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山位於臺中市大甲,遠遠望去其山頂平坦寬闊形似砧板而得名,是臺灣的小百岳之一,這座山有許多和鄭成功有關的傳說,最有名的是一口「劍井」,據說是鄭成功以寶劍插地,而竟湧出甜美甘泉而聞名。
山麓南側有一座日本人的墳墓,埋葬著日本時代的一位代理老師,據說他過世的時候,幾乎全大甲的民眾都自發地送他最後一程,送葬的隊伍綿延一公里以上。
要攀登鐵砧山可以從「妙法寺」開始,寺廟旁的空地提供免費的停車,沿著廟右側的山路開始健行,步道還算寬敞好走,其間會經過許多庭園造景的設施,然後到達「永信運動公園」,這座公園是永信集團所建設的,但是免費提供給社會大眾使用。
在永信運動公園內有一顆鐵砧山的海軍1026號基石,其海拔為210公尺,位置在一棵樹旁的水泥平台上。由永信運動公園繼續前行,會連接另一塊山頂的綠地——中正公園,因為公園內設有許多公共雕塑藝術,又稱為「鐵砧山雕塑公園」。
走出中正公園後,沿著馬路往鐵砧山東麓而行,會經過一處「日光牧場」,可以從照片中牆邊的走道進入牧場,鐵砧山小百岳基石就在牧場內,不過今天因為疫情的關係禁止通行,我幾年前曾經走過,大概只要兩三百公尺即可到達基石的位置。
再從成功路下山,會經過知名的景點「劍井」,相傳鄭成功曾帶兵到此,因為無水可以飲用,故以寶劍插地,沒想到竟然冒出甜美甘泉,讓大軍得以飲泉止渴,不過這樣的傳說並非事實,鄭成功終其一生並沒有離開臺南地區。不過也因為有這口知名的劍井,鐵砧山上有許多和鄭成功有關的景點,包括祭祀鄭成功的國姓廟,另外在永信運動公園內,也有一尊高達15公尺的鄭成功雕像等。
在鐵砧山南麓的公墓地裡,有一座「志賀先生之墓」,其位置視野非常良好,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大甲區的市景,甚至也可以遠眺海洋,這一位叫做「志賀哲太郎」的日本人,他終身未娶,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大甲的教育,被尊稱為「大甲聖人」,可以說是一個在地的傳奇人物。
1899年2月,志賀哲太郎接到一份公文通知,獲得「大甲公學校」的錄用,成為該校的代理教師。不過大家都不清楚這位日本老師的來歷,只是覺得這位老師學問還不錯,但是長相有些兇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志賀老師面惡心善,是真心地關心著學生。當時日本統治的時間還沒很久,很多家長對於讓小孩去上學並不積極,而志賀卻非常勤勞地逐一拜訪家長,而且很特別的,志賀還會講臺語,雖然並不是非常流利,但可見他很努力地融入當地的文化,所以很多家長看在他的誠懇上,才願意讓小孩去上學。
剛開始的時候,學校還沒有自己的校園,只好先暫借文昌祠(如圖)上課。又由於當時民眾物質條件普遍不佳,學生經常面臨經濟的困難,志賀雖然也不富有,不過卻會幫貧困的學生購買文具和圖書,甚至幫助學生繳交學費,學生生病請假時,他也一定會買餅乾糖果去探望,是一個非常關懷學生的老師。不過志賀對於學習也很嚴厲,如果有學生遲到或不認真,志賀一定會糾正他們,在他的努力之下,大甲公學校的升學率竟然成為台中州的第一名,家長們都非常感佩志賀的用心。
有一次日本報紙報導了志賀,並稱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恰巧讓一些家長看到,這時大家才知道志賀來頭可不小。原來他從小接受深厚的漢學教育,還考上當時全日本最好的法學院——東京法學院,畢業後和後來擔任日本首相的「濱口雄幸」一起從政,政治前途非常看好,但是他觀察到政界只會爭權奪利,根本不管百姓的福祉,對於政治現況感到十分灰心,於是決定退出政壇。當時日本剛剛領臺不久,他便想到臺灣去看看,於是飄揚過海來到三義伯公坑(如圖),在車站旁開了一家店維生。
