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111.08.10 天氣:晴天
外澳-烏山古道為早期烏山、灣潭居民來往頭城運補物資的孔道,年節期間大小的隊伍來到外澳搶辦年貨非常熱鬧,是外澳居民的共同回憶。目前正在鋪設從內湖仔、山豬窟到外澳約2公里的親山步道,步行約1小時。屆時也可從內湖仔轉走石空古道及頭城農場等地!
旅遊路線圖:外澳車站09:40→慶天宮09:55→明湖福安宮10:35→烏山古道第二段步道口10:50→象寮古道叉11:30→坪溪古道觀景台12:58→回象寮古道叉13:35→金頂接天廟14:25→石空古道14:55→外澳車站15:35
09:40外澳火車站,出站左轉台2線往「慶天宮」。烏山古道入口在慶天宮旁。
在「夏朵」咖啡民宿前右轉入「海堤步道」,海堤步道終點就是「慶天宮」。藍白的建築面對著外澳海灘及龜山島。
外澳海灘很多遊客在玩水,海灘外正是「龜山島」。
外澳慶天宮。
10:03從慶天宮右側小車道進入。烏山古道入口位於轉彎處,入口很明顯。
古道略陡沿著山澗一路往上。山澗邊很多的姑婆葉,路況很不錯。
深凹的石階古道,兩邊出現山棕、竹叢等植物。
深溝古道竹叢接續出現,一路遮蔭良好不怕日曬。
烏山古道前面這段約有120階的急升陡坡被稱「百二崁仔」。古道旁立有解說牌。
過百二崁仔古道還是繼續陡爬。古道路基已有部分被沖毀。
石塊鋪底的爬升路段,左側是成排的竹叢,沿途散發著濃濃的古道味!
這條古道開始在重鋪石階,很多花崗石塊已搬運至古道。上頭就是「嶺頭」。
立有「外澳嶺頭」牌。
上嶺頭古道即刻轉為平坦,沿途還是竹叢林立一路跟隨。
路況不僅轉為平坦也變寬像土產道。
接上水泥產道,左邊是山坡果園右側是一間黑色新鐵皮屋。
土石產道出現叉路,左土產道可直往象寮古道,直走土石產道往明湖福安宮續走烏山古道。無任何官方或民間指標牌,一時還真不知該如何走!
左邊竹叢下有「山豬窟舊聚落」解說牌。原來這裡是山豬窟舊聚落,昔日有劉姓及黃姓居民在此務農維生,約在70年皆搬遷到山下。土石產道前有住家,先去看看。
經過頗為豪華的民宅88號後有「明湖福安宮」。入廟遇見當地居民,問路下說從外澳慶雲宮爬上烏山、灣潭這段是「烏山古道」,而象寮古道是烏山古道與石空古道間的那段橫向古道。一直認為從外澳慶雲宮爬上坪溪古道觀景台這段是象寮古道,難怪在慶雲宮旁車道上出現「烏山古道」標示時心裡還有點納悶是不是走錯路!現在明白了。
經告知土石產道續走過一座綠色鐵橋往前約近百公尺,就可看見「烏山古道」指標牌。
抵達烏山古道第二段的叉路口,產道可出頭城農場。右邊有官方指標牌,左山路是烏山古道。取左山路烏山古道。
烏山古道從產道沿著山腰緩爬而上,路況相當好且在林下有很好的遮蔭。
緩爬而上的烏山古道穿梭在林間、竹叢下,很幽靜的的一條古道,很難想像昔日是烏山、灣潭一帶居民出入外澳的重要道路。
古道穿越產道,產道右出頭城農場左進雙溪口象寮古道。過產道續走烏山古道。
很幽靜且寬涼的烏山古道,行走其間有一種幸福及放鬆感!
古道上沿途竹叢相隨,看就很有古道感。
古道上滿是飄落的枯竹葉,古道稍微轉緩更易於輕鬆走。
這段古道走出竹叢段,換有些山棕出現,一路來路況就是棒!
才一小段古道又進入更濃密的竹叢林,風吹竹搖嘎嘎作響。
古道穿過濃密的竹叢陣,竹叢間寂靜無聲。無聲無語伴隨著腳步,眼前卻是滿滿的古道景色。
11:32竹叢旁左下叉路就是「象寮古道」。右邊官方指標牌只有往前是烏山古道卻無左邊象寮古道指標。在竹叢陰涼處稍作休息喝水及簡單的午餐。
烏山古道續走,沿途出現的是竹叢變為大片的桂竹林。路況依然是很棒!
平緩的古道,左側是高高的桂竹林遮去龜山島的視線。
這段桂竹林稜線暴露在烈陽下。
古道轉進山腰樹林下,雖陡度不大卻是一路在爬升。聽到林間有山羌的叫聲,果然在下方林間發現兩隻山羌的蹤影,來不及拍照就鑽進樹叢裡了。
一叢叢的竹叢又出現在古道上。
稍轉平緩的寬大樹下古道,走起來真是舒服!但也是全身濕透了。
左山路往「石空山」約10-15分。續走烏山古道上坪溪古道觀景台。
古道依然是寬大平緩好走,樹林、竹林交替出現。
古道左彎過溪,山澗裡有山水流動真是如獲至寶。在水邊停下休息洗涼。離坪溪古道觀景台應該不遠了!
