時,規定最多僅能攜帶一千日圓現金,至於行李則以能夠自行搬運為限(如公文),所以絕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將親人的遺骨帶回日本,於是這些在臺過世的日本人,就只好繼續葬在臺灣,國民政府接收了臺灣之後,這些日本墳墓多半遭受破壞和侵占。其實野澤也瞭解這種情形,只是他也無力改變什麼,這次挖到骨骸或許是上天給他的啟示,他心裡想著,這些過世的日本人對臺灣的貢獻,可能也不亞於臺灣人,只因為日本戰敗撤離了臺灣,留下的遺骨難道就要承受這些不公平的對待嗎?
他很想要幫助這些先人,不過他只是個農夫,又能做得了什麼事呢?他試著和妻子商量,沒想到妻子卻鼓勵他,這是一件有意義的善行,應該盡所能地去做,於是兩夫妻先挖掘醫院周邊的土地,總共找到約500具遺骨,這些遺骨有些是用木箱子裝著,推測應該是戰爭初期所埋葬的,其他的卻只有草草用毯子裹著,應該是在戰爭後期,資源和人力都已經很吃緊的時候下葬的。其實他們也是很害怕,但是似乎有種使命感驅使著他們,鼓起勇氣把這些骨骸清理乾淨,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照片是野澤的全家福,他一共生育七名子女。
很快地問題來了,兩夫妻仔細將這些骨骸清理後,只能暫時放在房子附近的小屋裡,他們也沒有財力可以重新安葬。聽說有一位名叫徐金福的苗栗縣議員,是個有錢的木材商人,兩夫妻就厚著臉皮去拜訪,本來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徐議員聽了他們的來意,很佩服他們的用心,竟然大方承諾願意出資建塔。於是就在大湖義民廟建了一座七層的「昭忠塔」(如圖),以安放並祭祀這些遺骨,才終於解決了安葬的問題。
有了徐議員的幫忙之後,兩夫妻受到很大的激勵,於是他們開著一臺破舊小貨車從苗栗往外地出發,希望可以找到更多被破壞的日本墳墓。不過事情並沒有想像的簡單,因為民眾常會質疑他們的企圖,讓兩夫妻往往碰了一鼻子灰。不過後來他們發現,可以透過小學校長來幫忙,因為校長通常人面較廣,對於地方事務比較瞭解,也比較友善並樂於助人。
就這樣兩夫妻陸續在各地找到了日本墓地,有石碑和姓名的,野澤都一一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石碑或已被破壞的,野澤就把佚名的遺骨全部集中收存,過程可以說是極為繁複辛苦。接著問題又來了,兩夫妻到處奔波,導致農田都已經荒蕪,經濟陷入了困境,兩人只好順便販賣文具、運動器材給學校,不過後來覺得這些器材太過笨重,又改販售花卉的種子,除了比較便於攜帶外,學校為了綠化校園也會偶而向他們購買,於是兩夫妻就這樣獲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某天他搭車到一個海邊的偏遠小鎮,由於工作得太晚,最後的一班車已經離開,他只好在鎮上唯一的破舊旅館過夜,睡覺前野澤把白布包著的遺骨放在一旁,點了香並念佛祭拜,沒想到卻被旅館主人發現,主人認為骨骸將會給旅館帶來厄運,堅持要把野澤趕走,無奈的他只好在半夜11點打包行李離開。他一隻手抱著遺骨,另一隻手提著花卉種子,走在只聽到遠處野狗嚎叫聲的鄉間路上,讓他嚇得直打寒顫,但野澤想著這些好兄弟一定會保佑他的安全,有了這樣的信念,於是他竟摸黑走了30公里的路,一直走到天色漸白,終於才走到一個有人煙的市區。
還有一次他在某市區的墳墓工作時,突然來了一個粗壯的臺灣中年人,抓住了野澤的衣領並認定他就是盜墓的小偷,任憑野澤怎麼解釋,這位中年人都不相信,並且大聲咆哮,引起許多民眾的聚集,甚至大家也跟著附和喊打,可憐的野澤就這樣被群眾圍毆得死去活來,所幸剛好有一位警察趕到,才讓他免於受到更大的傷害。
即便遇到這麼多的困難,野澤始終還是不願放棄,經過了13年的努力,他幾乎走遍了臺灣各地,一共收集了大約2萬具的遺骨,大湖的昭忠塔再也放不下那麼多骨骸了。所幸野澤的努力慢慢被大眾所注意,甚至在媒體被報導披露,也讓日本駐臺大使館關注到他的事蹟,於是臺日雙方政府同意撥付預算,在全臺灣興建三座納骨塔來安放這些遺骨,南部選擇高雄的「覆鼎金公墓」,中部選擇臺中名剎「寶覺寺」,北部就是擇定北投的「中和禪寺」。
1961年納骨塔落成,當時臺日雖然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因為二戰的緣故,兩國之間難免有些歷史的積怨,透過這對臺日聯姻夫妻的努力,讓許多人開始珍惜臺日人民友好的情誼,故決定每年在這三座寺廟舉辦「慰靈祭」,除了告慰所安葬的先人以外,其實也成為臺日親善的重要活動,當年的日華親善協會會長——前臺灣總督「長谷川清」,也在1963年致贈一個「友愛之鐘」給臺中寶覺寺,象徵臺日雙方的情誼。透過遺骨的收集和祭祀,竟然意外地讓臺日兩國的人民伸出友誼之手,化解戰爭的仇恨。照片是當年的寶覺寺所興建的「日本遺骨安置所」。
野澤的一生雖然都在挖「死人骨頭」,但是靠著他和妻子的堅持與理念,不但完成兩夫妻意義非凡的人生使命,也順利將七個孩子都撫養長大,或許是耳濡目染之故,七個兒女也都有很卓越的成就。1983年野澤六和終於在人生謝幕,在野澤的告別式場,吸引了許多日本和臺灣死難者的遺族,爭相到場祭拜感念他。撿骨的人生或許很卑賤,但野澤一生幫助了二萬個家庭的先人得以安息,也讓兩個國家人民因此而更為友好,誰說他不是擁有富有而又有意義的人生?
奇岩路->中和禪寺->章嘉活佛舍利塔->丹鳳山->特殊地質景觀->松濤苑->奇岩路
距離1.58公里,步行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