當時抗日份子經常盤據山頭,也常會下山打家劫舍,沒想到有一天志賀的商店就被這些「土匪」搶劫,慌亂之際他打破圍籬才得以逃生,不過他也因為被刺而致傷殘,等到身體逐漸復原之後,志賀只好放棄他的店面,剛好經過朋友介紹,才應徵上大甲公學校的代理教師。此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志賀資歷顯赫,竟然委身在偏遠的大甲擔任代理老師,不過他並不因為職位低下而喪志,反倒非常有教育熱誠,希望透過教育貢獻他的所學。
1913年1月,臺灣總督府決定廢除官方文件的中文翻譯(如圖),目的是想更普及日語,也將中文慢慢淘汰,這個政策引起許多臺灣人的抗議,沒想到志賀雖然身為日本人,卻也和臺灣人站在一起,表達強烈的反對,因為他認為臺日民族都是平等的,而臺灣的本土文化也應該被尊重,他的態度被日本當局視為是麻煩的人物,但是志賀還是堅持著自己的理念。
到了1921年,林獻堂(中坐者)和蔣渭水(前排左三)等臺籍菁英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並創立了「臺灣民報」,希望爭取臺灣人的地位,志賀知道後,非常支持這樣的理念,鼓勵他的學生也能夠獨立思考,無須受限於日本當局的皇民化教育,甚至也能夠積極參與文化協會的活動。不過校長「岡村正己」就沒有那麼開明了,甚至以升任正式教師為條件,希望將他調往他校,沒想到志賀寧願放棄升遷的機會,也不願離開他摯愛的學校和學生。
1924年12月,有一位志賀的學生因為參與文化協會活動,而和另一位日本老師發生衝突,竟然遭到學校退學處分,志賀知道後希望向岡村校長說情,但是岡村對他長年支持臺灣文化活動早就非常不滿,所以就拒絕了他的請求,志賀還繼續和校長爭辯,認為臺灣學生本來就權利爭取固有的文化,就算是統治者也不能剝奪,沒想到岡村校長惱羞成怒,對著志賀大吼,「像你這樣不適任的老師,我會提報將你解除老師的資格,轉任為維護學校花園的工友!」說完就轉身拂袖而去。
1924年12月21日,不知情的學生和家長們還為志賀舉辦盛大的服務25年慶祝活動,本來悶悶不樂的志賀,當天竟然非常高興地參加了活動,總共吸引超過三百位民眾、家長和學生來感謝他的貢獻和付出,而當天志賀站在舞台上,含淚向大家表示感謝之意,活動結束時也一一向大家握手道別,神情非常感傷,大家都覺得他可能只是很感動,沒想到他其實是向大家訣別,因為他在心裡已經做了決定,不能再當一個傳播理念的老師,比奪去他的生命更讓他難過。七天之後的一大早,他走到一個池塘邊,將一顆大石頭綁在自己的身上,投池自殺而亡。
整整26年志賀都沒有請假過一天,第一次沒有到學校,竟然就是他身亡的那一天,學生和家長知道他自殺,都哭到不能控制自己,送葬的隊伍綿延超過一公里,靈柩所經過的民宅,家家戶戶都擺上祭拜的供品,大甲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麼多人自發性為一個人送葬,學生們遵從志賀的遺願,將他用臺灣的習俗葬在大甲。照片是他過世當年留下的最後一張學生畢業照,事後證明,他的學生受到他的啟迪,許多後來都成為知名的社會精英。
來到志賀哲太郎的長眠之地,景色可以說十分遼闊而幽靜,正好可以讓他看顧著他深愛的學校和土地。這件感人的師生情還沒有結束,因為鐵砧山水土較不穩定,志賀墳墓的上方經常坍方,有數個學生在臨終前,要求子孫將墳墓建在恩師的上方,以牢固志賀墳墓的土石,並且繼續永遠陪伴著恩師,這樣延續數十年的師生情誼,可以說聞所未聞。將愛與關懷透過教育傳遞給下一代,絕對可以不分種族與職位的高低,從志賀的身上可以看到,那種影響力將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妙法寺->永信運動公園->鐵砧山(海軍基石)->中正公園->日光牧場->劍井->妙法寺
距離4.01公里,步行時間1小時30分。