過小溪後古道稍微加陡,樹林下沿著山腰攀爬而上。
林下山腰古道,右側視線還是被樹木遮去。
古道上終於從一處樹縫間隙眺望見海中的龜山島。
終於見到前方的坪溪古道。
12:55古道越嶺點三叉路,左循稜往太和山、鶯子嶺,直行越嶺往雙溪坪溪、烏山62號民宅。取往
越嶺往坪溪古道一小段右下小空地。
坪溪古道觀景台眺望外澳龜山島。坪溪古道平緩好走,很多遊客都從烏山62號進來至此再往回走。
13:10本想走坪溪古道出烏山62號再走產道到坪溪頭搭從灣潭2點出來的公車到雙溪車站,但只剩約60分鐘可能趕不到就要搭5點的公車。於是放棄走坪溪古道,再走烏山古道下象寮古道至接天廟走石空古道回外澳車站。
烏山古道山腰下坡路段,慢慢下山不用趕。
經過桂竹林路段,已經快回到象寮古道叉路口。
13:35回到象寮古道叉路口。右下象寮古道。
象寮古道位於烏山古道語石空古道、太和山步道間的橫向古道。
深凹的土路古道,兩邊都是竹叢、竹林。
下方出現房舍,應該是象寮屋,十幾年前造訪過一次,有間半傾倒土牆茅草屋。
哇!那間土牆茅草象寮屋已不見,變成幾連間的鐵皮屋,很可惜!象寮產道路底。
下圖是95年9月跟朋友造訪象寮古道時拍的象寮屋。
走象寮產道下山。
產道上眺望龜山島。
電線桿梗枋20前右叉路象寮古道第二段入口。官方指標牌往金頂接天廟。
古道下往山谷間。
古道過溪,溪床見底無水。水源地有水管到此接水。
大把的水管沿著古道而出。前方有官方指標牌。
叉路,執行土產到回到象寮古道「山豬窟舊地」,右上產道往金頂接天廟。往金頂接天廟。
土石產道陡爬而上。
左側是一片果園,小山丘下有石砌土地公廟。
很有古意的土地公廟。
沿著果園邊續往金頂接天廟。
產路底民宅鐵門深鎖,右上象寮古道第三段入口。
進入古道路況不錯,經過一座小鐵橋。
小鐵橋過後古道仍舊持續往上爬。
象寮古道持續往上爬,前方開始出現碩大的雜竹叢。
連續穿過遮天蔽日的雜竹叢林。
最後到達古道高點,金頂接天廟已在下方不遠。
古道依然在竹叢裡轉為陡下。
14:25金頂接天廟位於石空古道路底。有水可洗在廟旁休息喝水。
續行循石空產道而下。路旁的蓮霧結果累累。
石空古道在北部濱海公路通車後就逐漸沒落,「石硿」舊聚落居民也都外移外澳或外地,目前已無人居,但從外澳車站到接天宮的石空古道路徑保留完好,所以沿途路徑清晰好走,讓此條古道成為熱門的健行步道。
黃金嶺福德宮入口,階梯口有頭城88R6R5R18電線桿,產道路口就可看見福德祠。
廟前老樟樹枝葉濃密遮天,樹下栽植很多的花卉,一旁的碑文這樣寫著:黃金嶺土地公廟日據大正年間,居民搬運福隆沙岩雕砌而成。黃金嶺福德宮,古老的石砌小土地公廟,另蓋了豪華的外廟。
福德祠左側產道續往石空古道。五叉路口,左土路路可回石空產道過溪處,右上接石空產道。續前行,石空古道緩下出現古樸的石階。一旁有立碑文這樣寫道:忽見古道分五叉,且從容;舊石空人家、外澳、梗枋亦皆通,正所謂,條條道路通石空。
「石硿」是石空的舊稱,石空是宜蘭頭城鎮外澳里山區的一個山間聚落,地處深山與雙溪烏山一帶相近,而其居民是早期由雙溪鄉烏山地區移入開墾,而石空聚落至外澳間的出入路徑就是如今的「石空古道」。
石空古道全長約6公里,昔日古道上挑著貨物行旅者絡繹不絕,曾是宜蘭商人挑茶及日用商品到雙溪叫賣的重要山路。
石空古道沿溪而行且陡度落差不大,所以一般遊客也可以很容易來踏青玩水。
古道早期的「店仔地」,照地名看早期古道上商旅眾多,此處應有簡易的小店提供過往商旅停歇休憩之所,後來有人在此提供茶水給過往的商旅飲用之處。
古道沿溪下行路況不錯。
石空古道在中段幾乎與溪面並行甚或重疊,古道溪流上遮蔭良好不怕日曬,是很好的夏日健行、野餐、戲水路徑。
滿水潭的蓮霧落果。
古道緊貼著溪流,踏著溪流旁的岩石路幾乎與水平行,潺潺水流讓行路人感覺清涼不少。沿溪行走經過一處深藍水潭名叫「青潭」,潭水青青、清澈潺潺,昔日行走古道的居民多在此小憩。
「榕嶺舊土地公廟」,而小溪竟在此流過土地公廟前匯入左邊的另一條較大的溪流。此廟原為三塊石頭建成為舊廟,約30年前重建新廟,已有歲月的痕跡,三塊小石棚的舊廟仍在新廟後方。
古道平緩而出,右邊無水小溪一路相隨,在溪澗對面有開墾過的果園農地,已經荒廢的農地內尚有柚子樹及蓮霧樹存在。
越嶺處「榕嶺」,此地舊時以數人環抱的大榕樹得名,後因造林伐除,徒留地名供人懷念。
過嶺續前行,古道開始一路往下,偶可俯瞰外澳海邊。
果園遇叉路,直行往接天宮,左下往外澳車站,取左。這段古道沿途都是果園及農作物,路況極佳。
15:35抵達外澳車站。古道出來直接爬過天橋進入車站月台方便搭車。結束今日行程。
外澳車站月台天橋上眺望白色阿拉伯宮。15:41區間車往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